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哪一个有双卡双待功能(这个功能苹果明年也要用)
近几年,在国内的手机市场上,双卡双待已经成为了手机产品的标配。即使是三星等国际厂商推出的产品,也会针对国内市场发布双卡版。唯一在坚持单卡的只有苹果。
不过,苹果已经申请了双卡双待专利。近期,分析师郭明池也表示,明年iPhone极有可能会加入双卡双待功能。
那么,双卡双待这个功能是如何出现的?未来又会怎样发展呢?今天我们来一起聊一聊。
双卡双待专利罗生门双卡双待这项功能从出现到现在不过十几年的历史,但在发明者是谁这个问题上,各方各执一词,目前很难肯定地说谁是真正的发明者。
2004年,联通为了同移动抗争,联合各大厂商推出了CDMA/GSM双模手机。当时联通手握CDMA和GSM两块2G牌照,移动只有GSM,因此联通想出了双模这个卖点。
随后,市场出现了一批诺基亚、摩托等知名品牌的双卡手机,主打高端市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手机虽然可以插两张卡,但只有一个号码有信号,切换号码需要手动设置。这种功能距离我们所熟知的双卡双待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当时很多嗅到商机的山寨厂商推出了类似的低价产品,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双卡几乎是山寨手机的标配功能。
此后,全球在线、三星、酷派、华立等多家公司都陷入纷争之中,互相诉讼,认为自己拥有双卡双待技术的专利或该项专利不具有创新性。
(以双卡双待功能发明人自居的洪川田的“多卡双向收发手机”实用新型专利)
但从法院的裁决来看,并没有最终明确双卡双待技术的首创者,此后有关的专利纠纷就告一段落。
双卡双待功能的普及进入3G时代后,联通CDMA制式转给了成立不久的中国电信,联通拿到了最好的WCDMA牌照,最强势的移动拿到的是自主研发的TD-SCDMA牌照。
3G时代,WCDMA成功帮联通获取了大量想体验高速上网的用户,但很多原属于移动阵营的用户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完全放弃使用多年的移动号码。这样一来,市场上出现的WCDMA GSM的双卡双待手机立刻受到了大量用户的欢迎;另外,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联发科提供了大量高性价比的双卡方案,一时间大量千元手机用上了双卡双待功能,旗舰手机反而多为单卡。
进入4G时代后,基带技术快速发展,基带芯片集成对2、3、4G各种网络频段的支持不再是难事,双卡双待技术也就成为了手机的标配。
苹果为何迟迟不跟进这个功能?双卡双待功能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它因为运营商的营销噱头而诞生,但又由于其实用性而迅速普及。双卡双待功能广受欢迎的一大原因是国内手机号码和具体的运营商绑定,用户很难轻易放弃长时间使用的号码,当其他运营商的推出资费优惠的套餐时,用户只能选择另外购置一张卡。但在日本、欧美等地区,用户可以在不更换手机号码的情况下更换运营商和套餐,对双卡的需求要小得多。
对苹果而言,它长期以来坚持的是精品旗舰策略,iPhone在全球销售的不同版本在硬件方面的差异很小。如日中天的苹果似乎不太可能专门为国内用户定制一部特别版的iPhone,即使在国内有大量移动3G用户的情况下,当时的iPhone也不支持TD-SCDMA制式。另外,苹果在缩小乃至取消SIM卡槽上不留余力,对极力压榨手机内部空间的iPhone来说,双卡槽未免太过奢侈了。
但近年来,安卓手机发展迅速,和苹果的体验差距在不断缩小,手机的同质化现象加剧。苹果的账面数据依然漂亮,但也不时出现销售疲软的状况,加上国内市场对苹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明年推出符合国内用户需求的双卡双待功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未来走向何方?今年秋季发布的华为Mate 10成为支持双卡同时以4G信号待机的手机,这差不多是双卡双待功能所能发展到的极致了。另外,双卡双待功能走出国门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广受欢饮,例如运营商极为混乱的南美和非洲地区,甚至出现了国产的三卡三待手机。
今年早些时候,工信部发文表示将在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携号转网业务的全面普及,用户更换运营商的成本大大降低。与此同时,运营商对老用户办理新套餐的限制近期在逐渐解除,联通电信的互联网套餐的流量价格已经跌到了白菜价。这样一来,手机双卡双待功能带来的作用其实将会被削弱,毕竟不是不得已,没人愿意同时用几张手机卡。
此外,苹果等手机公司在大力推行虚拟SIM卡技术,Apple Watch 3已经实现了不插手机卡也能打电话上网。如果明年苹果推出双卡版iPhone,更像是暂时的妥协,而非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实时至今日,运营商对厂商和用户的掌控力在不断下降,语音和短信迅速被通讯应用替代,过去盛极一时的内容订阅服务也早就无人问津。对很多人而言,手机插SIM的唯一理由是需要用流量上网。
虽然在近几年,双卡双待这个功能还会成为绝大多数手机的标配,但在可见的未来,它将会随手机卡槽一同逐渐消失,或者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
想要温暖地在这些日子里“冬眠”,就靠它吧。
点击“了解更多”,立刻带回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