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对孔子问礼 老子一席话成就了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OU)县(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发扬光大之人。

老子对孔子问礼 老子一席话成就了孔子(1)

老聃即道家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当时为周朝“守藏室之史”,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长。因周王室内部矛盾,老子受到陷害,被免去守藏史之职后,隐居嵩山。他遵循前人经典,在嵩山撰写《道德经》,名震天下。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通过鲁国旧贵族南宫敬叔的关系,获得鲁昭公的准许和一车二马的支持,千里迢迢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在嵩山北麓的首阳山下),找到当时的大学问家老聃询问礼乐,“观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

老子对孔子问礼 老子一席话成就了孔子(2)

一日,孔子求教老子古圣先贤的事,老子对孔子说:“你所要问的那些人,他们和自己的骨头早腐烂了,只剩下他们的话罢了。况且,君子逢到好的时代就出来干番事业,遇到不好的时代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好的商人深藏钱财,好像一无所有;很有德行的人,外表看起来却像是愚笨。去掉你的娇气和想入非非、装模作样和不切实际的奢望吧!,对你都没有什么好处。我要对你说的就是这些”。

孔子临别时,老子还赠言道:“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钱财,仁义的人送人良言,我不富贵,也不能窃仁者的名声,但还是要告诉您:观察问题很透彻、言辞犀利善辩的人,假如遇到危及自身生命的事,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好议论人,揭人的短处!作为子女和人臣,言语和行动都不能只考虑到自己!”

孔子听了老子的话,回去对自己的学生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跑者可用网对付,游者可以用钓丝对付,飞者可以用弓箭对付。至于龙我却无法了解,它乘风驾云直上青天。我今天见的这位老子,大约就是像龙一样的人物了。”

老子对孔子问礼 老子一席话成就了孔子(3)

孔子还游览了周天子召见诸侯和举行国家大典的明堂、祭祀祖先的太庙,祭天地的社坛等,从而对制定了西周礼乐制度的周公更是崇拜。洛阳之行,孔子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回鲁国后,向他求学的人更多了。

成语“孔子问礼”:也作“东周问礼”、“问礼东周”、“周游列国”。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求教学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