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1)

林徽因、林洙

世人皆知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知道关于林徽因情感纠葛的一二三事,但关于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又有多少人了解?

提起林徽因,或许还能说上两句,“绿茶鼻祖”、与冰心有怨、徐志摩为其离婚、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

但一提到林洙,则会思虑半天,犹豫一句,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照顾他多年,更类似于保姆的存在。

林徽因重病在床时,梁思成每日关于照顾她的事情事必躬亲,甚至为了她特意学会了静脉注射,在林徽因死后更是消沉多年。

至于林洙,在家中客厅被前妻之女掌掴,却不能名正言顺找丈夫撑腰,反而得到他冷淡的注视和警告:“何必呢?”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2)

梁思成

一直到2004年,林洙所著《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一本书横空出世,林徽因、梁思成、林洙等人的名字再次响彻全国。

伴随着林徽因“民国绿茶”称号流传的同时,梁思成这后一任妻子也开始显露众人眼前。

不仅让人好奇,若林徽因如书中所说那样不贞,流连于几位男子之中,为何梁思成却始终如一爱戴、珍视她?

对待这第二任妻子,梁思成又为何屡屡冷漠,使她受挫?

相识于微末

爱情,永远都有先后顺序与质量之分。

相比较后期林徽因因病逝去,林洙多年照顾、伴于梁思成左右,才得到他的认可。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初识却是更加浪漫。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3)

林徽因

这两人起源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陷落于自由恋爱、灵魂伴侣。

梁思成父亲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也是闻名全国戊戌变法的领袖人之一。

在父亲影响下,他深感于民族危难与百姓困苦,从小就具备极高的民族信仰。

林徽因家世与其相当,其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年间进士,曾担任地方长官,主张办学堂、开民智。

她的名字就是由林孝恂起的,原名林徽音(后因撞名改“音”为“因”),摘自《诗经·大雅》中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意味着女性品德贤淑。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4)

林徽因

父亲林长民则是当时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主张民主政治。

在女儿16岁之际,就带着她去往英国伦敦,林徽因因此就读圣玛丽学院,在英国期间认识了徐志摩,这一后世传闻中的“绯闻男友”。

但无论后世如何传播,当时的林徽因却从未喜欢过徐志摩,或者说从未给他营造一种自己愿意和他在一起的错觉。

少女已知情,却并不愿意接触情,她一心要提高自我学识与修养,因此在和徐志摩的相处中,始终恪守礼仪,从未行差踏错半步。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5)

林长民

彼时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尚未相识,一直等到她回国后,这对年轻男女才在长辈的指引下缓慢熟识、相恋。

促使林徽因与梁思成在一起的契机,要提他们之后异国求学的经历。

1924年6月,在梁启超的安排下,这对青年男女一起去了美国读书。

读书,就要选专业,选什么专业也是一个讲究活。

梁思成最初要学什么,已不可知,但在他后世的回忆中,却曾表示,自己学建筑学是因为林徽因。

林徽因告诉男友,自己以后要学建筑学。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6)

林徽因

梁思成感到不可思议,这么一个文弱温柔的女子,怎么都和粗糙、粗犷的建筑毫不沾边,他无法想象她风吹雨淋、烈日下流汗的模样。

于是试探着询问:“你是说house(房子)?还是building(建筑物)?”

只见林徽因清浅地笑了起来,清脆又响亮回应:“是architecture(建筑学)。”

这个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年轻男子,为了喜欢的女孩毅然决定自己以后也要跟着她学建筑。

一起上学、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到老。这是他想得最美好的样子。

在美国读书期间,两人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竟是把建筑学知识给吃得透彻。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7)

林徽因

梁思成在学习中,也越发感受到建筑学的魅力,同时他得知,中国竟然没有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学著作。

他意气风发道,要写一部中国人的《中国建筑史》。

不论梁思成与林徽因父辈如何出色和出名,但那是他们,这对男女始终淹没于父辈的光环,可以说除此之外,别无名声。

梁思成在一介白衣时就大胆宣告自己的理想和主张,自然得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嘲笑梁思成只知幻想,只有林徽因相信他。

等到两人大学毕业,1928年春,他们在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8)

