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家族进士大全:唐代时期福建第一位
在泉州府的文庙里,塑有38尊泉州历代名人的蜡像。其中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俞大猷"、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还有清初著名的闽籍将领"施琅"等。
但在这些历代的名人蜡像当中,唐代时期的"欧阳詹"蜡像却被安放在第一位。
长期以来,欧阳詹一直被福建省"渤海派"的欧阳氏尊为先祖,也被闽越地区视为"闽学鼻祖"。
01 知耻而后勇,欧阳詹与林氏兄弟清源山"结志攻文"
欧阳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就由江西迁入到"福建布政使司"隶属的"泉州府晋江潘湖村居住。传至欧阳詹已是第六世孙。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使长安及中原地区战乱频繁, 政局动荡,致使唐王朝由盛入衰。
但欧阳詹所在的闽南地区,却因为远离政治中心, 祸乱未曾波及, 那里的人们生活也比较富足安稳。
所以,自隋代科举制度开创以来,泉州的文人们,因贪恋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肯远游出仕,更别说去参加什么科举考试了。
180年内,泉州竟然没有一人去参加进士考试。当时许多外地人都讥笑说:"闽人未知学"。
公元755年,欧阳詹便出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
不过,虽然闽越地区的文风不盛,但是,青少年时期的欧阳詹却非常喜欢读书,如今的泉州还依然保留着许多欧阳詹曾经读书的地方!
欧阳詹喜欢读书,但是也跟福州大多数的读书人一样,根本无心去求取科举功名,他只想呆在家里静心读书,然后谋取生计,奉养双亲,以此终老。
后来,却因为独孤及的一篇碑记,彻底改变了欧阳詹的想法。
唐大历七年 (公元772年) ,欧阳詹17岁的时候,福建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兼福州刺史的"李椅",将福州府学从旧州的西北一里,迁至了城南,还新招收了许多学生,并建立了新的学习制度。
使福州学宫里的孔庙、讲堂、书室和教授署舍等都焕然一新。学宫里还塑造了孔、孟的圣贤像,配备了祭器、乐器。李椅还规定每年隆重举行春秋二祭,订立了新的规章制度,添购了许多图书。
李椅在每年的二月初一与八月初一,还亲自赴学宫讲学,查阅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情况。对于德才兼备的学生进行分等级上报礼部。并在他们上京应试时,举办"乡饮",行"饮酒礼",隆重饯送。
从此,福州开始民风一变,学风大振,"闽人皆以不学为耻"。
唐代的礼部员外郎"独孤及"为此撰写了《李成公新学碑》 说泉州"缦胡之缨,化为青衿", 意思就是说:"结麻绳戴斗笠的粗野人, 也开始穿上了儒服。"
对于独孤及写的碑文,欧阳詹与好朋友林藻、林蕴两兄弟, 认为这是在鄙视他们闽越人。于是,他们一同登上了泉州的"清源山","结志攻文, 同指泉山, 誓报山灵"。
"泉山"即"清源山",欧阳詹与林氏兄弟在山上共同盟誓以后努力读书,将以优秀的文采报答山灵。
为了这件事情,林蕴还专门写下了一篇《泉山铭》的励志文,以此激励。
公元775年3月,欧阳詹便与林藻、林蕴兄弟在莆田灵岩精舍读书5年。他们三个人刻苦向学, 互相砥砺, 学识大增。
一时间三人名声大振, 为此,在闽南地区, 流行着一句谚语:"欧阳独步, 蕴藻横行"。
02 恩遇三位官员,受激励欧阳詹决心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欧阳詹在求学问道的路上, 幸运地遇到了三位十分赏识他的地方官员。
唐宪宗时期,福建单独设立"福建观察使",下设闽州、建州、泉州、漳州、潮州五州。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曾任宰相的"常衮"被降为福建观察使。而薛播此时也正是"泉州刺史"。
"薛播"在唐建中、贞元年间曾经两度出任泉州刺史, 他十分赏识欧阳詹的才华。有一次在谒见上司"常衮"的时候,也把薛播引见给了常衮认识。
常衮、薛播经常带着欧阳詹一起去城西的九日山,跟隐士秦系、姜公辅交游, 与他们共同谈文论道。
秦系、姜公辅何许人也?
