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官网(那所凤凰花开的学校)
在广州市越秀区华侨新村友爱路,顺着一段安静的台阶往上走,便走进了一所学校。盖着油绿色琉璃瓦的教学楼围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广场,广场上十棵上了岁数的凤凰木是这里的明星。每年4、5月,火红的凤凰花和绿叶交相辉映,一群穿着红色校服的孩子在树下嬉戏,便构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她就是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侨外),近年来越秀区最具竞争力的学校之一。在凤凰花精神的感召下,侨外人十年追寻,十年拼搏,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凤凰涅槃……
“人和”才能“兴校”
2003年夏天,秦金华第一次以校长的身份走进侨外,刚一到任,就有两件事让她心里不是滋味。9月份的教师节,区里评选教研积极分子,学校一个都没评上。她询问老师才知道,评选有一个指标条件,就是要求上区级公开课。过去一个年度,全校竟没有一位老师上过区级公开课!另一件事,是附近一所小学的校长告诉她,不少侨外的生源交钱择校到了他们那儿。
秦金华和她的班子开始寻找问题所在。这是一所有历史的学校,她的前身华侨小学1955年由爱国华侨捐资兴建,由建国后广州市第一任市长朱光奠基,何香凝副委员长题写校名。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陈旧,教学水平下降,生源流失严重,成为广州市的一所薄弱校。十多年间,眼看周边的学校从区一级升格为市一级、省一级,侨外却仍然在原地踏步。
“学校必须从省一级学校的包围圈中,杀开一条血路去求生存!”尽管知道前路艰险,但秦金华还是充满了信心。而她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人心。经过与老师们的接触,她发现学校老师的潜质并不差,只是心态有问题,没有被激活。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她申报了一个关于管理的区级课题,用做课题先将一部分人聚拢起来。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很快提出了“人和兴校、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管理模式和“实践中心、情知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于2005年教代会后将所有制度写进了《华侨外国语学校管理手册》,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人和”是秦金华管理的核心思想,“和”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理念。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老师聚在这里,如何才能让他们融合为一?秦金华的答案是“以人为本,找准老师的需求点。”首先,知识分子都渴望拥有发展的平台,渴望得到尊重与认可;其次,知识分子需要表达思想,需要话语权。为此,她鼓励老师们出去学习进修,在教师培养上从不吝惜花钱;她还开设“侨外教师讲坛”欢迎老师畅所欲言,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秦金华的性格特别开朗,做事风风火火,不到半年,许多老师都向她敞开了心扉。人心暖了,大家的精神面貌就好了,愿意做事的人就多了,学校的发展也渐渐云开雾散了。
凤凰花的精神馈赠
从2003年到2008年,是侨外最辛苦的五年,也是变化最大的五年。套用邓小平的话,就是硬件软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五年间,学校将所有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拆了重建,只保留了澄溪图书馆。
而软件是秦金华更用心的地方,她敏锐地感觉到,学校要从规模发展转变为内涵发展,需要一种比“人和兴校”更深厚的文化力量。几年下来,她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有文化情缘的地方。她每年都去看望学校的第一任老校长,直到老校长2005年去世。老人曾是何香凝的战友,从香港来到这里,为学校奉献了一辈子。老校长和历史上无数侨外人的精神品质,不正是侨外文化的根吗?
那正是广州的5月,当秦金华为学校文化陷入沉思时,她一眼望见了校园里火红的凤凰花。那是建校之初华侨从南洋带回的树种,60年间已在校园里开枝散叶。那一片鲜艳夺目的红,不正象征着侨外学子蓬勃的热情与活力吗?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形,不正象征着侨外师生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吗?那枝枝向上的树干、深深扎入土地的树根,不正昭示着侨外师生继承华侨先辈的奋斗与拼搏精神吗?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缘分呐!
