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势力图(比朱元璋稳比陈友谅狠)

#创作挑战赛#

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势力图(比朱元璋稳比陈友谅狠)(1)

(明玉珍 塑像)

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湖广随州平林村,一个叫做明玉珍的小朋友出生了。

这位小朋友,很不一般。

虽然出身农家,但他自小胸怀大志,长相更是非同寻常。

或许每个人生来都有大志向,但有没有大志向是一回事儿, 能不能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明史》: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素有大志。

史书说他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气质面貌倍精神,目光炯炯也就算了,每只眼睛生来还比别人多一颗瞳孔,谓之“重瞳”。

当代医学表明,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这属于一种变异,而且还是畸形变异,在变异的过程中,O型瞳变成了∞型瞳,虽然本质上对视觉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从眼科的角度来讲,一般被视为早期白内障的表现。

那么很显然,明玉珍生活的元末明初时代,医学技术是远远没有这么发达的,所有明玉珍的重瞳,被大家认为,是圣人再世的表现。

春秋时期的晋文公是重瞳,楚汉争霸时期的项羽是重瞳,十六国时期横扫西域的后梁皇帝吕光是重瞳,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也是重瞳。

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势力图(比朱元璋稳比陈友谅狠)(2)

(元末乱世)

从这种角度来说,在人们的心里,谁是重瞳,谁以后就是了不起大人物,以后就能干大事儿。

《元纪》:以信义为乡党所服。

有“重瞳传说”加持,再加上明玉珍本人性情豪爽,喜好周济乡里,为人打抱不平,所以名气很快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至正十一年,湖北地区的徐寿辉同志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而素怀韬略的明玉珍并没有一起入伙,他募集了数千的乡勇,自占山头,形成了一股自己的势力。

老实说,明玉珍对呆头呆脑的徐寿辉所统领的红巾军并不看好,但没成想,徐寿辉虽然能力平平,可号召力还是很强的,几年时间,红巾军发展到了百万之众,占据了大元朝廷的半壁江山,到至正十三年,徐寿辉更是在汉阳(湖北武汉)称帝,当上了天完政权的开国皇帝。

当了皇帝的徐寿辉当然不允许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还存在明玉珍这样一股独立势力,所以他立刻给明玉珍书信一封,并写下了这样的话:

《明史》: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

小明同志,你要是来投奔我,咱们可以一起共襄大业,共享富贵,但如果你不来,那你就等着兵临城下,把你们屠个鸡犬不留吧。

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势力图(比朱元璋稳比陈友谅狠)(3)

(徐寿辉 塑像)

明玉珍有心抗拒,但几千人对抗几百万人实在是无稽之谈,所以他只好率众投诚,加入了徐寿辉的阵营中。

加入到徐寿辉的麾下之后,明玉珍隶属于将领倪文俊的军队中。

巧的是,此时倪文俊还有一位部下,这位部下的名字,叫做陈友谅。

和陈友谅在军营里混日子,整天想着如何上位不同,明玉珍属于是干一行爱一行,跟了徐寿辉之后,肯为他卖命,作战非常勇猛,一次和元军交战,被箭矢射中眼睛,流血不止,仍然奋勇冲锋,足可见是个狠人。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明玉珍永远地失去了他的右眼。所以时人也管他叫做“明眼子”。

右眼失明之后,明玉珍的战斗力,可就不如从前了,跟一线战场也就基本无缘了。

由此,他被上司倪文俊调去了后方,主要工作是负责征收军粮。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固然是要拼兵力,拼勇敢,拼勇气,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要拼经济的。

而古代的战争经济,说白了,就是粮草。

所以尽管明玉珍干的是后勤工作,干的是看似普普通通的筹粮的活计,但实则这是一份相当重要的工作。

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势力图(比朱元璋稳比陈友谅狠)(4)

(运粮)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他饿得慌。

吃饱了打仗是一个效果,饿着肚子上战场又是一个效果。

兹事体大,明玉珍不敢耽搁,他带着万余士卒,战船五十艘,顺江而上,立刻开拔四川。

朋友们,对徐寿辉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危险的举动。

明玉珍的眼睛虽然瞎了一只,但心仍然火热,脑子也是好使的。

原本明玉珍这个人就素有野心,你还让他带着士兵带着船单独行动,还让他去四川那旮沓,你不是诚心想要让他脱离队伍么?

