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最孤独的树(在见过黑暗与罪恶后)

在我印象中,橄榄树是和平的象征,也能够代表人们的博爱情怀。

据说它的生命力还特别强,所以第一次看到《白色橄榄树》这个书名时,感觉意境特别美,同时也在思考:以“白色橄榄树”作为书名又会是怎样的故事呢?于是非常果断地申领了该书,特别期待这本小说能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新西兰最孤独的树(在见过黑暗与罪恶后)(1)

说实话,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平常根本不太关注网络人气作家,更不关心流行的网红小说,所以这是第一次听到玖月晞的名字,原来她是知名青春言情作家,早就著有不同风格系列的多部小说,而且还了解到“她善于用劲烈的文字,描述不一样的爱情”,也许正是这句话,迅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

《白色橄榄树》以战地记者宋冉和维和军人李瓒的爱情为主线,以他们曾经一起看到的“白色橄榄树”为美好寓意,让读者见证他们美好爱情的同时,更让读者为之动容,也为他们的遭遇而唏嘘不已。

当然他们最值得尊敬的就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牢记自己的使命,一直坚持自己的善良,面对重重苦难,也依然不忘身上所背负的责任和初心,也许他们只是普通的记者和军人而已,但正是这样普通的故事却反而更让人刻骨铭心。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七十亿分之一的缘分。”可想而知,宋冉和李瓒的相遇是多么不容易。也许在读者眼中,他们之间的巧合太多了,其实在我看来,他们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种责任的驱使,都是一份爱心的付出,也都是“很平凡的一天”,正如宋冉和李瓒那天下午的初见。

当然在接下来的相处中,双方点点滴滴的细节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瓒偷偷塞了10美元给83岁的老人;不仅给小孩水而且还贴心地帮忙拧开瓶盖,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其实对当时的老人小孩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作为维和军人,当然李瓒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在炸弹爆破之前排除危险,当然自身的这份危险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依然无怨无悔,哪怕最后伤痕累累。

宋冉也一样,作为战地记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多次去东国,去战争的最前线,就是为了记录下最真实的时刻。不管是照片CARRY还是后来的CANDY,都是最好的证明。哪怕她因此而抑郁,因此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本职工作,但依然坚持初心,为“学生跳楼事件”寻找真相就是如此。正如她自己所说:“当记者无事可做时,世界才是安宁的。”

新西兰最孤独的树(在见过黑暗与罪恶后)(2)

当然,在《白色橄榄树》中不仅有宋冉和李瓒,更是聚焦了这两个优秀群体的塑造,既聚焦于战地记者的职业矛盾,又镌刻了维和军人所面对的生死难关。

看完全书,特别后悔自己看了“番外篇”,或许是不想接受李瓒离去的事实吧?也或许是庆幸他终于解脱了肉体的痛苦吧?与此同时,心中的不公平感也越来越胀大起来,明明是两个如此善良而又负责任的好心人,却为什么要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或许读者唯一的安慰就是: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或许也让读者心存最好的期许,那就是:世界和平。唯有世界和平,我们才会拥有最美好的爱情,最幸福的生活。

也许此时的你和我一样依然意难平,但我突然觉得这是最好的结局。写到这儿,脑海里还冒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是啊,为了自由,为了和平,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感恩为了大多数人安宁的生活,默默付出的人们。因此我也暗自庆幸:从未亲身经历过战争是如此美好;更庆幸的是,在书中我还能“见过光明,见过善良,见过最美的心灵。”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罢了”。面对战争,更是如此。因为战争从来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悲剧。也许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已经难以想像战争的残酷,也难以理解战争的影响,甚至我们很少去关注那些炮火纷飞的地区,但是不得不遗憾地说,战争依然存在。所以说,世界和平才是我们每个人最美好的愿景。

正如宋冉和李瓒在沙漠里看到“那片和土地连接得天衣无缝的白色橄榄树林”时,许下的美好愿望:“希望世界和平”。也许这只是海市蜃楼而已,但这美景却永存大家的心中。

书推官:Grace

新西兰最孤独的树(在见过黑暗与罪恶后)(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