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分钟看懂第1次世界大战下(从1939年的10个产油国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世界“10大产油国”分别是17094.6万吨,苏联3030万吨,委内瑞拉2996.7万吨,伊朗973.7万吨,荷属东印度794.9万吨,罗马尼亚620万吨,墨西哥613.8万吨,伊拉克396.3万吨,哥伦比亚330万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286.5万吨。我们神奇发现德国、日本、意大利甚至英国、法国都是“贫油国”,它们都需要外来石油支援。如果说英国、法国有广阔的殖民地可以提供石油,那么德国、日本、意大利就很郁闷。

17分钟看懂第1次世界大战下(从1939年的10个产油国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1)

美国是全球头号石油大国,甚至是第二号石油大国苏联的5倍以上,这就使得美国可以利用自己远隔重洋的地利优势向交战双方大肆出售石油等战略物资,从而赚得盆满钵满,哪管这些购买石油等战略物资的是侵略战争搜刮的赃款。我一直认为美国是日本侵华的头号帮凶,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这个本土资源贫乏的国家如何开动飞机、坦克、军舰甚至制造枪支、火炮?

17分钟看懂第1次世界大战下(从1939年的10个产油国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2)

苏联是全球二号石油大国,略高于原则美洲的委内瑞拉,是亚洲的荷属东印度4倍以上,也是欧洲的罗马尼亚近5倍。德国这样的“贫油国”有胆量挑起世界大战,靠的就是1922年热那亚会议以来就与德国抱团取暖的苏联支持。德国短期内击败波兰、挪威与荷兰、比利时、法国甚至南斯拉夫、希腊,靠的就是苏联的石油。当然,这也意味着希特勒挑起苏德战争其实是“自杀”行为,不仅失去了苏联石油支援,而且与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国苏联处于战争状态,难怪1个多月后的大西洋会议上,英美两国首脑就提出“反对纳粹暴政”并宣布纳粹德国“死刑”。

17分钟看懂第1次世界大战下(从1939年的10个产油国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3)

德国是全球工业“老三”,但德国却是“贫油国”,而且没有英国、法国那样广阔的殖民地提供石油等战略物资,因此德国长期只能与石油资源丰富的苏联合作。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只能依靠石油储备与罗马尼亚油田支持战争。斯大林格勒会战前夕,希特勒曾说如果不能夺取高加索的石油则他必须停止战争。斯大林格勒会战之所以被看成苏德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德国第一次出现整个集团军覆没,而且没能控制高加索石油,而罗马尼亚石油难以支撑德国在苏德战场庞大的消耗,更不用说英美盟军在策划开辟“第二战场”。

17分钟看懂第1次世界大战下(从1939年的10个产油国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4)

英国是全球工业“老四”,英国本土是“贫油国”,殖民地伊朗、伊拉克等地有丰富的石油,但只能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这也说明“海军是英国的日用品”,没有海军保障海上运输则英国本土必然崩溃。德国的大轰炸对英国的损害,其实远不如德国潜水艇封锁战对英国的损害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没有禁止德国制造潜水艇,英国甚至没有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无限制潜水艇战”的教训大力发展反潜技术,让英国再次蒙受巨大灾难。

17分钟看懂第1次世界大战下(从1939年的10个产油国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5)

法国是全球工业“老五”,法国也是“贫油国”,但法国的殖民地仅次于英国,这使得法国可以大力发展军事工业。问题是法国竟然没有在德国进攻波兰时出动百万大军偷袭德国西部甚至控制莱茵河西岸地区,这就使得法国失去了先机。德国在苏联石油等战略物资的支持下击败法国,其实也是“石油的胜利”。

17分钟看懂第1次世界大战下(从1939年的10个产油国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6)

日本是全球工业“老六”,但日本是“贫油国”,这使得日本要将侵华战争持续下去,必须获得美国的石油资源支持。如果没有美国的石油,日本侵华战争可能持续一两年就无能为力了。1941年美国停止向日本出售石油等战略物资,迫使日本要么向美国妥协例如“吐出”卢沟桥事变以来侵占的中国领土,要么铤而走险抢夺荷属东印度的石油。问题是英国、美国都支持荷兰流亡政府,日本要想抢夺荷属东印度的石油必然面临着美国的军事干涉。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却没有趁机夺取珍珠港,就是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为了排除美国海军妨碍南下夺取荷属东印度的石油。荷属东印度的石油成为日本支撑太平洋战争的基础,因此即使到了最后阶段日军也不愿意撤走。

17分钟看懂第1次世界大战下(从1939年的10个产油国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7)

意大利是全球工业“老七”,但意大利更是“贫油国”。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竟然允许意大利油船通过,这才使得意大利可以在东非立足。德国非洲军团的石油一靠缴获英军的石油物资,二靠意大利半岛通过地中海运到北非的石油。因此只要英国人能够不把石油留给非洲军团,只要英国海军能够切断非洲军团的地中海石油补给线,德国的非洲军团也就只能吃败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不难,如果美国能够生产海量的潜水艇与轰炸机破坏荷属东印度输入日本的石油,如果英美能够将大部分的战略轰炸对准罗马尼亚油田而不是德国的城市,也许第二次世界大战早在1943年就结束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