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零食成分怎么区分健康零食(小心这款国民零食)

陈皮,大家都不陌生。

它健脾开胃、化痰止咳。不仅可以煲汤,还可以当零食吃。

但“国民零食”佳宝九制陈皮,继两个月前被查出铅超标7倍后,前不久(9月18日),有产品再次被查出铅超标近6倍!

通过零食成分怎么区分健康零食(小心这款国民零食)(1)

目前该批产品被要求召回、下架、分析原因整改!

两个月前

被查出铅超标7倍

通过零食成分怎么区分健康零食(小心这款国民零食)(2)

佳宝集团是一家以蜜饯、酱腌菜、饮料制品等农业果蔬深加工为主的广东省龙头产业,集食品研发、包装、健康食品等多元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民营企业。

但就是这样的大企业,早在两个月前,就被查出铅超标7倍!

当时的抽检通报显示,福州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广东佳宝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九制陈皮(话化类),铅检出值为8.00mg/kg,比国家标准规定高出7.0倍。

当时该产品售后工作人员表示,出现问题的批次是原材料所致,并表示接下来会全面建立更完善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机制,来确保所有的产品完全合格。

此次通报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责成相关省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责令食品生产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江西、广东、云南等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责令食品经营环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

铅超标

对人体的危害

通过零食成分怎么区分健康零食(小心这款国民零食)(3)

铅是一种慢性和积累性毒物,进入人体后,少部分会随着身体代谢排出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沉积,危害人体健康。

高浓度接触会使铅影响到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铅接触还可引起贫血、高血压、肾功能损害、免疫毒性以及生殖器官毒性。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水果制品中铅的最大限量值为1.0mg/kg。

陈皮多次查出铅超标

是哪里出了问题?

通过零食成分怎么区分健康零食(小心这款国民零食)(4)

除了佳宝,不少品牌的九制陈皮也曾被检查出铅超标,比如马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陈年陈皮在2016年和今年8月均两次被检出铅项目超标。

那么,是哪个制作环节出了问题造成“铅超标”?

据了解,蜜饯中铅超标可能是企业在生产时未对原料进行严格验收或为降低产品成本而采用劣质原料由生产原料或辅料带入到产品中。

而除了原材料的原因之外,“缸内”“梅卤卤汁”这些都可能是藏铅的地方,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是加入了大量含铅的制作调料使然。

其实想要陈皮的功效,不用光吃九制陈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鲜陈皮”搭配多种食材亦有良好功效。

零食的质量问题很重要,吃零食的安全问题也很重要。

想要在国庆期间出去游玩的朋友,一定要让以下网红零食离孩子远一点!

网红零食中的

大隐患

1

会冒烟的冰淇淋

火遍抖音,吃两口鼻子就能“冒烟”的液氮冰淇淋,虽然好玩,无毒副作用,但在食用时需特别注意安全。

通过零食成分怎么区分健康零食(小心这款国民零食)(5)

因为打卡这款冰淇淋,被爆出冻伤小朋友的事件可不止一两个!

通过零食成分怎么区分健康零食(小心这款国民零食)(6)

专家称,常压下,液氮温度是-196℃,直接接触或者接触皮肤汽化时大量吸热,都非常容易造成冻伤。

如果接触超过2秒,会引起不可逆的冻伤,组织细胞会出现坏死。

2

灯泡棒棒糖

糖如其名,按照灯泡的比例1:1打造,直径约6厘米,长度约10厘米,重量为200克,被推崇为“吃得进去,拿不出来”的“神奇糖果”。

通过零食成分怎么区分健康零食(小心这款国民零食)(7)

但由于糖很甜且外形巨大,黏在嘴里面,舌头无法使劲,真的拔不出来(只能等到糖化小点才行~),窒息的感觉非常强烈!

千万不要一次性塞嘴里挑战!(想要作死的随意~)

通过零食成分怎么区分健康零食(小心这款国民零食)(8)

3

发光饮料

喝饮料的时候,杯子里的冰块亮闪闪会发光,是不是超炫超酷,适合发朋友圈?

通过零食成分怎么区分健康零食(小心这款国民零食)(9)

发光体来自于杯子里类似于冰块的小立方体,这种“冰块”并不是真冰,而是正方体的塑料制品,内含Led灯。

发光的“冰块”是密封的,放在饮料中不会漏,而且成分也都是无毒无害,可以泡在饮料中。但这种发光冰块一旦误食,存在物理危害风险。

此外,发光冰块的电池里存在化学物质,且非食品级,一旦出现泄漏,就不是物理危害而是化学危害,不建议购买。

4

辣片、辣条

通过零食成分怎么区分健康零食(小心这款国民零食)(10)

辣片、辣条的纳盐含量超标,尤其是小孩子,吃多了会加重肾脏负担。

不仅有2岁萌娃吃多了辣条,导致嘴角溃烂的前车之鉴,更发生过因为吃了学校周边贩卖的辣条,8,名孩子1死7住院的惨痛教训!

5

巧克力、蛋黄派、奶茶等高含糖零食

这些零食的含糖量很高,且由于具有强烈的饱腹感,孩子就会更不愿意吃饭了~

大家都喜欢新鲜事物

但并不是 " 新 " 就是 " 鲜 "

食品安全的底线不能放松

本文来源:人民网、新华网、成都商报、央视网

编辑:依然喜欢喝奶茶的懒懒

图片来源:123rf、人民网、成都商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