茶知识茶道全流程道道是精华(可简约却不简单)

在情商决定上限的时代,言行举止,不仅是一个人受欢迎程度的关键,更是成败得失的制胜之要。小小茶席、一方茶事,可通观全局、体察至微。何为茶事?不是刻意传承,不是附庸风雅,更不是炫富显奢。茶本质朴,如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茶事,在人、在仪、在礼,茶道内修、茶艺外现、茶礼礼用,三位一体。

茶知识茶道全流程道道是精华(可简约却不简单)(1)

1,茶道:以人为本,重在清思与明心。

茶道之本,不过烧水点茶,静气而凝神。烧水温杯、置茶洗茶、冲泡品茗;能耐得下心去泡一杯茶、品一杯茶,可得从容自如,清然稳重。茶为引,人为本。将人之学识、涵养、思想、品性,融于一席茶香之中,则善恶是非、成败得失悄然若现。是以先明心而后有优雅。

且看现今之风气:茶席之穷究,茶艺之浮华;茶器之奢重,茶价之偏宠。如此舍本求末、本末倒置,可谓:形之不存,道亦不复矣。

茶道之利,思行合一。我们做事,若能事前、事中、事后,多思考、多总结、多反思,有意识的去积累经验,少犯错误,成效自然高人一筹。如果总是习惯用战术上的勤奋去弥补战略上的懒惰,那么往往努力到自己都被感动,结果却收效甚微,甚至徒劳无功。“忙”字,心亡则忙,当你忙的连坐下来喝一杯茶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的时候,那你真该好好想想了,无心之事如何能有得?碌碌无为,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你努力的方向、方法不够精确与高效。运筹帷幄方可决胜千里。

茶者,茶倒七分,留下三分是人情

茶知识茶道全流程道道是精华(可简约却不简单)(2)

晚辈向长辈致谢

茶知识茶道全流程道道是精华(可简约却不简单)(3)

平辈间致谢

茶知识茶道全流程道道是精华(可简约却不简单)(4)

长辈向晚辈致谢

茶艺:重在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平等、互敬。

茶艺,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茶具的使用

茶知识茶道全流程道道是精华(可简约却不简单)(5)

主泡器

茶壶

茶壶为主要的泡茶容器,一般以陶壶为主,此外尚有瓷壶、 石壶等。 上等的茶,强调的是色香味俱全,喉韵甘润且耐泡;而一把好茶壶不仅外观要美雅、质地要匀滑,最重要的是要实用。空有好茶,没有好壶来泡,无法将茶的精华展现出来;空有好壶没有好茶,总叫人有美中不足的感觉。一个好茶壶应具备之条件有:

1. 壶嘴的出水要流畅,不淋滚茶汁,不溅水花。

2. 壶盖与壶身要密合,水壶口与出水的嘴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壶身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紧不宜松。

3. 无泥味、杂味。

4. 能适应冷热急遽之变化,不渗漏,不易破裂。

5. 质地能配合所冲泡茶叶之种类,将茶之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6. 方便置入茶叶,容水量足够。

7. 泡后茶汤能够保温,不会散热太快,能让茶叶成份在短时间内合宜浸出。

茶船

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 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

1. 盛热水烫杯。

2. 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

3. 保温。

盖碗或称盖杯

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约150 度C,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茶海

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

1. 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 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

2. 沉淀茶渣。

茶杯、闻香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择,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茶盘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它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茶知识茶道全流程道道是精华(可简约却不简单)(6)

辅泡器和其它器具

茶则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 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匙

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荷

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茶挟

又称「茶筷 」,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巾

又称为「茶布 」,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 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 ,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我用电炉和陶壶。

茶叶罐

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等。

茶艺分类红茶茶艺(祁红、滇红、正山小种、金骏眉等)

主要用具:瓷质茶壶、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为好),赏茶盘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盘,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茶具在表演台上摆放好后,即可进行祁门工夫红茶表演。

(一)“宝光”初现

祁门工夫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Blacktea”,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请来宾欣赏其色被称之为“宝光”的祁门工夫红茶。

(二)清泉初沸

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三)温热壶盏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四)“王子”入宫

