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哪个成语最好(成语一则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

“滥竽充数”故事发生在战国齐宣王晚期到齐湣王初期,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的一则寓言故事。

楚汉之争哪个成语最好(成语一则滥竽充数)(1)

滥竽充数

相传齐宣王此人喜欢娱乐活动,经常在闲暇时,听听小曲,看看跳舞,鼓瑟吹笙,无不快哉。而且齐宣王爱好大场面,无论什么,场面越大,气势越强,效果越震撼,让他感到很爽,那大肆赞扬。

所以齐宣王玩个什么就喜欢组个团,什么跳舞团、合唱团、美女团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中有个吹竽团,最受齐宣王喜爱,这个团队人数足足有300多人,每次演出,齐宣王就让这个300人的吹竽团一起合奏,以示君威。

楚汉之争哪个成语最好(成语一则滥竽充数)(2)

独奏

滥竽充数就是这个寓言故事,警示我们如果想要事业有成,就必须有真才实学,依靠骗术混吃混喝,只能落得最终等死的下场。

但为什么南郭先生可以在齐宣王时期混下去,但到了齐湣王时期就混不下去了呢,只是因为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吗?这就要说说齐宣王和齐湣王时期,齐国不同的执政策略和用人举措。

楚汉之争哪个成语最好(成语一则滥竽充数)(3)

齐湣王

齐宣王继位前期,也是非常想干出一番事业的,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起兵伐燕,差点将燕国灭国,如果这次伐燕成功,那么齐国可就一跃成为战国第一强国。可惜齐国外交策略出现问题,齐宣王独断朝纲,不听纳言,先是和楚国断交,接着和魏、韩交恶,最终于公元前311年兵败秦国,不得已从燕国撤兵,丧失掉了大好机会。

受此打击后,齐宣王就由外转内,主修内政,礼贤下士,尤其是发扬光大了“稷下学宫”,招揽天下各派贤者学士,将近数百上千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刑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各学派的学人,在此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

楚汉之争哪个成语最好(成语一则滥竽充数)(4)

稷下学宫

但如此广招英才,不一定招的都是有学识的人才,一些滥竽充数的人当然混进来了。

齐湣王继位后,就特立独行,先是奉孟尝君为相,让相权专政,凝聚国力。对外先联合魏、韩大败楚军;并于公元前298年令匡章为将,率齐、魏、韩三国联军,攻破了秦国函谷关,围困秦国,迫使秦国割地求和,接着齐国回师后,大破趁火打劫的燕国,至此齐国国力达到最盛。

楚汉之争哪个成语最好(成语一则滥竽充数)(5)

孟尝君

所以齐宣王晚期和齐湣王继位后的执政国策完全不同,齐宣王晚期注重文化发展,内修政治。而齐湣王时期要的是实际利益,任用人才看的是现实,重用独断专政的孟尝君,所以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就原形毕现了。

可惜的是齐湣王一意孤行,让相权专政,缺少有大智慧,能看清大战略的人辅佐。最后君权相权矛盾加剧,在齐湣王抛弃孟尝君后,被苏秦钻了空子,导致国力盛极而衰,一蹶不振,直到被秦灭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