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航海事迹真实情况(云岭哨兵熄灯号之⑨郑和七下西洋篇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大)
郑和,原姓马,回族,生于洪武四年,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人,郑和的先世是西域人。永乐十五年,郑和出使西洋时,路过泉州,在泉州伊斯兰圣地行香,乞求圣灵保佑。
郑和也信奉佛教,也是佛门弟子,并取法名为“福善”。明朝人以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宝来尊称郑和为“三宝太监”。
郑和下西洋,是明初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航海活动。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开始注重和四邻建立友好的关系。到了永乐帝时期,对于下西洋的人选,永乐帝做了慎重的选择。
要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不但要有出色的才能,还要有机智的外交才能和敢于冒险、不怕苦难的精神,最后永乐皇帝在他周围的人群中最后选中了郑和。
时年34岁的郑和,领受了下西洋的任务,这对他来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他想到,幼年时,父亲经常对他讲述去朝拜天方的航海故事,他希望自己也能乘风破浪到世界各地去。伟大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明初大量的物资都聚集在南京和北京,在这两个地方都建有库藏。郑和下西洋所用的一切物资大都从南京仓库支取。
从南京仓库支取的货物主要有丝织品、瓷器、铁器、粮食、布匹、书籍、金、银、铜,钱财和其他生活用品等。
明初,政府在全国的许多地方设立了造船厂。南京建立的龙江造船厂规模最大,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大多在这里建造。淮南的清江船厂的规模也很大。在当时的大船厂里,分工很细,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明初的造船业,既发展了前人的技术成果,又积累了很多的技术经验。宝船的下水问题,采用船坞的方法,解决了大船造好后下水的问题。
造船厂创造了水密隔舱,就是每一个船舱之间严格的隔开,如果有一处漏水,不致影响全船。宝船粗短,在海水中稳定性强,船体能抵抗海浪冲打。
郑和历经无数次的艰难险阻,在二十八年的航海生涯中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东南亚、南亚、伊朗、阿拉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共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显示了中国人在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术,证明当时中国在世界航海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郑和统率船队下西洋,普通船只一般每次达二百六十余只,大中巨型宝船六十余只,宝船估计为一千五百吨级,能容纳约二万七千人。
郑和下西洋打通中国至东非海岸全程的海上交通,约一万五千英里。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早了近百年。无论在人数、船队规模、舰船与质量都远远超过了此后欧洲中世纪的航海舰队。
当时,中国以南海为界,把通往各国的海路划分为东洋和西洋。郑和七次出使航海都是走的西洋航线,到达的国家大都是西洋国家,所以人们称他的航行为“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明成祖永乐皇帝信任的太监,人称“三保太监”,佛家语音转为“三宝太监”。因此“郑和下西洋”在史书上又称“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初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航海活动。
来源|人文历史探秘
猜您喜欢
策 划:余仕勇
监 制:董兆昕
主 编:杨 玺
编 辑:曾玉峰 刘正纲 李晨浩
来 源:人文历史探秘
投稿邮箱:ynwjxmt@126.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