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夜伤感的古诗词 夜雨泪眼朦胧忆慈母

描写雨夜伤感的古诗词 夜雨泪眼朦胧忆慈母(1)

泪眼朦胧忆慈母

冉烨

昨夜, 又梦到母亲 ,还是生前那般美丽淳朴温柔动人。 撑一抹红雨伞婷立在烟雨朦胧中 ,微风习来树影婆娑, 她秀美的脸庞在频频微笑······提起已经去世的母亲,我的内心竟然变得如此的柔软而到梦牵魂茵,就像春日的阅读,打开一本经典小说,充满了温暖、想往和期许,一瞬间,母亲如临身畔,手捧一杯热腾腾的茶,轻轻说到:“娃儿啊,别累着了,喝点热开水”。

母亲是被外婆从重庆农村带出来的,其间充满变数,经历许多的波折。给一个隔了许多层的“拐弯”亲戚带小孩,因为成分和农村户口的原因,母亲和外婆数次被迫返回乡里。但由于接触到城市的种种方便和害怕老家的愚昧落后,倔强的母亲最终靠读书留了下来。记得当时读的是北碚区朝阳小学,后来工厂招工,当时的大明厂(重庆纺织五厂)和北机厂(北碚机械厂)都看上了她,她都被录取,只是她选择的是北机厂。从农村出来,母亲格外珍惜得之不易的工厂工作和生活,除了正常的上班时间,常常就是一个人悄悄躲在女工宿舍里看书,从工厂阅览室,从师父那里借;别的女工友逛街上公园,她就沉浸在书中。后来她从一名普通的女工被调动到工厂宣传科、厂广播室,做起了播音员。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因为要播音,时常早出晚归,那阵父亲也经常出差,母亲就把我和姐姐带在身边,在工厂伙食团打饭给我们吃,而她是一边吃饭一边看稿子,时刻准备着播音。后来,母亲不仅给北碚广播电台写过稿子,还给《重庆环境保护导报》、重庆广播电台都写过稿,都播出发表过。(后来,母亲先后在环保科和厂总工办工作。)现在许多人,无论是工厂领导还是工人,说到母亲,都是格外尊敬:“哦,她是我们全厂的播音员啊,漂亮贤惠,哪个认不到嘛!”在母亲的办公室,在家里的书柜里,有许多毛主席语录的“红记录本”,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上世纪的70年代末期,我就常常翻来看,里面有名家散文、革命歌曲,还有新闻写作和播音知识以及电器维修常识,8、9岁的我还是最喜欢革命歌曲。因为年轻的时候看书和大量的写稿子,母亲的眼睛视力下降很快(还由于牵挂子女的成长),到她四十多岁的时候,看书和写字都已经非常费力了,而退休后视力只能看到一米内的物体。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家是自己的羁绊,没有一丝恋家的感觉,只想快点长大飞出家门,远离父母的唠叨,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那是多么的幼稚,因而常常为当年的无知而后悔,当时怎么就不明白,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拥有。

记得小时候我跟随母亲去菜市场,不远处有一小贩抑扬顿挫地吆喝着卖豆腐脑。看着小贩一步步地向这边走来,我就使劲地咽着口水。那小贩一边吆喝,一边用眼神挑逗我,说:“小娃儿,想不想吃碗?”我不停地看母亲,一把拉住母亲的衣角赖住不走。最后母亲没办法,给了我五毛钱。当我从小贩手里端过那碗豆腐脑时,立即饿狼扑食般地吃了几大口,那白花花滑溜溜的“尤物”落入了我的胃里,简直爽透了。如今,我对豆腐脑的情缘没有变,依然深爱着这种朴实无华而美味无穷的小食,因为它好比母亲,永远会带给我营养和热量!

在年轻的时候,用世俗的话讲,母亲是漂亮的。整个工厂数千人,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含蓄内向刻苦上进的厂广播员。(当时在北碚最繁华的地段,如此规模的工厂也就二、三个)当然漂亮的母亲自然逃不过当时父亲的眼光。后来问过父亲,为什么看上母亲,他说主要还是含蓄和贤惠的气质,不过也有时代命运的选择。上世纪的60年代,讲究的是出身和成份,父亲的身份那个时候最吃香,是军人,部队转业到工厂的,而出身不好的母亲自然也把目光投向了父亲,以至于最后把信任的一票也投给了她终身依托的伴侣。“说实在的,你父亲那时候也很有气势,军人的形象,很有形,很吸引我,”后来母亲回忆道,的确,当时追求她的人真不少,有车间工人,也有干部,甚至还有西南师范大学的老师。“你父亲的死缠烂打起了作用”,母亲把甜蜜的回忆告诉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今夜,我不知不觉中已凄然泪下,试问天堂里是否有通往家乡的路?天堂里是否有留存母亲和我们曾经清贫却欢乐的故乡河?

母亲,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这辈子欠下您的恩情下辈子接着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