我们要知道,四川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一块宝地,因为但凡天下大乱的时刻,这里总是会诞生出一个政权。

两汉时期,公孙述在四川当过皇帝,三国的时候,刘豫州定鼎荆益,这才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

东晋十六国时期,四川有成汉政权,五代十国时期,又依次出现了前蜀和后蜀。

四川是出王者,也是成王者的地方,把明玉珍派到四川,无异于是放虎归山。

果不其然,明玉珍前脚到了四川,后脚可就不想回来了。

当年我就不诚心跟你徐寿辉干,现在我得了自由身,你想要让我再回去,没门!

不想回去,想要自己发展,那么他就必须面临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身份。

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势力图(比朱元璋稳比陈友谅狠)(5)

(红巾军)

徐寿辉的红巾军不是散兵游勇,也不是乱匪流贼,他比中国历史上很多时期的农民起义军素质都要高得多,红巾军重礼仪,重信誉,讲文明,是一支充满文化氛围的军队。

自己是红巾军中的一员,自己如果脱离了徐寿辉的管理,那么就会被视为一种对主上的背叛,背叛主上,那么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乱臣贼子,而如果自己是乱臣贼子,那么自己以后建立的任何政权,在法理意义上就都是不合法的。

恶名一旦被人们所悉知,在人群中传播,被史官记载进了史书,那么自己就是跳进大渡河也洗不清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

但好在,正在明玉珍两难之际,徐寿辉集团已经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内乱。

自己的领导倪文俊想要杀掉徐寿辉自立,结果被当年和自己一个级别的同僚陈友谅袭杀,陈友谅杀掉倪文俊后一不做二不休,很快又把徐寿辉给弄死了,并且自立为帝,在天完的基础上,建立了陈汉。

天完这个政权听起来十分晦气,但其实是为了用“一”和“宀”来压“大元”一头。

陈汉政权听起来还算正常,但这个薄情寡恩,反复无常,靠着弑君上位的陈友谅,新王朝的国号,居然叫做“大义”。

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势力图(比朱元璋稳比陈友谅狠)(6)

(陈友谅 塑像)

不过,这对明玉珍来说,实在是个好消息。

天助我也,实在是天助我也。

以前徐寿辉活着,自己赖在四川不回去是叛逃,现在徐寿辉被陈友谅杀了,那么自己赖在四川不回去,就是忠于主上,不与弑君者陈友谅同流合污。

不是我要自立,是陈友谅把我逼到了现在的境地,这口黑锅,就劳驾你陈友谅来帮我背吧。

很快,明玉珍切断了和陈友谅所率红巾军的联系,彻底盘踞在巴蜀不走了。

明玉珍这个人,虽然是个武夫糙汉,没啥文化,但是对百姓还是很好的,他在四川默默耕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又深得民心,很快于至正二十二年登基称帝,建国大夏。

当了皇帝之后,那么下一步,就是野望中原,一统天下。

但问题在于,四川地区能成王者,但却很难成就那种可以统一全国的政权。

公孙述当了短短十二年的皇帝,然后满族被诛,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没能兴汉灭魏,复兴汉室大业。

成汉末帝李势被东晋将领桓温击败,最终只好投降,而前蜀和后蜀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水月镜花。

明玉珍明白,自己选择了在这片土地成就王侯霸业的同时,就代表了自己选择了偏安一隅,永远地困在这里。

他在巴蜀当了短短五年的皇帝,不过三十六岁就领了便当,临死之前,他对子孙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明史》:西蜀险固,若协力同心,左右嗣子,则可以自守。不然,后事非所知也。

蜀地有天险,易守难攻,如果固守,还可以支撑几年,所以你们接我的班,就别想着窥伺中原,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就行了。

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势力图(比朱元璋稳比陈友谅狠)(7)

(大夏政权)

语带心酸,又足见这位枭雄临死前的惆怅。

洪武四年,朱元璋派兵征大夏,大夏末帝明升(明玉珍之子)出降,大夏国由此灭亡。

时也,命也。

也许明玉珍的命运,早就已经注定,也许大夏政权从建立之初,就必然会迎来这样的结局。

有些东西已然注定,不过注定不注定已经没有什么所谓的了,因为这一切,已然结束了。

作者在大概三年前,曾经到重庆旅游,曾到访弹子石大佛寺,寺庙中有一尊斜坐卧象,独缺右眼的石像,造型十分独特,一度让作者为之侧目。

后来一查资料,才发现这果然不是一尊普通的雕像,而是一尊建于永乐年间的明玉珍真容像。

能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一尊雕像,想来也是一件幸事了。

百年之前的风烟已经散尽,独留一尊石像,在这里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往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