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阁指的是哪个景点(万里长江第一阁)

万里长江第一阁

万里长江第一阁指的是哪个景点(万里长江第一阁)(1)

资料图片

名不见经传的观音阁以突兀于长江之上而为世人所知晓。

位于湖北鄂州市小东门外长江龙蟠矶上的观音阁,距岸约250米。因浩浩长江仅此一阁,故称为 “万里长江第一阁”。其下如同船舷般的龙蟠矶,高约20米,周百余步,耸立江心,矫若龙蟠。一名蟠龙石。古称节度石。《水经注》云:“江中有节度石三段,广百步,高五六丈,是西阳、武昌界,分江于斯石也。”(在观音阁下游一里处有一节度石,名接渡石。传春秋时期,伍子胥背楚投吴,被追兵追至江边,豪侠仗义的渔夫渡伍过江后,拒绝接受伍的佩剑,为免被追兵杀戮,渔夫覆舟自绝)。说白了为长江中的一组礁石。是鄂州城区三大“奇石景观”之一(另两处为怡亭铭摩崖石刻和钓鱼台)。

观音阁与矶巧妙地融为一体,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有巧夺天工之妙。据说每到汛潮,水漫楼阁,只剩高层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龙吻、中亭在浩淼长江水之中。但汛期一过,水落石出,阁又横空出世,威镇江心。“龙蟠晓渡”为鄂州古八景之一。

观音阁据传始建于南宋,确有文字记载由元代监邑铁山(蒙古人)于1280年建成,后屡毁屡修,据《鄂州文化志》载:石上有龙蟠矶寺,俗名观音阁。元监邑铁山建。明弘治初(1488年)僧觉寿募修。嘉靖六年(1527年)毁,知县许穑卿重修。清邑人周庭举、郑履中、大学士官文等先后进行过维修。民国十九年(1930年)、二十二年(1933年)曾两次维修,1984年再次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

观音阁坐东朝西,建筑面积316.92平方米,阁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厚1米余,用长60厘米、宽20厘米、厚25厘米的条石垒成。阁身由青砖垒砌,单檐歇山灰瓦顶,为木框架结构亭阁式建筑。阁身正壁镌有梵宇题“观音阁”三字匾额。进阁正门石碑上刻有出自清代官文手笔的“龙蟠晓渡”四字。阁内有一亭三殿二楼,自西向东,分别是观澜亭、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纯阳楼和斋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若从南侧登临,可沿石级入小蓬莱门,至东方朔殿堂,其作为观音阁前殿(亦名祖师殿),开有二门,朝南一门为小蓬莱门,正西为观音阁正门,匾额上书“龙蟠晓渡”,殿内供奉有东方朔像。穿过东方朔前殿,便至观音殿,此为中殿,匾额上书写“普渡众生”,殿中供奉有青石阴刻观音大士站像。殿后中有一古井,井口呈莲花瓣形,故名莲花井。水清见底,长年不涸,即使是枯水季节,水位也要高出江水数尺,令人称奇。古井对面是老君殿,为后殿。正中悬有“紫气东来”匾额,中间供奉太上老君神像。从后殿南侧扶栏而上,过沧浪门便进入观音阁西南纯阳楼,纯阳楼为两层楼阁式建筑,楼内睡榻上塑吕洞宾卧像。因吕洞宾号纯阳子,故名。出沧浪门往西南,在挡水墙南端,有一三角形小亭,名观澜亭,观澜亭上,俯瞰江流,胜景忧宏。

2008年临江而建观音阁公园以“万里长江第一阁”之誉的观音阁为中心形成景观轴线,充分展现了吴都古城历史文化。公园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分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景观区,其中西部景观区以入口广场为核心景观,广场中央是3根7米高的盘龙柱造型,隐喻着三国鼎立;中部景观区以中心水景广场为核心景观,包括龙蟠晓渡、蟠龙石、清石小溪、解剑亭、休闲健身区以及踏水区;东部景观区主要由历史文化长廊、阶梯广场和铜镜墙组成。历史文化长廊高3米、长119米,以明清古城墙为基础,临江而列,以浮雕为形式,讲述三国故事,表现了当年孙权以武而昌、龙蟠凤集两个主题,再现了吴王建都的场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