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读心术里提到的记忆法(他是电视剧心术原型之一)
作者 吴苡婷 首发于上海科技报
题记:著名作家六六编剧的《心术》在全国各大卫视热播,影片中的霍思邈、郑艾平、刘晨曦等男主角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则是《心术》中男主角的原型之一。他就是赵曜。赵曜的医生生涯几乎就是一台日日超高速运转的机器,每天在刀剪勾针间飞檐走壁心无旁骛。他坚守着那份执着,如灰蒙蒙的城市里陡然开启的一扇天门,让我们看到一片湛蓝天空;他豁达、幽默、温和,如一缕春风吹散了病人心中的阴霾,似一道暖阳,温暖了病人生命里的寒冬。
而采访完赵曜,我给他归纳的三个代名词是:忙碌、幸福、照耀。虽然不能概括他的全部人生写照,却足以归纳他目前的生活状态。
忙碌——每晚1点睡觉,早上6点45起床,雷打不动,不包括半夜奔赴病房处理紧急状况,他14年没有休过一天假。
幸福——从事着自己热爱的神经外科事业,演绎着自己的诙谐人生,全力以赴地治病救人,40岁不到已经成为国内神经外科领域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之一。
照耀——他发自内心地关爱病人,要求自己“多看病人一眼”,他用自己的光热点燃病人未来的生活希望。
对于赵曜,六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其博客《医生赵曜》中,她将其描绘成了一位仰头望月、道骨仙风般的医者,“他像一只独脚仙鹤,在我心中站立在池塘中央”。
带着好奇心,记者走进华山医院六号楼10楼的神经外科会议室,赵曜匆匆赶到,比当初约定的时间晚了半个小时,因为有病人出了状况,他要赶去处理,见到记者,他清瘦的脸庞上满是歉意。
赵曜的履历十分让人艳羡,31岁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35岁又破格晋升为主任医生和教授。40岁不到,他已成为国内脑垂体瘤研究领域的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
“我为拯救生命而活着!”
赵曜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悬念,他出生在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普通家庭,与当地传统经商的习俗不同,赵曜的父母非常偏爱医生这个职业,父亲的7个兄弟姐妹,母亲的6个兄弟姐妹,还有亲朋好友,居然有10多人从事医务工作。理所当然,赵曜尊崇父母的愿望,于1994年如愿考入了原上海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专业。
枯燥的医科书籍在赵曜的眼中如同一盘盘美味的菜肴,他爱不释手,经常半夜苦读,汲取着丰富的医学知识。赵曜清楚地记得,考最后一门专业课《妇产科》时,他花了一个通宵进行复习,第二天清早直接进考场参加考试,结果考了个满分。当时五年制临床专业一共有4个班级,二个是华山班(实习毕业在华山医院进行),二个是中山班(实习毕业在中山医院进行)。赵曜的成绩十分突出,5年学习生涯,50门功课综合成绩位列华山班第二。
华山医院的神经外科名扬海内外,是目前全球临床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在学生时代,当很多同学还在为将来的择业方向犹豫不定时,赵曜已经早早地把未来事业的方向锁定在神经外科,他非常希望能够在那里学到精湛的手术技艺。一年的实习期中,他跟在师兄毛颖、王镛斐、吴劲松医生后面,边干边学。1999年他顺利获得研究生免试保送资格,硕博连读。神经外科的研究生不是光读书,这一年,赵曜穿上了白大褂,同时开始了自己的神经外科医生生涯。进科不到一个星期,赵曜就被派往急诊室看病,他形容当时的心情,忐忑而又期待。
从医的道路艰辛和枯燥,在赵曜名为“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随想”的微博里,记录着他点点滴滴的工作经历。“又是一天的手术,刚吃晚饭到家。初八上班开工至今,天天病人如潮,脑瘤如织……”、“今下午到医院:遇见脑血管组的兄弟,满脸的苍黄 苦笑着说昨天24小时做了5个急诊脑出血手术,现在又来了三个……我们学术小组,整理病史资料,从下午2点一直折腾到9点。这就是我们的周末啊……”
脑部肿瘤的手术风险极大,术后的康复也是尤其重要,病人家属的情绪也会经常不稳定。而赵曜面对的是天天超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他告诉记者,工作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无比精准,事事都要考虑周全。曾有同学硕士毕业了熬不住医生的清苦改行卖电脑,而赵曜却从未想过放弃。他自嘲,自己是为拯救生命而活,为此,他时时刻刻在全力以赴……
“带上电脑去蜜月旅行!”