用茶匙将茶荷或赏茶盘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祁门工夫红茶也被誉为“王子茶”。

(五)悬壶高冲

这是冲泡红茶的关键。冲泡红茶的水温要在100℃,刚才初沸的水,此时已是“蟹眼已过鱼眼生”,正好用于冲泡。而高冲可以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六)分杯敬客

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闻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祁门工夫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高长,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八)观赏汤色

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祁门工夫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九)品味鲜爽

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祁门工夫红茶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十)再赏余韵

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得趣

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谢客

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祁门工夫红茶同样适于调饮。然清饮更难领略祁门工夫红茶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乌龙茶茶艺(铁观音、大红袍等)

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

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

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

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26.三龙护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通过介绍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33.自斟漫饮:可让客人自己添茶续水,体会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

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绿茶茶艺(龙井、碧螺春等)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枪。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普洱茶茶艺

普洱可用宜禅茶。禅茶属于宗教茶艺。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

禅茶茶艺还是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茶艺,我们这套禅茶茶艺共十八道程序,希望大家能放下世俗的烦恼,抛弃功利之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

1.礼佛:焚香合掌

同时播放《赞佛曲》﹑《心经》﹑《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乐或梵唱,让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像一只温柔的手,把我们的心牵引到虚无缥缈的境界,使我们烦躁不宁的心平静下来。

2.调息:达摩面壁

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主泡者应指导客人随着佛乐静坐调息。静坐的姿势以佛门七支坐为最好。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静坐时肢体应注意七个要点:

其一,双足跏趺也称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亦可用单盘。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时,有人连单盘也做不了,也可以把双腿交叉架住。

其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一个骨节都如算盘珠子叠竖在一起样,使肌肉放松。

其三,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这叫“结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

其四,左右双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弯背。

其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腭内收而不低头。

其六,双目似闭还开,视若无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处。

其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面部微带笑容,全身神经与肌肉都自然放松。

在佛乐中保持这种静坐的姿势10-15分钟。

静坐时应配有坐垫,坐垫厚约两﹑三寸。如果配有椅子,亦可正襟危坐。

3.煮水:丹霞烧佛

在调息静坐的过程中,一名助手开始生火烧水,称之为丹霞烧佛。

丹霞烧佛典出于《祖堂集》卷四。据记载丹霞天然禅师于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烧火取暖。寺中主人讥讽他,禅师说:“我焚佛尸寻求舍利子。(即佛骨)“主人说:“这是木头的,哪有什么舍利子。“禅师说:“既然是这样,我烧的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于是寺主无言以对。

“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辉煌。

4.侯汤:法海听潮

佛教认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从小中可以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我们会有“法海潮音,随机普应“的感悟。

5.洗杯:法轮常转

法轮常转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十。径山宝印禅师云:“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

6.烫壶:香汤浴佛

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佛欢喜日“。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侣及信徒们要用香汤沐浴太子象(即释迦牟尼佛像)。我们用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表示佛无处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7.赏茶:佛祖拈花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我们借助“佛祖拈花“这道程序,向客人展示茶叶。

8.投茶:菩萨入狱

地藏王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据佛典记载,为了救度众生,救度鬼魂,地藏王菩萨表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地狱中只要有一个鬼,我永不成佛。“投茶入壶,如菩萨入狱,赴汤蹈火,泡出的茶水可振万民精神,如菩萨救度众生,在这里茶性与佛理是相通的。

9.冲水:漫天法雨

佛法无边,润泽众生,泡茶冲水如漫天法雨普降,使人如“醍醐灌顶“,由迷达悟。壶中升起的热气如慈云氤氲,使人如沐浴春风,心萌善念。

10.洗茶:万流归宗

五台山著名的金阁寺有一副对联:

一尘不染清静地,

万善同归般若门。

茶本洁净仍然要洗,追求的是一尘不染。佛教传到中国后,一花开五叶,千佛万神各门各派追求的都是大悟大彻,“万流归宗“,归的都是般若之门。般若是梵语音译词,即无量智能,具此智能便可成佛。

11.泡茶:涵盖乾坤

涵盖乾坤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八。惠泉禅师曰:“昔日云门有三句,谓涵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流句“。这三句是云门宗的三要义,涵盖乾坤意谓真如佛性处处存在,包容一切,万事万物无不是真如妙体,在小小的茶壶中也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理和禅机。

