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嘴被筷子戳破了(因一个亲吻孩子险失明)
戳↑关注,你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最近,小编在后台看到这么一条留言,是关于亲吻宝宝的。
宝宝就是上天派来萌化我们的小天使,见到可爱的宝宝我们总是抑制不住想要亲亲他的冲动。
尤其是周围的亲朋好友,更是愿意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宝宝的喜爱。
但这种在我们大人看来是表达爱意的方式,对宝宝来说,却是一种伤害。
因为通过亲吻传递的不光是喜爱,更是无数看不见的致病菌。
比如下面这样的例子。
看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亲吻宝宝会有这么可怕的后果呢?
这就要从EB病毒这个“幕后黑手”说起了。
01EB病毒是啥?EB病毒,学名人类疱疹病毒4型,俗称“亲吻病毒”,大量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腺和唾液中,所以口-口传播是它最重要的传播方式。
亲吻、口对口喂食、公用餐具等都可以传播。
有数据显示,95%的成人都携带着EB病毒。
成人被EB病毒感染,不一定会发病,病毒会先在身体里潜伏下来,等到人抵抗力差的时候,再跑出来兴风作浪。
小宝宝抵抗力较低,被感染后就极容易发病。
02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感染EB病毒后,会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就是俗称的“亲吻病”,孩子会出现以下这些症状:
- 发烧,持续一周左右,有些孩子可能持续发烧十多天。
- 咽喉痛、扁桃体红肿,喉咙有化脓性白斑。
- 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部位主要在双侧颈部,一般在数天、数周逐渐缩小、消退。
- 大约10%的患儿皮肤会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呕吐。
- 20%的患儿会出现肝脏肿大、肝区压痛,类似肝炎的症状。
- 50%的患儿会有眼睑水肿的现象。
03感染后要这么护理
说到这儿大家肯定特别担心,希望能找到一种专门治疗EB病毒感染的药。
但实际上,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以及药物。
不过大家也不要太担心,因为这种病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只要正确护理,孩子就可以靠自己的免疫力战胜它。
比较烦人的是,这个病周期比较长,通常需要2~3周时间才会好。
在孩子发病期间,大家要让孩子多多卧床休息,家里勤开窗通风。
如果孩子发烧,可以遵医嘱给孩子服用退烧药。
为防止孩子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比如口服补液盐Ⅲ、多喝水或奶、米汤,或者是稀释的果汁。
如果孩子嗓子很疼的话,可以尝试吃一点凉的东西缓解,比如冰块、凉酸奶、凉果汁,少量的冰淇淋等。
最后,如果孩子咽部肿得太厉害,导致呼吸和吞咽困难,或者孩子出现了其他让你担心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看医生,避免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04怎么预防EB病毒感染?
一说预防,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疫苗,但是有点遗憾,目前还没有能够预防EB感染的疫苗。
不过好在如果孩子被EB病毒感染,发作过一次后,孩子就会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当心别让孩子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别人的唾液,就能有效地预防EB病毒感染。
- 不要随意亲吻孩子的嘴,不管是家长还是其他人。最好也不要亲孩子的手或脚,防止孩子在啃自己的小手小脚时被传染。爸爸妈妈可以亲亲孩子的额头、脸颊、小屁股这些相对“安全”的部位。
- 如果是配方粉喂养的孩子,冲奶粉的时候不要用嘴试温度,可以滴在手腕内侧来试温。
- 大人不要嘴对嘴嚼着给孩子喂饭,这么做不光会传播EB病毒,还可能传播包括幽门螺杆菌在内的上百种细菌病毒。可以使用料理棒、辅食机、剪刀之类的工具来完成把食物变碎这个过程。
- 不要让孩子使用别人用过的杯子、牙刷。
- 不共用餐具,不要用大人的筷子喂孩子吃饭,餐具清洁后最好进行高温消毒。
- 教会孩子拒绝别人的亲吻,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不要随便亲吻别人。
长水疱、疱疹的人
引起水疱或疱疹的病毒,可以通过亲吻或接触传播,如果大人发现自己有水疱或疱疹,不光不能亲吻,长疱疹的地方也不能接触到孩子,以免传染给孩子。
感冒的人
这一点大家也了解的很多了,感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感冒的人不光不能亲吻孩子,接触孩子的时候也要戴好口罩。
有口腔疾病的人
大人如果患有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亲吻孩子的时候这些引起口腔疾病的细菌也会传递给孩子,进而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
拉肚子的人
拉肚子的话,也有肠道传染病的可能性,这个时候拉肚子的人口腔中很可能存在致病菌,所以也最好不要亲吻孩子。
化妆的人
当然不是说妈妈们不可以化妆,而是最好不要在带妆的时候亲吻宝宝,因为化妆品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接触到孩子的皮肤,很可能会引起皮炎或皮肤过敏,不小心被孩子吃进去也会有健康隐患。
所以说,再碰到亲朋好友或者陌生人随便亲吻宝宝,我们一定要明确地表示拒绝。
或者现在就先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委婉地表达一下你们的拒绝吧!
点个转发
希望其他人
别再随便亲我的孩子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