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点亮车内大屏(其实在车内我们不需要大屏幕)

汽车内部的大屏幕是危险的,不必要的,而且一旦技术更新,它们就会与车辆同步。

2011年,三星推出了第一款Galaxy Note手机,这是第一款大屏智能手机。最初它被嘲笑,因为它暗示未来的智能设备将变得越来越大。人们不认为这个大屏幕的想法会流行起来。

但现在我们已经到了2023年,目前的智能手机都有相对巨大的显示屏,有些大到需要对折才能放进你的包里或口袋里。手机屏幕并不是唯一一种我们经常使用的显示器,它变得几乎大得可笑——同样的趋势也存在于车载信息娱乐显示器上。

如何点亮车内大屏(其实在车内我们不需要大屏幕)(1)

智能手机使用起来非常有趣,它们可以成为有用的工具,汽车也是如此,但在某种程度上上,这项技术产生的问题比要解决的问题更多,汽车屏幕已经变得巨大,以至于对普通人的驾驶和体验越来越不利。

想想特斯拉的内饰,巨大垂直平板电脑,这些屏幕比普通的笔记本电脑更大,更不用说普通的智能手机了,你别无选择,只能把眼睛从路上移开,把手指指向需要调整的按钮或滑块。

汽车内饰的巨型屏幕既危险又不必要,而且一旦技术更新,它们就会与车辆同步,这往往比汽车行业的其他部分发生得快得多。我们不需要大屏幕来享受我们的汽车,原因如下。

它们比手机更分散注意力

触屏设备会加倍分散注意力,因为它们不仅需要你的眼睛集中注意力,而且触摸屏幕也没有身体反馈。屏幕上的界面会不断移动和变化,这使得把一些常见的动作传递给肌肉记忆变得更加困难,比如调节温度或跳过一首歌。

此外,巨大的屏幕会向你的眼睛发出光芒,那么你将不得不更努力地抵制那些向你闪烁的干扰,甚至比你要抵制看仪表盘上安装的手机还要难。较小的屏幕更容易消失在你的周边视野中,尽管它仍然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如何点亮车内大屏(其实在车内我们不需要大屏幕)(2)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屏幕功能的增加会导致感官过载,许多为提高便利性而设计的技术实际上会使大脑机制过载,导致司机注意力分散。

像车道保持或巡航控制这样的驾驶辅助也会给我们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我们可以把视线从道路上移开,去调整中央屏幕上的某些东西,因为我们认为汽车会为我们让路。它可能在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这样做,但这些系统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效。

如何点亮车内大屏(其实在车内我们不需要大屏幕)(3)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配备这些系统的汽车开始老化并出现问题,最终传感器可能会停止工作。美国汽车协会交通安全研究和宣传主任杰克·尼尔森表示:“仅仅因为它内置在汽车中,并不意味着它使用起来就安全。你不能假设当你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行驶在公路上时,使用这样的技术是安全的”。

他们不能很好地老化

技术也许是最重要的,从一辆车离开展厅的那一刻起,就确定了它的日期。本世纪头十年首批真正的科技含量高的汽车像保龄球滚下山坡一样贬值,这并不令人惊讶。现在你可以以相当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些曾经昂贵的豪华汽车,但你将面对一些不再受支持的非常过时的接口和服务。使用一辆旧车的信息娱乐系统也将是一种同样笨拙和过时的体验。

通用汽车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实验了车内触摸屏,但在90年代早期抛弃了触摸屏,因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抱怨屏幕不直观,让人分心。不过,与后来的触摸屏系统相比,通用的触摸屏系统相当简单。

如何点亮车内大屏(其实在车内我们不需要大屏幕)(4)

但老化的信息娱乐系统的真正杀手是对智能手机连接的依赖。我们现在有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但这些仍然是相当新的技术,并不是所有的新车都支持这两个标准。

除此之外,谁能说十年后,我们还没有从Android和iOS平台过渡过来,而智能手机在2030年不再支持使用谷歌和苹果标准的信息娱乐系统。这将使一辆10年车龄的汽车无法连接智能手机来导航、音乐流媒体和打电话。

一个好的迹象是,保时捷推出了一项新计划,在保留工厂外观的同时,将老款汽车的立体声音响改装为支持CarPlay的新装置。抱歉,拥有经典保时捷的安卓用户,在这次升级中,你将无法获得安卓Auto版。

如何点亮车内大屏(其实在车内我们不需要大屏幕)(5)

令人鼓舞的是,保时捷采用了这一理念,使其老款汽车具有一些现代兼容性,但这并不能改变车内屏幕可能会危险地分散注意力的事实。我们不太可能看到汽车内饰放弃显示器和智能手机连接,所以这取决于我们建立良好的驾驶习惯,避免让自己在方向盘上分心。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车道保持和雷达巡航控制来保证我们的安全,汽车的安全运行仍然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在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成为常态之前,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周围的环境,并在任何时候控制我们的车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