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仁堂治疗荨麻疹怎么样(协和王良录教授)
作者 | 干玎竹
来源 | 搜狐健康
在我们享受美食的同时,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比如吃海鲜后长疹子,喝牛奶后拉肚子……很多人认为“病从口入”,特别是中医有“发物”这个概念,那是不是我们正确“忌口”,就能避免很多食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或进展呢?
“其实,老百姓认为与食物有关的疾病中,跟食物过敏的关系并不那么密切。”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王良录告诉搜狐健康记者,“严重过敏反应中,食物过敏引发的大概只占35%—55%;特应性皮炎儿童与食物过敏有关的大概占到了35%,成人非常罕见;急性荨麻疹中20%与食物过敏有关,慢性荨麻疹绝大多数都跟食物过敏是没有关系的。”
怎么知道我是不是食物过敏?
王良录介绍,食物过敏需要与食物耐受不良相鉴别,二者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诱发机体对食物产生异常免疫。
食物过敏,是指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食入、吸入、接触食物,都可以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产生针对食物的特异性IgE,就会发生过敏。
相比花粉过敏,食物过敏患者症状更严重。
食物过敏有两种表现:速发型,一般进食两小时之内出现症状。症状比较重,常包括风团、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少数患者可表现喉头水肿,哮喘。
迟发型,一般是进食数小时,甚至数天起病,常见的症状有腹泻,食欲不振、皮疹、紫癫、关节痛及黏膜溃疡等,在临床上速发型比较常见。
不同食物的致敏强度不同,同种食物致敏也存在着易感者年龄和地区差异。比如鸡蛋、牛奶,儿童过敏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成人。中国人引起过敏的食物主要是鸡蛋、牛奶、坚果、水果、小麦、荞麦和一部分食品添加剂。西方人对花生、水果过敏较多。
食物耐受不良是指非免疫反应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包括酶的缺乏、吸收不良、药理作用,以及通常因食物处理不当产生的食物中毒样反应,但是不包括真正的食物中毒,还有部分食物耐受不良的机制不明。
最常见的食物耐受不良是乳糖酶缺乏引发的牛奶耐受不良。患者进食超过耐受量的牛奶后,5—30分钟出现腹胀、排气,甚至腹泻。
此外,食物中所含有的药理活性成分也可能会导致食物耐受不良,像组胺、酪胺、苯乙胺、5-羟色胺、咖啡因、可可碱、茶碱等。
比如,组胺是身体内的一种化学传导物质,在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引发抗原—抗体反应时,就会被释放。组胺可以影响许多细胞的反应,以皮肤、支气管粘膜、肠粘膜和神经系统中含量较多,会发生包括痒、打喷嚏、流鼻水、哮喘、呕吐、偏头痛等症状。
有些食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产生组胺,像奶酪、发酵肉类、香肠、葡萄酒、啤酒、酸渍菜等;有些食物天然含组胺较高,像海鲜、动物的血液、菠萝、菠菜等;此外,有些食物在熟化过程中可产生组胺,像西红柿、樱桃;还有的食品添加剂可直接诱发组胺释放,包括酒石黄、人工色素、亚硝酸盐、苯甲酸等。
食物的不良反应诊断困难
食物过敏的诊断确实非常困难,王良录解释,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食物的种类繁多。特别是中餐,哪怕只吃一个盒饭,盒饭里包含的食材就接近20种。第二,食物过敏的诊断首先要先有一份详尽、准确的病史。如果是速发型反应,应该注意进食与症状同时出现的时间;如果是迟发型反应,必须要指导患者记食物日记。
食物过敏的诊断必须规范
王良录分享了香港学术杂志的一篇病例报道。一个3岁的男孩儿,他8个月的时候第一次吃配方奶的时候就出现了全身风团,呕吐,呼吸窘迫,被诊断为牛奶过敏(速发型反应)。医生让禁食牛奶、奶制品及含奶食物,并定期随诊。但是妈妈觉得太麻烦了,在孩子3岁的时就跑到一个所谓的顺势疗法诊所去看病,做了96种“食物不耐受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牛奶阴性,妈妈就在家里给他喂食了牛奶,立即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患儿直接进急诊抢救了。
“食物不耐受检测”这种方法其实并没有经过美国FDA的认证,不能成为过敏的诊断依据。
所以,王良录提醒食物过敏患者和亲属,目前,全世界诊断过敏性疾病诱因最常用的方法是:过敏原的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皮内试验、皮肤斑贴试验和过敏原激发试验这4种。其中激发试验包括鼻粘膜激发、眼结膜激发试验、食物激发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这是普遍的、全世界过敏领域医生们的基本共识。全世界各国过敏专科学会都不推荐“生物共振波”和“食物不耐受(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G)”这两种检测方法,来诊断过敏性疾病。
王良录指出,在找到过敏原、正确诊断后,要严格遵医嘱“忌口”。可以与医生一起拟定食谱,在保证不过敏、生命安全同时,也要注意营养的全面摄入。实际上,大部分食物过敏都可以通过膳食回避达到治愈。以牛奶蛋白过敏为例,如果婴儿能做到严格回避,不吃、不接触牛奶蛋白,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吃,可能就不过敏。一般婴儿期需要回避6个月,成人回避的时间要长一点,可能需要一到两年,基本能治愈牛奶蛋白过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