林徽因、梁思成

终于要抱得美人归的梁思成却不敢相信,林徽因绝佳的容貌与出众的才情,注定她的追求者不在少数。

若说感念于她父亲死后,梁家对她的照顾,大可不必以身相许。

即使他们已相恋几年,林徽因从始至终也未更改过心意,梁思成却还是控制不住羞赧,他询问林徽因:

“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

林徽因注视着他的眼睛,认真答道:“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

这是林徽因与梁思成相识,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却有着长久的陪伴与灵魂的相知,还有他们长辈的欣慰与亲朋好友的祝福。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9)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反观梁思成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却没有得到周边人的认可,只有两个人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梁思成与林徽因成婚20多年间,同甘苦、共患难,一起爬上爬下,从无怨言。

若说林徽因是梁思成的肋骨,是他注定不可缺的一半灵魂,那么林洙,却是他喜欢的一个杯子,习惯了,喜欢了,却不是不可取代。

梁思成认识林洙是通过林徽因,这个比自己小27岁的女子是妻子资助的学生,而且,当时林洙的男朋友程应铨也是梁思成的学生。

那时已经肺结核晚期的林徽因不顾身体病重,依旧选择每周抽出两个下午时间来为她补习英语,这才为林洙与梁思成的认识拉开序幕。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10)

林洙、梁思成

等到林徽因重病逝去之后,沉浸在妻子离去中的梁思成悲恸难耐,日夜思念。在这可谓是人生最黑暗的时候,陪伴在其左右的却是林洙。

若是前一段爱情很美好,那么人会不由自主地期待下一段同等美好的爱情。梁思成与林洙之间正是如此。

在和林徽因相依相伴这些年,林徽因在外工作利落,在内温婉贤惠,给了梁思成足够的爱与陪伴,也让他陷落于爱与被爱之中,不舍走出。

陪伴在他身边几年的林洙,就被梁思成误以为是爱,于是向她表白,希望可以和她在一起共度余生。

但真正和林洙在一起后,梁思成却发现,她和他之间不是他想要的感觉。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11)

林徽因、梁思成

回不去了,无论如何,再也没有人可以像是林徽因和他一般契合了。

一个年少结识,相互认可相互成就,另一个却是功成名就后主动贴过来的一个女子,梁思成与林洙在一起初始就大大落于他与林徽因之间的牵绊。

没有少年追逐,没有微末陪伴,也没有同甘共苦,梁思成注定不会如同对待林徽因那般对待林洙。

因果循环

导致林洙与林徽因之间待遇相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两人的认知差异与性情品质。

林徽因,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要怎么走、怎么获取。即使有再多的诱惑她也不看在眼中。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12)

林徽因

林洙在书中描述林徽因的“艳情往事”,林徽因告诉徐志摩,若要和她在一起,需要先离婚。

但是等到徐志摩离婚后,林徽因却拒不承认这一要求,转而与梁思成结婚。

但实际上,林徽因却从未考虑过与徐志摩在一起。这一点,她曾经做过解释: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中想的那样一个人。”

她清楚地明白徐志摩爱的只是一个幻想,不愿意自己委屈求全去将就这个假象。同时她又有极高的道德水准,不愿意破坏他人家庭。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13)

徐志摩

即使是后期徐志摩婚姻破碎,也和林徽因本人没有什么关系,是徐志摩自己在和张幼仪的婚姻中始终冷漠。

反观林洙,她在梁思成要和她结婚时,欣喜若狂,一心只想到可以得偿所愿,却从未想过这真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婚姻吗?

梁思成又是真的喜欢她吗?并不见得。

在她和梁思成住的家中正厅,依旧明晃晃的挂着亡妻林徽因的照片,并且要求时常擦拭,不得有任何尘埃。

一次,林洙心中郁结,把林徽因的相片取了下来(另一说是摔碎相框),被这前妻的女儿梁再冰看到,当即甩了她一巴掌。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14)

林徽因与子女合照

在旁边看到事情经过的梁思成也冷淡着脸,不给林洙好脸色。

林洙的儿女(与前夫的孩子)偶尔去梁思成和林洙家中,也被禁止进入客厅。

林洙这个妻子当着,竟不像是妻子,如同一个家中保姆,被设了千般万般条款,不允许越界。

造成两任妻子待遇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林徽因带给梁思成的美好回忆实在太多,即使是生命危在旦夕、朝不保夕的日子。

回到祖国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一手创办山东大学建筑系,那时候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待在房中,要时刻注意门外土匪经过的动静。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15)