从此,侨外将凤凰花文化确立为学校的核心文化,并提炼出凤凰花文化的精神内核:阳光而进取、奋斗与拼搏。这一概括凝结了全校师生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愿景,成为创建特色学校的思想基础。秦金华亲自编著了《凤凰花文化读本》,作为全校师生、家长的必读书目,也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一年级的第一次家长会,秦金华总会亲自主讲“侨外的历史与文化”专题,引导家长带领孩子亲子共读,逐步认同、内化凤凰花文化。
凤凰花文化也渐渐蔓延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大气整饬的凤凰广场、中西合璧的文化长廊、由美术教师为主设计的仿红砂岩浮雕,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内涵。2011届初三学生傅典瑞,基于对凤凰花文化的深刻领悟,设计了两幅大型仿汉白玉浮雕《过去·未来》《爱国·育才》,浮雕得到了广州雕塑院专家的高度评价,将永载学校史册。
而最能承载凤凰花文化的,自然是课程。自2010年起,侨外构建了“凤凰绽放”校本课程体系,全方位地培养拥有华夏根基、世界胸襟、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如学科拓展课程开设了“唐诗鉴赏”、语言艺术、英语经典阅读等;文艺活动课程包括摄影、英语电影配音、英语戏剧社、“心桥”文学社等;创意实践课程包括布艺DIY、美术、趣味粘土等。学校还开展了“凤凰花下谈成长——侨外家长家教案例分享”“我心中的凤凰花”等特色课程和主题活动,编辑了《凤凰绽放——优秀校友及著名华侨故事集》校本教材。
秦金华做事喜欢稳扎稳打,相比课程建设的速度,她更关注课程的质量和其背后的意义。为了用课程建设带动教师成长,学校的校本课程尽量都用本校教师,只有少数课程借助了校外的力量。如今,中学部已有近30位教师开出了自己的优质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许多参与的老师真的是出于内心的喜爱。像政治老师陆雪花的钩针绣、生物老师黎静仪的布艺DIY,这些课程或许没有高大上的目标,却教会了孩子们用双手创造美。
一种有血有肉的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从教30多年来秦金华从未离开过讲台,现在她给初一的孩子开设《唐诗鉴赏》课。她选择的诗很有意思,每年9月开学先讲秋天的诗,接着是冬、春、夏。每当春天来临,她常常带着孩子们在外面上课。这门课的评价也很特别,一是朗诵比赛,二是每个小组做一份手抄报,写写鉴赏,用画笔把诗画在纸上。
多美的教育画面!它体现的正是侨外人坚持的“实践中心,情知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材,秋季开学却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只有把知识放在情景中,让知识与生活、与情感相遇,孩子才能有真的体验。”秦金华说。所以在侨外,不仅是语文课,科学课、美术课都经常在外面上课,这美丽的校园,每一棵树种在哪里都是花了心思的,怎能不让孩子们的心灵感动不已呢?
秦金华常对老师们说:“我们不仅仅要做教学,更要做教育。”语文,她要带着孩子们去欣赏文字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数学,同样要看到题目背后数学的历史、数学的思维、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她还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特别喜欢让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学校的“情牵华侨,凤凰花开”综合实践活动远近闻名,每年都有长达一个多月的外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科技节,那是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而各种学生社团、兴趣小组、体艺活动更是应有尽有。“我的教育理想很简单,就是希望把学校建成师生感到幸福快乐的地方,看到孩子喜欢来学校,我就满足了。”秦金华说。
一种有血有肉的教育,自会走向水到渠成的结果。如今,侨外已连续九年中考成绩稳居越秀区之首、广州市前列,然而比成绩更让秦金华高兴的,是很多高中校长都很喜欢侨外的孩子。他们刚进高中时分数不一定很高,但总是很有后劲,因为他们是自然生长的孩子,不是被压榨出来的。侨外也有成绩不太好的孩子,但大多数都很阳光,因为他们从未因成绩而被另眼相待,一样有许多展示的机会。有个叫吴京飞(为了保护孩子,学生的姓名不宜写出,可以“小吴”代替)的孩子数学不好,但画画特别棒,她还参与竞选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
“侨外的孩子总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劲头。”许多前来参观的领导、同行这样评价。这或许就是凤凰花的馈赠,那种阳光而进取、奋斗而拼搏的精神说的又何尝不是秦金华自己?她刚到侨外时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回到家菜场都关门了,儿子中考她一天都没去接送。她的敬业精神,影响了孩子,也感染了很多人。儿子高中毕业时,就能组织全班同学去毕业旅行。学校的傅泽华副校长,以前刚来侨外时常常因为工作不由自主地叹气,现在变得特别自信美丽。还有很多敬业奉献的老师,学校搞活动,全年级老师都加班加点,其他年级的老师主动帮忙,体现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
很多人说,侨外变了。以前择校到别处的孩子又回来了,许多华侨都把子女送回来就读;每年教师节,许多毕业生回到母校看望老师;每年前来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络绎不绝。从校长到行政班子、全校师生、家长,大家都形成了“我们都是侨外人”的共识。
14载光阴弹指一挥间,秦金华清楚地记得侨外走过的每一个足迹,但她从不抱怨过去的艰辛,总是鼓舞老师们要向前看。她说,“好老师一定要心中有孩子。”多么朴素的话语,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唯有尊重生命、尊重人性,才能让每一个生命像那火红的凤凰花一样,绽放得如此美丽。
来源:北京博文志远文化传播中心 作者:高博 刊发于《中国教育报》
如有需要专业采访宣传报道,请发邮件(522489032@qq)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