在距离泉州大约七公里处,南安市丰州镇的西面,有一座山,叫做"九日山"。
西晋时期,"永嘉之乱,衣冠南渡",那些避乱的南迁者,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便登上此山高瞻远望,怀念故乡,后来便称此山为"九日山"。
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秦系",在天宝末年为了躲避"安史之乱",便隐居于浙江省绍兴的剡溪村二十多年。
公元780年,秦系又乘舟南下,来到了南安市的九日山西峰隐居,终日过着"不逐时人后,终年独闭关"的生活。他平时为老子《道德经》写注,时常在石崖水畔旁垂钓,并自号"东海钓客"。
唐朝的"左相"姜公辅,因直言纳谏得罪了德宗,被贬为泉州的"别驾"。
当他听说秦系来九日山隐居了,便连忙去拜访。没想到与秦系一见倾心,十分投契。于是,姜公辅便在九日山东峰筑室,与秦系对峰而居,朝夕相处。
正是在欧阳詹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渐开阔了欧阳詹的视野,慢慢地提高了他的学术境界。
薛播离任之后,公元791年,"席相"接任了泉州刺史,。他对欧阳詹同样十分器重, 每次只要有观游宴集的活动,总要邀请欧阳詹去参加, 并让他以诗文记下当时的盛况。
在唐代, 读书人要想出人头地, 不仅要有真才学, 更要有巨公名流的引荐。也正是因为有了常衮、薛播、席相他们的赏识, 欧阳詹才有了与许多文人名流接触学习的机会,使他的学业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也正是因为亲友的激励和常衮、薛播、席相的赏识提携,使欧阳詹下定了决心,准备上京师参加科举考试。
公元786年3月,欧阳詹准备出发了。此时的欧阳詹已经步入了壮年,娶了好友林藻、林蕴的妹妹"林萍"为妻,并生下了三个儿子。
他临别作诗《赴上都留别舍弟及故人》:
天高地阔多歧路,身即飞蓬共水萍。
匹马将驱岂容易,弟兄亲故满离亭。
就这样,欧阳詹告别妻儿老小,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抱着"射百步期必中,飞三年而必鸣"的信心,离开了家乡,前往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这也是泉州士人前所未有的举动。
03 欧阳詹进士及第,为后世的"海滨邹鲁"打下了基础经过一年的艰难跋涉,欧阳詹终于抵达长安。
在长安的六年里,他借钱租房读书,生活潦倒。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欧阳詹终于与当时著名的青年文士:贾稜、韩愈、李观、崔群等二十二人同登金榜,被当时称为"龙虎榜"。其中,贾稜为第一名,欧阳詹第二名,韩愈第三名。
欧阳詹也因为与韩愈同榜登科,志同道合,他们后来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按唐朝的科举制度, 进士及第以后, 要安排参见宰相,向主司谢恩。还得举行曲江集会、慈恩寺大雁塔题名等一系列活动。
但已离家6年的欧阳詹已是归心似箭, 他很快就启程回到了泉州。
欧阳詹的进士及第, 在家乡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间,他成为了民间老百姓的励志故事, 也成为了读书人的楷模。
地方官员也纷纷以他为骄傲, 给予了相当高的礼遇, 被尊为座上宾。
欧阳詹中进士对福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闽南考中进士,是从欧阳詹开始的。明代理学名臣、乡贤"蔡清"认为,如果没有欧阳詹的影响,后来的福建就不可能有"海滨邹鲁"的称谓。
所谓"邹鲁",是对文化昌盛之地的代称。中国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分别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和"邹国",因此后人就用"邹鲁"来指文化礼仪发达的地区。
例如,将沿海的文化名城(广东潮州、福建泉州等)称为"海滨邹鲁",将江南的文化名城称为"江南邹鲁"。
正是从李椅对福建地区的兴教,欧阳詹的进士及第开始,又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官员和闽士之秀对福建文化教育事业的治理和发展,福建才有了后世公认的"海滨邹鲁"之称。
04 任“国子监四门助教”,与歌妓的生死绝恋唐代, 考中进士以后,只是取得了入仕的资格, 还不能马上任命官职。接下来欧阳詹还得参加吏部的关试, 然后经过关试以后, 再由吏部颁发春关牒才能授官。
当时在吏部考试中, 最有名的是"博学鸿词科"。
所以,欧阳詹只在家乡待了半年, 就回到了长安参加吏部考试。可是,这"博学鸿词科"非常难考,欧阳詹这一考又考了六年。
公元795年,欧阳詹因考试没通过便去太原散心。
在太原,欧阳詹在一位将军府中偶遇了一位歌妓,两人一见倾心,海誓山盟,私订终身。欧阳詹承诺将来在长安稳定以后便来接她。
欧阳詹临别作诗《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寄语:
驱马渐觉远,回头长路尘。
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去意自未甘,居情谅犹辛。
五原东北晋,千里西南秦。
一履不出门,一车无停轮。
流萍与系瓠,早晚期相亲。
回到长安的欧阳詹,终于在公元799年,通过第四次的博学鸿辞考试以后,以一篇《片言折狱论》,被朝廷授予了"国子监四门助教"的官职。
四门助教虽然只是皇家高等学府"四门学"中最低的职衔,但由福建人来担任此职,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而此时远在太原的歌妓自从欧阳詹离去以后,因思之深切,每日茶饭不思,郁郁寡欢,不久便身染重病。弥留之际,艺女剪下一缕头发,并作诗:
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
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
她把诗和发髻托咐于人,不久便病逝了。
公元800年,欧阳詹在长安稳定以后,去长安接这位歌妓,然而,来到太原以后,见到的只是昔日恋人留下来的一缕头发和一首情诗。
欧阳詹睹物思人,百感交集,追悔不已。因过于悲恸,回到长安十天以后便去逝了。
欧阳詹逝世以后,他的好友崔群大哭;李翱为他立传;孟简也作了一首《咏欧阳行周事》哀悼此事;与欧阳詹相交挚深的韩愈写《欧阳生哀辞》,也为欧阳詹深情哀悼。
欧阳詹因为友谊,临终时立下遗嘱,将灵柩运回南方,要求葬在年轻时与林藻、林蕴兄弟读书的莆田广化寺。
后清朝有文人以"盟欧榭撰"把欧阳詹与这位歌妓的生死绝恋,写成了一本小说《函髻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