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谭京剧名家(天使谭歪评京剧音配像)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是张君秋先生受委托,从1994年起亲自指导的一项巨大工程。他深感把京剧黄金时代的演出面貌原汁原味地用录音配像的形式流传下来,以弥补过去由于条件限制而未保留影像的遗憾,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意义大于传授几个学生。这次出版涵盖京剧各个流派的传统剧目共120部,由各流派的大师演唱录音配音,其传人配像。
音配像是项有功劳的事业,我承认。可是,功劳也就在“音配像”这种方式本身的层次上吧。就是说,终究是假的呗。
没办法让我有看实况录像的感觉。
拿这个标准衡量,有哪些音配像真正可看呢?
第一个档次,首推景荣庆先生的。
景荣庆
景老不仅是表演的大家,而且在配像的时候最善于把握原录音的节骨眼,深中肯綮。看他的配像,完全如同感受实况,《穆柯寨》的焦赞,《孙安动本》的徐龙,《逍遥津》的曹操,都是那么火爆,老辣,动人。也许您会说,他配演的都是自己的录音,不错,听说他还婉辞过配演裘盛戎的《法门寺》和《审潘洪》(多么的可惜!)亦可由此见其严谨。话说回来,其他自己配自己的不是没有,也没得到如此水乳交融的效果吧。
其次要说高宝贤。
高宝贤
他绝对是整个音配像工程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因为他本人的演唱水平,本来比他所配演的大师——谭富英先生,相差甚远,但是由于追摹富英先生多年,功夫比旁人下的深,更重要的是,在配像这件事情上下的功夫深,所以他配演的谭富英,每个角色真是活灵活现,至为传神。在所有音配像里,除了看景老的那几个边缘角色以外,真正看下来觉着过瘾的,也就只有他了。
第二个档次,有好几位代表人物。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本人都有比较深厚的表演功力,对所学流派创始人的艺术体会较深,自己有多年舞台经验,而且,本身就是多年头牌,有大角的气派,同时在配像时候也很投入,尽量做到严丝合缝,所以整体效果流畅自然;但是终究由于艺术境界比所学的大师有差距,同时,正由于自己也是大腕,有自己的一套,有时就显得演自己盖过演先人了。
张学津
张学津
小王桂卿
小王桂卿
叶少兰
李浩天
代表人物有:张学津配的马连良,小王桂卿配的周信芳,叶少兰配的叶盛兰,李苌春配的裘盛戎,李浩天配的李少春。
梅葆玖
李岩
另有几位,大致可以归入这个档次,无非是看重他们的身份——或后代,或亲传,但是效果上,差强人意。梅葆玖配的梅兰芳,蔡正仁配的俞振飞,李岩配的李宗义,等等。看着并不舒服。
孙岳
孙毓敏
倒是也有几位看着舒服的,比如孙岳配的谭富英,孙毓敏配的荀慧生,姚玉成配的姜妙香,就是可惜,看着只感觉是在看这几位演员自己,而不是原大师在表演。
第三个档次,是一些二、三代传人的配演,二代者多是大师晚年弟子(含亲子),所学有限;三代者,基本未得亲炙,甚至连大师演出都没看过。但是这几位却能勤勤恳恳,严谨求实,整体上反映出了流派特点,也算是合格的配像效果了。
裘少戎
张萍
辛宝达
邓沐玮
张火丁
张建国
裘少戎配的裘盛戎,张萍配的张君秋,辛宝达配的李和曾,都是年少二代的佼佼者;而三代中邓沐玮配的裘盛戎,张火丁配的程砚秋,张建国配的奚啸伯,都算难能可贵了。
第四个档次,既不传形,也不传神。
孟广禄
蓝文云
张克
于魁智
孟广禄的裘盛戎,蓝文云的李多奎,张克的杨宝森,于魁智的李少春,董圆圆、李胜素的梅兰芳,都属此类。不能说他们不认真,但是终究功力太浅,既不能琢磨透所配演大师的艺术,又不能改改自己的惯习,怎么看怎么不自然。
第五个档次,形神都不对,而且不认真,摆自己的老谱,不是在配像,只是在演自己,很多时候连口型、动作节奏都对不上,效果极差。最典型的是谭元寿配演的谭富英、李少春,吴钰璋配演的袁世海、裘盛戎、金少山。
有些东西,干脆是不能配像的,最好就不要配了。
比如李万春的玩意儿,那是任谁也配不出那份神采来的,偏要配,只是弄巧成拙;周信芳的东西本来也是不可还原的神品(梅兰芳亦然),幸有小王桂卿传神一二,不过也颇打折扣;谭鑫培、余叔岩更没有可行性,也偏要配几个“唱腔选”,徒增笑尔,——唉……
高宝贤与谭富英
张学津与马连良
周信芳与小王桂卿
来自咚咚锵〖中国京剧论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