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是绝症吗怎么治疗(有一种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绝症吗怎么治疗(有一种扩张型心肌病)(1)

扩张型心肌病是导致年轻患者心衰和心脏移植的最常见的原因,形态学上表现为心脏扩大,伴有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图1)。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众多,可以由病毒感染后的心肌炎发展而来,可以由酒精和其他毒物造成的心肌损害发展而来,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只能定义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而值得注意的是,和肥厚型心肌病一样,遗传因素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接近5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具有遗传倾向,超过60个基因突变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相关。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个使得扩张型心肌病预后更差的基因——BAG3。

作者:何金山

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扩张型心肌病是绝症吗怎么治疗(有一种扩张型心肌病)(2)

图1 扩张型心肌病的典型超声表现: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运动减弱

BAG3基因是BLC2-associated athanogene 3的简称,它能够编码一种位于肌节蛋白Z带的抗凋亡蛋白,同时能够和肌动蛋白及HSC70等结合,起到稳定心肌细胞纤维结构的作用,以更好地应对机械应激等。当BAG3基因突变后,其正常功能丧失,因而其对应编码蛋白的功能不能行使,造成抗凋亡作用减弱,心肌细胞应对机械应激能力减弱,心肌细胞结构紊乱,凋亡增加,宏观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这是BAG3基因突变导致扩张型心肌病的基础机制,小样本的BAG3基因突变导致扩心病案例已被反复报道,也证实了上述理论。

近来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上的一个研究,总结了129例BAG3基因突变导致的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图2),揭开了这种特殊遗传背景的扩张型心肌病的神秘面纱。

扩张型心肌病是绝症吗怎么治疗(有一种扩张型心肌病)(3)

图2 JACC发表研究,总结了伴有BAG3基因突变的扩张型心肌病的特点

研究中从18个不同的欧洲中心,38个家系,纳入了129例BAG3基因突变相关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最初的评估中,129例受试者中有74例(57%)已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平均发病年龄为40.1±13.2岁(图3),在为期38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有12例初始评估心脏结构正常者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有2例确诊扩张型心肌病者经标准的抗心衰治疗后心脏结构恢复正常,15例患者失访,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增加至78例(图4)。

扩张型心肌病是绝症吗怎么治疗(有一种扩张型心肌病)(4)

图3 最初的评估中,即有74例受试者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绝症吗怎么治疗(有一种扩张型心肌病)(5)

图4 在后续的随访中,初始评估心脏结构正常的人中,12例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也有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抗心衰治疗后,心脏结构逆转为正常

据此样本计算,40岁后BAG基因突变者,扩张型心肌病的外显率可达80%,在78例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17例进行了心脏移植,4例植入了心室辅助装置,其中2例后续进行了心脏移植,2例发生了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事件,1例因非心源性原因死亡,总体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5.1%/年。

和其他类型的扩张型心肌病相比,BAG3基因突变相关性扩张型心肌病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不高,但心衰进展速度更快,心脏扩大更为明显,这从众多的心脏移植和心室辅助装置植入者可见端倪。

而且,不同性别预后差异显著。最终的7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男性占50例,女性占28例,分别对男性和女性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可见男性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相比女性明显更低(图5)。提示BAG3基因突变相关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男性预后更差。

扩张型心肌病是绝症吗怎么治疗(有一种扩张型心肌病)(6)

图5 随访过程中发现,相比女性,男性预后更差

BAG3基因突变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且其导致的扩张型心肌病有其独自特点:(1)发病年龄轻,接近60%的患者在40岁前发病;(2)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相对低,但心脏扩大、心衰恶化更为严重;(3)男性患者预后更差。

下一次碰到了合并BAG3基因突变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我们可大致预测临床进展,而反过来,看到类似临床表现的患者,我们可能推测出其突变的基因,从基因到临床,再从基因到临床,我们全面认识了一个扩张型心肌病的亚型!

参考文献:

[1] Domínguez F, Cuenca S, Bilinska Z, et 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ue to BLC2-associated athanogene 3 (BAG3) mutations. J Am Coll Cardiol 2018; 72: 2471–2481.

[2] Fatkin D, Johnson R, McGaughran J, Weintraub RG, Atherton JJ, CSANZ Genetics Council Writing Group.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amili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 Heart Lung Circ. 2017; 26: 1127–1132.

[3] Hershberger RE, Hedges DJ, Morales A. Dilated cardiomyopathy: the complexity of a diverse genetic architecture. Nat Rev Cardiol. 2013; 10: 531–547.

[4] Toro R, Perez-Serra A, Campuzano O, et al. Famili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 caused by a novel frameshift in the BAG3 gene. PLoS One. 2016; 11: e0158730.

[5] Myers VD, McClung JM, Wang J, et al. The multifunctional protein BAG3: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Basic Trans Science. 2018; 3: 122–13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