赵曜对时间的把控和利用在整个神经外科是出了名的。每周他都会打印一张工作计划表,时刻将需要完成的工作记录在案,然后按照计划表把一件件工作做完。他的学生马增翼曾经告诉记者,他的老师所有的事情都不会遗忘,包括为学生租房子这种细节小事,年底都不忘与学生们一起吃顿饭。
在记者的强烈要求下,他将他的工作计划表掏出,一个下午的工作安排让人有种胆寒的感觉。“给一个病人看CT、将一份血标本送到复旦生科院检测、交党费、重点病人手术前谈话、一个急诊手术、接待外宾、买小东西犒劳护士、下班前将研究生撰写的标书修改一下。”真是事无巨细,内容全方位涵盖。而赵曜说,这并不是他最忙碌的下午。
14年来,赵曜的生活几乎是一个定位精准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停息。他没有请过一天的假。白天做医生,晚上做科研,每天晚上都是1点睡觉,早上6点45分起床,但是这部分的休息时间也不是固定的,一旦病人出现紧急征兆,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赵曜都要飞奔到病房进行紧急处理。工作日平均每天二台手术,要在手术台上全神贯注站上5、6个小时。周六周日的时间也常常是在病房查房,和同事开会中度过。有时候大年三十晚上还要出急诊。
虽然医生和护士谈恋爱在医院里很常见,但赵曜的妻子并非是“美小护”,而是一位普通的公司员工。在妻子眼中,赵曜是个很幽默和有责任心的人,而为病人忙碌是他肩负的使命和职责,她十分能够理解丈夫的工作,当年恋爱时,赵曜经常是“错误不断”,有时候吃饭到一半,就要匆匆赶回医院,而约会的突然单方面取消更是家常便饭。当年婚嫁丈夫好不容易请了三天假,夫妇俩去海南旅游,他还带着手提电脑出行,途中没有浪费一刻时间。结婚、怀孕和生孩子等相关的琐碎家务,都是妻子一家人包办的。而双休日赵曜的生活就是上午查房、下午补觉,丈母娘还雷打不动炖补品给女婿“开小灶”。“但是我时时能感觉到他默默的关怀和宽慰!”如今妻子已经辞去了心爱的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和料理家务。对于妻子的理解和支持,赵曜十分感激。
事实上,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工作负荷之大可能超过外人的想象。整个科有110个医生,600多个床位,大家都是忙忙碌碌的,几乎不可能有公休假,很少能照顾家庭。赵曜说,科里每年会安排二次亲子游,让医生能抽点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这也算是一个福利!
“我是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
虽然看似年轻有为,令人艳羡,赵曜始终把自己定位为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大家庭的普通一员,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他对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感激之情,“喝水不忘挖井人”自己的点滴成功,离不开大家庭成员的帮助和支持。对于青年人才,华山医院总是给予“物竞天择,有才者居上”的机制和信心。在这里,没有论资排辈,提倡的是“早发现苗子,早压担子,早出成绩”的三早理念。他很感谢自己硕士生导师李士其教授和周良辅院士,李教授是目前国内最著名的垂体瘤治疗专家之一,也是赵曜的神经外科临床启蒙老师,从他那里,赵曜不仅仅学到神经外科临床技能,更是学到一种强大的对病人的责任心。而博士生导师周良辅院士是中国神经外科的领军人物,他对赵曜的成长倾注了极大的热忱和关注!他总是鼓励赵曜开展创新性的工作探索,并在关键的时刻给予他重要指导,让赵曜的科研之路走得更加宽阔。而由师兄弟和科研合作伙伴组成的优秀团队更是时时给予他关怀和帮助。
每次手术都是一次“战斗”,虽然已经从业14年,但在赵曜看来,手术台上还是会发生突发事件让自己措手不及。比如前些日子,赵曜和导师李士其教授正在进行一个巨大脑垂体瘤切除手术。赵曜是主刀医生,突然病人脑深部的一根大动脉破裂,汩汩鲜血冒了出来,当时赵曜有点懵,局面如不尽快控制,病人很可能会死在手术台上。李教授镇定自若地在一旁提醒指导和穿针引线,才使赵曜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住了动脉出血,化险为夷。做完手术,赵曜精疲力尽,满身是汗。那一刻,赵曜对恩师充满了感激之情,每次在刀光剑影和浴血搏击后,师徒俩都会唏嘘交流手术心得,李教授总是告诉徒弟,以后再多遇到这样的情况几次,你就再也不怕了。赵曜告诉记者,师如农夫,我如秧苗,有师如此,我焉能不成长?
“我是幽默的开心果”
在同事的眼中,赵曜是现实版的“霍思邈” “郑艾平”,医术高超、性格豁达、幽默、温柔,又平静平淡。在忙碌的工作中,他是一个完美的开心果。
他的同事王教授对他的幽默感印象深刻,他曾经将工作中遇到的有趣故事在微博上编成诙谐小段,同事们均不幸地成为他调侃的对象。比如“一患儿,做了好几次脑部手术,明天终于顺利出院了。上午我们查房,大家心情都不错,都替她高兴。W教授对家属说:不容易啊,总算成功了,花了很多住院费吧。家属很high地说:没事,我家里房子多,准备卖掉一套。W教授说:哪里的房子?什么时候卖?能便宜点卖给我吗?”、“我科一副教授老大哥,平素言语风趣犀利,长相滑稽:圆白脸、小蒜头鼻、眯眯眼。今天突然理了个新发型:两鬓的头发修剪得极短,可看到头皮,头顶的头发却留得很长毛茸茸地,我说:哥,你咋留了个洋葱头?他说:你懂啥,这是当下最流行的发型。”……让很多人忍俊不禁。
而赵曜的诗情画意同样也让同事们印象深刻,在工作和生活中,他经常会引用和发明一些诗词,比如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手术室里开刀忙,借问医生何处寻,牧童遥指手术室;人生自古谁无死?手术室里留丹心,少小离家老未回,手术室里鬓毛衰……
有时候赵曜也耍点“小聪明”,不过常常不幸被识破。有一次上午交班,赵曜迟到了,他悄悄溜坐在大会议室最后一排,头往后靠在椅背上,脸正好被前排椅子挡住,他准备眯上眼准备打个小瞌睡,不幸的是周院士正好看到了他,大叫一声,赵曜吓得一个机灵,事后他说自己幸福地吓出了一身冷汗,当时真的太疲劳,只是想乘机打个盹。
“每天要多看病人一眼!”
