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尺牍高清欣赏(沈右致伯行翰撰尺牍的临摹)

文 / 王志安

元代沈右的生平资料非常少,有的资料说其约1340年前后在世,也有资料说其生卒年不详。沈右为元代吴中平江路(今苏州)人,字仲说,号御斋。本吴中世家,家境富裕,但是沈右身上并没有富二代的奢豪习气,反而刻苦读书习字,过着诗酒耕读的隐居生活。

据说,沈右40岁时还是膝下无子,就花钱买一小妾准备传宗接代,谁知道一问居然是相熟朋友家的闺女,于是沈右立即把这女子的母亲叫来,协助她挑选青年才俊做女婿,自己又出钱帮助把这女子的婚事办了。可见沈右的人格与精神还是非常可嘉的。

有元一代,吴越地区是文人荟萃之地,沈右与当时吴中名流陈基(敬初)、郑元祐(明德)、钱逵(伯行)三人关系非常好,他们都是擅名当时的文人和书法家。这些文人在政治倾向、个人经历、艺术创作等方面往往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彼此诗酒唱和,往来密切,这种现象在元代后期尤为明显。在沈右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里,内容大多涉及当时的文人日常生活和彼此交往等方面。所居东林有楼曰“清辉”,王子充、陈敬初为记,故其文集名曰《清辉楼集》,文学行谊,一时重之。

沈右工诗,《元诗选》中有数首传世,仅写给上款“叔方”的就有五首,占了很大比例。叔方即陈植,字叔方,自号慎独叟,平江路人,“力学工文,贯通经史百家,亦善画山水,幽篁怪木,各尽其态”。录之如下:

叔方先生过咏归亭二首

短棹相过莫便回,咏归亭上且低徊。

升堂拜母称觞后,隔竹呼童瀹(yuè)茗来。

八尺驼尼分紫锦,一双蜡屐破苍苔。

空江草木虽摇落,犹有寒花带雨开。

积雨空林喜报晴,杖藜随意傍江行。

天寒木落青山出,日转沙虚白鸟鸣。

漫拟东林时酿黍,自怜南亩晚归耕。

颍川高士能相过,闲把瑶琴膝上横。

次韵叔方先生兼简伯行敬初二首

忆昔陪二子,吟啸野亭中。

风急江花白,霜晴木叶红。

去留身若寄,陶写兴无穷。

更喜陈夫子,幽寻讶许同。

掩卷坐忘寐,书灯耿独明。

年华劳发改,夜气与神清。

感梦疑蕉鹿,挑愁赖曲生。

何时重相觅?握手话真情。

顾仲移居诗次叔方先生韵

城南陋巷居新僦(jiù),绿竹移来几个斜。

丛桂山中招旧隐,读书堆里认君家。

蜀人谩诧文园赋,吴市争看卫玠车。

断简味腴如啖蔗,虎头痴绝至今夸。

沈右存世的书法作品寥寥,但件件几乎是精品,有小楷《中酒杂诗并简帖》、行书《初度帖》《同过帖》以及本次选临的小楷手札作品《致伯行翰撰尺牍》。

沈右《致伯行翰撰尺牍》

二王尺牍高清欣赏(沈右致伯行翰撰尺牍的临摹)(1)

其书法行草、小楷以精致、遒媚、古澹见称,体势端紧,通篇自然协调,部分笔法出于欧阳询,复加以流丽,风韵特出,自成一家面目。

这件小楷《致伯行翰撰尺牍》是沈右写给钱逵的一封书札。钱逵(1313—1384),字伯行,是元初诗人钱良右的儿子,以家学有书名。《书史会要·吴中人物志》载:“逵尝为江湘行省管勾架阁,历淮南行省员外郎。才气飘逸,真、草、篆、隶不失规矩。”此信末尾还请他向叔方问好,用笔精致,字势稍有些右倾,大小安排自然又很安稳,点画提按契合唐楷法度,个别笔画较有特色,如“悚”的竖心旁、“旆(pèi)”的“方”字旁草写的一竖都是呈上部弯曲的样式。通篇气息极佳,书卷气非常浓郁。

王志安临沈右《致伯行翰撰尺牍》

二王尺牍高清欣赏(沈右致伯行翰撰尺牍的临摹)(2)

二王尺牍高清欣赏(沈右致伯行翰撰尺牍的临摹)(3)

王志安以沈右《致伯行翰撰尺牍》笔意创作的作品

二王尺牍高清欣赏(沈右致伯行翰撰尺牍的临摹)(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