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山生态园(华南首个碳中和主题园在越秀公园正式开园)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广州白云山生态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广州白云山生态园(华南首个碳中和主题园在越秀公园正式开园)

广州白云山生态园

华南首个碳中和主题园在越秀公园正式开园

6月14日,华南地区首个碳中和主题园在广州市越秀公园正式开园,并在园内举办2022年全国低碳日广东省系列活动——“碳未来 做先锋”碳中和主题园启动大会。

碳中和主题园位于越秀公园内,由广州市越秀公园和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联合打造,充分利用越秀公园旧垃圾场和部分低效利用建筑进行改造。

据了解,主题园占地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把生态、生产、生活及科教有机融合起来,设有碳中和科普展馆、中水回用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垃圾分类及园林垃圾就地处置区、碳中和研学区、新能源光伏技术展示区。主题园规划功能齐备,集科学普及、公众教育、沙龙活动、社会实践于一体,未来有望成为广东省、广州市重要的“双碳”宣传教育基地。

深度普及气候变化与低碳知识

开园活动上,参观嘉宾对碳中和主题园展馆进行了内部探访,主展馆区共分5个篇章:从气候变化简史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程;从我国低碳发展历程到广东省推进双碳目标最新动态;此外还特设了碳交易助力双碳目标的热点展区,通过展示广东省试点碳市场建设十年以来的丰硕成果,传递了以市场化机制助力节能减碳的先进理念。

现场可以看到,展馆里的内容以数字化展示为主,图文并茂且知识性和趣味性十足。参观游客可通过划动数字屏幕查看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气候变化数据,或可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实时追踪所有国家、地区和全球大型上市公司承诺的气候目标。

通过对展馆内容的学习,参观游客都纷纷表示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我国的“双碳”目标、广东省先试先行的低碳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碳交易的概念和原理等,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

当登上栈道俯瞰整个园区,可以将园区建筑和室外的景色尽收眼底。所有建设材料均采用环保再生材料,用公园自身诉说着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概念。置身其中,既能感受绿色低碳的科普教育,又能从美丽花园中享受生态之美。

优化生态发展,智能零碳供能

园区内的林业碳汇区种植了如绿桐、油茶树等有显著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作用的树种,让参观游客近距离形象地学习林业碳汇知识。

园区内还设置了半开放式鱼菜共生、鱼稻共生水循环系统,采用目前国内领先的水处理技术。一方面,可实现中水回用,即园区内的废水和收集的雨水经处理,变为达标的农业养殖及灌溉用水;另一方面,养殖池排放的水经处理后,以循环方式进入蔬菜栽培系统,经由根系生物吸收过滤后,最终返回至养殖池。据了解,此系统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同时也实现了现代农业的低碳有机种养。

园区还开辟有现代农业示范区域。该区域以高科技、航天技术品种为主种植,运用喷、滴灌措施,采用“有机肥 水肥”的施肥模式,形成固碳、低碳、减碳农业生态循环。

同时,设有专业的就地处理系统,采用低能耗与高效循环利用的微生物技术,借助全过程自动化运行与监督服务平台,实现对园林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最终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等。此模式创新性地解决园林垃圾问题,为园林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

此外,园区还放置了带机械臂自动分选的智能垃圾四分类一体机,以及可实现碳积分即时激励的智能资源回收一体机等。通过了解、体验这些先进设备,参观游客可直观感受到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设计的发展正加速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为减少主题园自身产的碳排放,最终实现园区自主碳中和,展馆和园林垃圾处理间的屋顶都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借助智能化能源转换系统,以清洁能源持续为园区的照明、水循环处理、园林垃圾处理、农业灌溉、低碳减排展示设备等供电。

提高公众“双碳”认知度和参与热情

开园仪式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原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唐丁丁通过远程视频对碳中和主题园开园表示祝贺,希望能充分发挥主题园作用,引导更多城市共同携手关心气候事业和碳中和的发展进程,推动全社会更好地理解、关注碳中和事业。

“这里曾是‘园林垃圾处理厂’,如今,我们通过创造性的升级改造,将它变为‘神奇主题公园’,实现了物尽其用,成为市民游客又一打卡点。凭借科技创新和多元复合的功能定位及花径、栈道、艺术文创展示区等配套设施,碳中和主题园完成了向环境友好型设施的转变,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广州市林业园林局负责同志表示,越秀公园作为国家重点公园,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在广州市越秀公园建设碳中和主题园,充分利用城市园林和绿地资源,为市民游客提供低碳知识科普,是林业和园林部门支持“双碳”目标的重要创新实践,将为园林系统服务“双碳”战略提供先进经验。

未来,碳中和主题园未来将以建设“双碳”科普教育基地、“双碳”特色培训基地、“双碳”特色交流中心及“双碳”特色公众活动中心为核心定位,广泛开展社会需要、群众喜欢、影响力大、服务面广的系列科普展览,举办多层次“碳达峰碳中和”研学、宣教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公园 ”的服务功能,并探索依托公园场景建立个人碳普惠体系,倡导低碳消费等环保行为,提高社会公众节能减碳意识,为提高公民低碳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南方 记者】钟晓宇

【摄影】符超军

【剪辑】杨奇

【作者】 钟晓宇;符超军;杨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