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奖的因素(莫言成为第一个开设公号的诺奖得主)
8月9日,微信公众号“莫言”发布了一篇题为《莫言开公众号啦!》的推送文章,正式宣布了作家莫言新近开设该微信公众号的消息。
上述推送文章中发布了一则短视频,莫言在视频中回答了开设公众号的原因。他说,开公众号是为了“向年轻人学习”,“这是我新近开设的公众号,这里会发布我一些最新的创作信息,以及我对创作的一些感悟、看法、想法,也同时会展示一些我的作品的片段”。
“我非常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跟大家建立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跟我进行交流。”莫言最后强调。
此外,他在视频中还通过“快问快答”这一方式回答了“别人一般怎么称呼”“如果不当作家最想干什么”“今年追了什么剧”等问题。
该推送文章介绍,每周一晚上10点,微信公众号“莫言”会发布两篇图文:头条发布莫言的一些文章,二条会发布一段音频。
记者注意到,微信公众号“莫言”的认证信息显示,该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21年6月29日,7月8日认证为“莫言”,其账号主体为“上海真魁创意策划中心”,其简介为“我是莫言,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
8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副主任苗昂向记者确认了该微信公众号系莫言开设,由莫言和读客团队“一起在做”。
截至8月10日上午,《莫言开公众号啦!》一文阅读量已突破10万,精选留言第一位的网友写道:“世界上第一个开设公众号的诺奖得主,不关注一下不合适了”。
事实上,一周前的周一,8月2日,微信公众号“莫言”已发布了两篇推送文章,分别为《我为什么叫“莫言”?》以及音频《莫言和你聊聊天:终其一生做个平凡人,有错吗?》。
莫言生于1955年,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著有《红高粱》、《丰乳肥臀》、《蛙》等作品,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开设微信公众号之前,莫言已于去年进驻抖音平台。
2020年9月3日,莫言以短视频创作者的身份,通过抖音短视频与读者分享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最新作品《晚熟的人》。抖音话题一经上线,浏览量于当天突破3100万次,莫言本人抖音视频点赞超35万,书12小时销量已经突破1.5万册,冲上当日抖音话题热榜。
当时就有评论认为,“短视频平台竞争激烈,除了培养自己的网红种子选手,在传统名人的争夺上也趋向白热化”。
光明时评:莫言开公号,
诺奖得主如何走近年轻人?
8月9日,一篇《莫言开公众号啦!》的文章在朋友圈里迅速传播开来。短时间10万 的阅读量已然说明了网民对这件事的关注,但在更多书迷和粉丝看来,这背后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离莫言如此之“近”。有网友评论说,“莫言可谓是第一位开设公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饭量大,睡眠少,体力好”,这是莫言在公众号里对自己的描述。朴实的话语,让人看到了一位褪去了诺贝尔文学奖光环的文学家,同样也看到了一位极有表达欲、想与人交流和展示的网民。
公号里的莫言更像刚学会玩微信就跃跃欲试的长辈们,有点迫不及待,还有点可爱。
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接近10亿。与多年来深耕在互联网平台的原住民相比,在新媒体的运营上,莫言算不上领先者。
在纷繁复杂的平台上,除了自身影响力带来的关注外,如何让自身公号的运营更具有活力和持续性,同样也是对莫言的一次考验。
名人效应并不是“铁饭碗”,在新媒体平台,莫言并不是长篇大论谈创作,抑或是发布过往作品。而是用低姿态的身份与网友们拉近距离,“为什么想开公众号?向年轻人学习。”“我是一个66岁的年轻人。”
一句句真挚的话语,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既能创作作品,也能虚心向年轻人求教的长辈。关注公众号,便能了解到莫言对于文学创作、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见解。
在一部部作品中,莫言将农村的故事写得生动形象,农村生活对这位作家的影响也是持续性的。正如莫言在推文《我为什么叫“莫言”?》中的自述,这位来自乡下的作家,连起名字都离不开乡村生活的影响。
在视频中,而对“如果不当作家,最想干什么”的提问,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回答是“打铁”。既不忘根,不忘本,又能积极地去融入新的话语体系,这或许是莫言公号推文吸引关注的一点。莫言让真情、真挚在互联网平台得到了更好地表达。
此外,从公号的推文中可以看出,文章的语言、排版、文风、表情包,契合了互联网平台的阅读习惯。此前,通过文学作品,人们看到的是那个写尽了高密东北乡故事的作家莫言;而通过公号,人们看到的是更具亲和力的莫言。
在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下,如何让短平快的文章触动人心,莫言也在尝试。这里面的文章或许没有小说故事里那么深刻与全面,但却有着那份纯真与共鸣。
有人说,莫言笔下描写的高密东北乡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对故乡的记忆,而今天这个与莫言同名公众号的未来或许更让人期待。
通过它,我们能看到更多面的莫言,也能够让今天的网络原住民找到自己心灵中的“高密东北乡”。
综合自光明日报客户端(作者:王远方 原标题:《莫言开公号,诺奖得主如何走近年轻人?》)、新华社、澎湃新闻
来源: 光明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