12.分茶:偃溪水声

“偃溪水声“典出于《景德传灯录》卷十八。据载有人问师备禅:“学人初入禅林,请大师指点门径。“师备禅师说:“你听到偃溪水声了﹖“来人答:“听到。“师备便告诉他:“这就是你悟道的入门途径。“禅茶茶艺讲究:壶中尽是三千功德水,分茶细听偃溪水声。斟茶之声亦如偃溪水声可启人心智,警醒心性,助人悟道。

13.敬茶:普渡众生

禅宗六祖慧能有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似觅兔角。“菩萨是梵语的略称,全称应为菩提萨陲。菩提是觉悟,萨陲是有情。所以菩萨是上求大悟大觉──成佛;下求有情──普渡众生。敬茶意在以茶为媒体,使客人从茶的苦涩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故称之为“普渡众生“。

14.闻香:五气朝元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是佛教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五气朝元即做深呼吸,尽量多吸入茶的香气,并使茶香直达颅门,反复数次,这样有益于健康。

15.观色:曹溪观水

曹溪是地名,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唐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宝林寺,此后曹溪被历代禅者视为禅宗祖庭。曹溪水喻指禅法。《密庵语录》载:“凭听一滴曹溪水,散作皇都内苑春。“观赏茶汤色泽称之为“曹溪观水“,暗喻要从深层次去看是色是空;同时也提示:“曹溪一滴,源深流长“(《塔铭?九卷》)。

16.品茶:随波逐浪

“随波逐浪“典出于《五灯会元》卷十五。是“云门三句“中的第三句。云门宗接引学人的一个原则,即随缘接物,去自由自在地体悟茶中百味,对苦涩不厌憎,对甘爽不偏爱,只有这样品茶才能心性闲适,旷达洒脱,才能从茶水中平悟出禅机佛礼。

17.回味:圆通妙觉

圆通妙觉即大悟大彻,即圆满之灵觉。品了茶后,对前边的十六道程序,再细细回味,便会:“有感即通,千杯茶映千杯月;圆通妙觉,万里云托万里天。“乾隆皇帝登上五台山菩萨顶时,曾写过一联:“性相真如华海水,圆通妙觉法轮铃。“这是他登山的体会,我们稍做改动:“性相真如杯中水;圆通妙觉烹茶声。“即是品禅茶的绝妙感受。佛法佛理就在日常最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佛性真如就在我们自身的心底。

18.谢茶:再吃茶去

饮罢了茶要谢茶,谢茶是为了相约再品茶。“茶禅一味“嘛。茶要常饮,禅要常参,性要常养,身要常修。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仆先生讲得最好:“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让我们相约再吃茶去。

花茶茶艺(茉莉花、玫瑰花等)

花茶的冲泡以能维持香气不致散失和显示特质美为原则。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它融茶之韵与花香于一体,通过“引花香,曾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从花茶中,我们可以品出春天的气息。所以在冲泡和品饮花茶时也要求有诗一样的程序。

第一道:烫杯

我们称之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东坡的一句名诗,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文豪,而且是一个至情至性的茶人。借助苏东坡的这句诗描述烫杯,请各位充分发挥自己的理想力,看一看在茶盘中经过开水烫杯洗之后,冒着热气的、洁白如玉的茶杯,像不像一只只在春江中游泳的小鸭子?

第二道:赏茶

我们称之为“香花绿叶相扶持”。赏茶也称为“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目品、鼻品、口品)中的头一品,目的即观察鉴赏花茶茶坯的质量,主要观察茶坯的品种、工艺、细嫩程度及保管质量。

如特级茉莉花茶,这种花茶的茶坯多为优质绿茶,茶坯色绿质嫩,在茶中还混有少量的茉莉干花,干花的色泽应白净明亮,这称之为“锦上添花”。在用肉眼观察了茶坯之后,还要干闻花茶的香气。通过上述鉴赏,我们一定会感到好的花茶确实是“香花绿叶相扶持”,极富诗意,令人心碎。

第三道:投茶

我们称之为“落英缤纷玉怀里”。“落英缤纷”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先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描述的美景。当我们用茶匙把花茶从茶荷中拨进洁白如玉的茶杯时,干花和茶叶飘然而下,恰似“落英缤纷”。