林徽因、梁思成

换成一般人,早就怨天尤人,恨时局动荡,乱世难生存。林徽因却从中寻到乐趣,她写道:

“这种时候我们都不敢开灯,听着他们的马队在屋外奔驰而过,那气氛真是紧张。有时我们隔着窗子往外偷看,月光下的胡子们骑着骏马,披着红色的斗篷,奔驰而过,倒也十分罗曼蒂克。”

把本代表杀戮和灾难的匪患给披上一层罗曼蒂克,顿时消减很多恐惧。

在后来战火连天之际,林徽因与梁启超并孩子躲在四川一个乡下普通地方。两人为了古建筑研究,积蓄已无,生活艰难。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16)

林徽因、梁思成

漫天的蚊虫盯着孩童不放,把他们娇嫩的肌肤咬破,全身红肿。

梁思成没有什么甜言蜜语,只是沉默在一旁,默默挑开孩子身上脓包,顶多在最后安慰一声“好孩子”。

林徽因把这当成趣事讲述给他们远在美国的朋友,把两个孩子比拟成“狄更斯小说中贫民窟里的难童”。

在和林徽因相处几十年间,他们之间苦难没少吃,磨难没少熬,但梁思成却始终保有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感情的那一份天真,不得不说林徽因在其中贡献极大。

反观梁思成与林洙之间,本就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在一起,感情基础不扎实。在经历磨练同时,林洙的表现却再次让梁思成失望。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17)

梁思成、林洙

林洙本是程应铨的妻子,后来程应铨被批斗,革除一切职务。

林洙第一反应却是担心自己被牵连,于是她决然与程应铨离婚,并且禁止前夫与孩子有任何往来。

丢弃了程应铨的林洙如同放开缰绳的马,自由地奔向她早已看好的草地,丧妻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她以整理文献资料为理由进驻梁思成家中,坚持多年。

年老怕孤单,习惯了林洙照料的梁思成决定要和林洙结婚,这一消息对于程应铨无疑是晴天霹雳,难以接受。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18)

梁思成

程应铨不求林洙与她共患难,只是她不仅抛弃他,还和他老师在一起。最后程应铨在绝望之中自尽。

消息传出,梁思成是否后悔已不可知晓,只知道他诸多朋友讥讽要与他决裂。甚至有人在他家门口贴上字条:“狗男狗女”。

可真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清心照明月

人天生具备追求美的渴望,向往它、感受它。

林徽因对于梁思成而言,就是那永世不凋谢的花,深藏于脑海,终身不忘。

她不像是太阳一般绚烂耀眼,直击人心,却是那深夜中的一轮明月,看似清冷,却为归来人撒下清辉,指引道路,若抬头,她必在。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19)

林徽因、梁思成

林徽因之美,在于她百折不挠的韧性与坚持,在于她的民族大义与个人信仰。

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

在考察期间,林徽因从不骄纵任性,身为一名女子坚持爬上爬下,即使是她怀孕期间,也坚持爬房梁搞测绘。

这也为她的身体埋下隐患,使她的肺病复发,难以压制。

到了后期,林徽因已经病重躺倒在床,难以起身。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旧保持乐观心态,只是默默加大工作量,与梁思成昼夜不分汇聚资料,编写《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20)

梁思成、林徽因

整整两年多,她就这样躺在床上和梁思成一起完成这部著作。

这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建筑史,国人终于可以理直气壮指责、推开日本凭借侵华便利撰写的中国建筑学,建立自己的建筑体系。

梁思成终于达成他青年时期的誓言,《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自己书写。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林徽因仍坚持为祖国做贡献,参与国徽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

她是梁思成的妻子,但也是一名伟大的建筑学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

梁思成谈林徽因死亡(梁思成每日在床边照顾)(21)

林徽因

她不需要依存谁,也不用以谁为命名,她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依仗。

可惜的是,现代以来,林徽因却频频被黑,被人嘲讽整日开沙龙、辗转于几位男性之中、喝咖啡吃国外名贵食物,好似成了她身上难以撕下的标签。

有趣的是,关于林徽因的大多数不利留言,基本都来自于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所说。

女人对女人的嫉妒才是这世间最狠绝之物。不知梁思成年老后,是否有所感,才造成与两任妻子截然不同的相处待遇之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