护士小马和赵曜共事10年,赵曜对于病人的关爱之情,给小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做完手术,他都会过来询问病人状况,和护士们沟通病人的情况。有一次,一位病人术后高烧不退,病人的家属很不理解,嚷嚷着一定要讨个说法。赵曜耐心地一次次地详尽解释原因,最终得到了家属的认可,避免了一次医患矛盾的发生。
医患矛盾在卫生领域很常见,但是从业14年,赵曜很少被病人投诉。在好大夫的网站上,满是对其的表扬之词。
“赵曜医生是我见过最好的医生没有一点架子处处为病人作想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给我耐心解答我们问题还为我们推荐他的老师李教授我们非常感动在如今社会像赵医生这样的人很少”、
“赵医生您好去年月我从浙江台州去上海找您给怀孕月的姐姐看病(脑出血)当时我去上海找您看我姐的CT片子后面您还告诉了我您的手机号码我觉得您是我见过的最平易近人的医生给了一个远在他乡的人最大的欣慰”……
赵曜告诉记者,在与病人相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秘诀,那就是要经常“多看病人一眼”,别小看一个眼神的慰藉,它能给病人带去暖心的感觉。很多医患矛盾都是起因于沟通问题,很多事情要从病人的角度去思去想,用一点一滴细微的关怀让他们感受的关怀,让他们信任你。
脑部肿瘤本身就是凶险的疾病,在赵曜的记忆中,有太多的“心灵冲击”,每一个活灵灵的生命来到你的面前,满心期待地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你,你没有理由不去爱他们。他告诉记者,一个湖南女病人,巨大肿瘤位于主管语言的脑功能区,出现失语,需尽快住院手术,由于床位紧张,所以建议她到浦东分院去,请另外一名教授主刀。她涨红了脸,用了近2分钟的时间挤出“我要请你做手术”七个字,满眼是真情,那一刻真的是无比感动。
医生和病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如何的呢?每天鏖战在抢救生命第一线的赵曜有着自己的理解,那种状态应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医生而言,入世意味着个人的发展提高,而出世则应该是救死扶伤,普渡众生。而患者应该尊重医生,与医生密切合作,度过磨难,迎接新生,即使医生尽力了,没有达到圆满,也请尊重我们的每一份倾情付出。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医生和患者并非都是神人,但是赵曜却执着地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行。
“请多关注脑垂体瘤病症!”
赵曜现在主要从事脑垂体瘤的临床手术与应用基础研究,作为第一负责人,他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开展了多项省部级科研基金的项目研究工作,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等在内的8个科技奖项,获得过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第十三届上海市银蛇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赵曜已成为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垂体瘤专业组”的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
脑垂体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之一,患者表现为严重的视力下降和内分泌系统代谢功能紊乱的症状。赵曜告诉做记者,现在脑垂体瘤的发病率其实不低,每1000人中就有4人可能患有脑垂体瘤。虽然早期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但是一旦肿瘤长大,危险就大增。赵曜举例说,有时候病人脸部变宽,手脚粗大,查不出什么疾病,最后一查就是脑垂体瘤惹的祸,如果脑垂体瘤长期压迫视神经,就会造成失明的后果。他告诫道:当人们出现视力下降、女性月经不调、男性性功能下降等状况时,除了看眼科、妇产科和男性科外,请一定要记得排除脑垂体瘤可能。
赵曜已经采用多项微创新技术,独立开展脑垂体瘤手术治疗近千例,治疗数量和疗效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神经外科领域最权威的杂志《Neurosurgery》上。世界神经外科联盟主席对他论文的评价是:这是迄今为止报道数量最大的一组病例,手术效果令人明显,体现了手术团队高超的手术技能。赵曜和同事们正在积极建立国内外临床规模最大的垂体瘤研究中心,建立了一个大样本(逾5000例)、数字化的垂体瘤临床资料数据库,血标本和肿瘤组织库。
在忙碌和幽默伴随的幸福人生中,兼具仁心和仁术的赵曜,一如他名字的谐音,似暖阳“照耀”着身处险境的病人的心灵;似明灯“照亮”着病人们前行的道路。“我犹如一个孩童,仰望着每天的繁星,渴望着慢慢摘下满天星,收获幸福的喜悦”。日日鏖战于生死战线上的赵曜,甘之若饴地继续品味着自己医者的不悔人生。
科坛春秋(2015上海十大科普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