第四道:冲水

我们称之为“春潮带雨晚来急”。冲泡花茶也讲究“高冲水”。冲泡特技茉莉花茶时,要用90°左右的开水。热水从壶中直泻而下注入杯中,杯中的花茶随水浪上下翻滚,恰似“春潮带雨晚来急”。

第五道:闷茶

我们称之为“三才化育甘露美”。冲泡花茶一般要用“三才杯”,茶杯的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茶杯代表“人”。人们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

第六道:敬茶

我们称之为“一盏香茗奉知己”。敬茶时应双手捧杯,举杯齐眉,注目嘉宾并行点头礼,然后从右到左,依次一杯一杯地把沏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第七道:闻香

我们称之为“杯里清香浮情趣”。闻香也成为“鼻品”,这是三品花茶中的第二品。品花茶讲究“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闻香时三才杯的“天、地、人”不可分离,应用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轻轻地将杯盖揭开一条缝,从缝隙中去闻香。闻香时主要看三项指标:一闻香气的鲜灵度,二闻香气的浓郁度,三闻香气的纯度。细心地闻优质花茶的茶香是一种精神享受,一定会感悟到在“天、地、人”之间,有一股新鲜、浓郁、纯正、清和的花香伴随着清悠高雅的茶香,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第八道:品茶

我们称之为“舌端甘苦人心底”。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后一品,口品。在品茶时依然是“天、地、人”三才杯不分离,依然是用左手托杯,右手将杯盖的前沿下压,后沿翘起,然后从开缝中品茶。品茶时应小口喝入茶汤。

第九道:回味

我们称之为“茶味人生细品悟”。人们认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无论茶是苦涩、甘鲜还是平和、醇厚,从一杯茶中人们都会有良好的感悟和联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第十道:谢茶

我们称之为“饮罢两腋清风起”。唐代诗人卢仝的诗中写出了品茶的绝妙感觉。他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内容丰富,各呈风采。

茶与婚礼。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它起于何时?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按本民族的礼节带去茶开始,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

唐时,饮茶之风甚盛,社会上风俗贵茶,茶叶成为婚姻不可少的礼品。

宋时,由原来女子结婚的嫁妆礼品演变为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至元明时,“茶礼”几乎为婚姻的代名词。女子受聘茶礼称“吃茶”。

姑娘受人家茶礼便是合乎道德的婚姻。清朝仍保留茶礼的观念。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由于茶性不二移,开花时籽尚在,称为母子见面,表示忠贞不移。如《红楼梦》书中,王熙凤送给林黛玉茶后,诙谐地说:“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如今,我国许多农村仍把订婚、结婚称为“受茶”、“吃茶”,把订婚的定金称为“茶金”,把彩礼称为“茶礼”等。

在婚礼中用茶为礼的风俗 ,也普遍流行于各民族。蒙古族订婚,说亲都要带茶叶表示爱情珍贵。回族、满哈萨克族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品都是茶叶。回族称定婚为“定茶”,“吃喜茶”,满族称“下大茶”。

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有作礼物时,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

总之,从古到今,我国的许多地方,在缔婚的每一个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茶来作礼仪。

茶与祭腌

我国以茶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时逐渐兴起的。南北朝齐武帝萧颐永

明十一年(493年)遗诏说:“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 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上贵贱,咸同此制。”

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

把茶用作丧事祭品,只是祭礼的一种。我国的祭祀活动,还有祭天、祭地、祭灶、祭神、祭仙、祭佛,不可尽言。

古代用茶作祭,一般有这样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盏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干茶; 不放茶,久置茶壶、茶盅作象征。

我国许多兄弟民族,也有以茶为祭品的习惯。如布侬人的祭土地活动,每月初一、十五,由全寨各家轮流到庙中点灯敬茶,祈求土地 神保护全寨人畜平安。

祭品很简单,主要是用茶。再如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无论男女老少,在死前快断气时,都要往死者嘴里放些银末、茶叶和米粒,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死者才能到“神地”。

祭祀活动中的以茶作祭品,可以说是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带封建迷信的副文化。但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现象。

饮茶习俗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其饮茶习俗千姿百态,各呈风采。就武夷山饮茶习俗而言,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等形式。由古代沿袭下来的饮茶习俗至今在有的农村或茶艺馆还依然可见。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敬茶

