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呢(别再把丞相和)
在中国的历史上文臣们大多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宰相,为什么是宰相而不是丞相呢?也许我们很多人有些疑惑,宰相和丞相不是都指的一种官职么,两种称呼在很多电视剧里都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二者的意义是有很大差别的。
在春秋末年齐景公设置左右相,从此“相”就作为一个官职出现在了历史中。到了战国时期,秦惠文王又设置了相邦,这一官职是作为“百官之长”存在的。秦武王即位后又设置了“丞相”这一官职,丞相分为左丞相、右丞相,是仅次于相邦的两个官职。
在秦国,最出名的相邦就是吕不韦,在吕不韦之后秦国就再也没有人出任相邦这一职位。等到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他又将赵高立为了中丞相。这时候的秦国是有左、中、右三位丞相官职的。
到了汉朝,刘邦又重新确立了相邦的职位,并且将名字改为了相国。很多人以为萧何是汉朝第一位相国,其实不是。汉朝的第一位相国是韩信,而萧何则是汉朝第一任丞相,官位上是低于韩信的。
到了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即位,在吕后的授意下相国这一职位又被废弃,仅保留丞相一职。东汉时期的著名丞相曹操、东魏的丞相高欢等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权相。而到了隋唐时期,丞相这一职务就很少被设立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了解到,丞相是一种具体的官职,是负责相应的事务的,在秦汉时期还是二把手的位置。那么宰相在中国古代又代表着什么呢?
宰相在中国古代是除君主外,掌握了中央最高权力的臣子统称。“宰”就代表着“主宰”,周公姬旦就曾被称为“太宰”,在封建时代早期,宰相就是拥有最高行政权力的人,做到了真正的一人之下,大权在握,这时的宰相的相权是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的。
东汉初期,皇帝有意压制相权,丞相、相国这类的官职没有再设置,把持朝政的一般是“大司马”、“大司徒”这类人,但是没有可以称为“宰相”的实权人物。直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封为“相国”,以及后来的曹操为“丞相”,才又让臣子获得“宰相”的殊荣。
到了唐朝的时候,三省六部制得到有效的实行,宰相的权利进一步被分化,但是唐朝的宰相很多。贞观三年,唐太宗的中书令李靖、宇文士及,门下省侍中王珪,秘书监(参豫政事)魏征,尚书省左右仆射房玄龄、杜如晦,这六位都可以说是宰相,但是他们的权利都被牢牢地禁锢住了,再也没有权倾朝野的存在。
宰相是作为一种制度长期存在的,无论是秦朝的相邦、汉朝的相国、丞相、唐朝的仆射、宋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些人都可以被称为宰相。丞相是在历史中具体存在的官职,在很多朝代中是没有丞相的。
这下大家明白了丞相和宰相的区别了吧,如果你穿越回古代,是否也会有宰执天下的梦想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