在武夷山的农村较为普遍的茶俗便是“客来敬茶”,“ 一杯香茗暂留客”,表达了武夷山人对客人的问候和敬意。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体现武夷山人重情好客的美德和传统礼节。

宋代以来,武夷山民间流传着“客至莫嫌茶当酒”的风俗,大抵客至,寒暄问候,邀请入座,主人的家属,立即洗涤壶盏,升火烹茶 ,冲沏茶水,敬上一杯香茶。

主人讲究“端、斟、请”;客人则留意“接、饮、端”的举动,主人以左手托杯底,右拇指、食指和中指扶 住杯身,躬着茶,微笑地说:“请用茶”。

饮茶人宜双手接杯,道声谢谢,端杯细啜,赞主人茶叶佳、好,一道茶后,寒暄叙话,主人复斟茶,饮毕不能将余泽倾倒,主人要待客人午后方可清理、洗涤茶具 。

擂茶

武夷山有的村流行着一种“喝擂茶”的习俗。擂茶是农家招待客人必备的饮料,其原料一般只用茶叶、大米、桔皮摆制。

讲究的还放入适量的中药菌陈、甘草、川芎、肉桂等。喝起来特别香甜 ,是一种可口的饮料,特别是在炎夏,具有清凉解暑的功效。在喝擂茶的同时,还备有佐茶的食品,如花生、瓜子、炒黄豆、爆米花、笋 干、南瓜干、感菜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敬茶时擂茶碗内溢出的阵阵酥香、甘香、茶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实在令人心驰神往,是待客的佳品。

三道茶

“三道茶”是武夷山御茶园根据武夷山民间饮茶习俗,以“和、敬、怡、真”的思想为指导,整理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的饮茶方式(一般适用于茶馆)。“三道茶”包括“迎宾茶 ”、“留客茶”、“祝福茶”。

迎客茶

“迎客茶”是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送上的第一盏茶,并配有茶点。茶点是具有武夷山区特色的米焦、芝麻果、咸笋干、芋果等。香醇的 茶和甜美的茶点,表示欢迎客人的到来。

留客茶

“留客茶”是让客人既能看到泡茶的技巧又能品尝到茶的色、香、味。一边品茶,一边交谈,无拘无束,其乐无比。

祝福茶

“祝福茶”在客人即告辞时,送上一杯桂花金桔茶,并送上祝福的吉言。

新娘茶俗

女婿茶姑娘若未出阁,来串门的小伙子就会特别多。因此,姑娘家要备好茶,待有客人来时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

亲家母茶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都要去看望女儿,这就是所谓的“望朝”。望朝时,身为父母亲要随身携带一些茶、烘青豆、橙子皮伴野芝麻等等东西,这种茶称为“亲家母茶”。

新娘子茶望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去请亲家的亲朋好友和长辈们到新娘子家来喝茶,娘家人这就是去喝“新娘子茶”了。

请新娘子茶姑娘出嫁后,家里的亲朋好友和要好的邻里,一般都要请新娘子去自家喝茶。如果是远亲,可以在过年正月的时候,邀请新娘子,也可以新娘子回娘家做头趟客时补请。

三碗茶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春节期间,难免亲朋好友要互相拜访,有客到来时,通常女主人须先给客人端上一碗“甜茶”,并送上祝福语,如:吃了这碗甜茶,年年生活甜如蜜之类的。然后乘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萝卜丝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细嫩的香绿茶,配上一些小茶点。

打茶会村里一些年轻的嫂嫂、年长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相互请喝茶3--5次。当地人称“打茶会”。一般,事先都会约好到哪家喝茶。主人在约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净茶碗和专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着邻里姐妹们的到来。客人一来到,主人就拿出她们珍藏在家中用石灰缸、甏、罐装的细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里,并加入各色佐料,再冲入沸水,双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花花绿绿的茶汤,边品茶边拉家常。她们之中,有的拖儿带女,有手拉孙儿孙女的,有边做针线活边品茶的,淡笑风生,热闹非凡,很有意思。

守得住一杯茶的质朴与本真,也就守得住一辈子的中正与安然。喜欢茶、茶文化以及国学经典的朋友可以关注此“七戒茶谈”头条号。每晚7点整,品茶论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