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掌握识谱(半懂不懂最耽误事)

在追寻族谱,求本溯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谱牒记载格式不同,排版不同,记录重点不同的情况。

有很多朋友在面对不熟悉的谱牒时,就一头雾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弄清那些基本术语(组成部分)的意思,族谱的核心内容还是容易理解的。

怎样掌握识谱(半懂不懂最耽误事)(1)

1 世系表——血缘数据库

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世系表能使全族男子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葬地、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以及生几子几女、子何名、女适何地何姓等成线性排列,简单明了。

目前较为普遍的形式包括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四种。

怎样掌握识谱(半懂不懂最耽误事)(2)

-族谱网谱牒样式-

2 族人谱名——辈分代码

谱名和谱名排序是在修谱时就已经确定的。

注意了,这个谱名不是指族谱的名字,而是指族人被记录在族谱上用的名字。

好比李修缘和道济都是指同一个人,前者是俗名,后者是法号。

怎样掌握识谱(半懂不懂最耽误事)(3)

-网友指为贵州毕节糜家字辈-

而谱名有固定顺序,可以是一首诗,或者是美好祝愿的押韵的话。

这个确定姓名的方式除了可以区分辈分外,还要起到消除同名同姓的作用,早前,谱名也是随谱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

3 家谱——家族史的载体

中国古代社会能维持几千年的稳定,依靠的就是若干个家庭,按血缘关系排列成的超稳定分子结构。这种分子被称作“家族”。

《宗族》中曾曰:“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族谱,本就是辨长幼,明亲疏,尊祖敬宗、睦亲收族的家族史书。

怎样掌握识谱(半懂不懂最耽误事)(4)

官家名门垄断的修谱在明代民间蔚然成风,私修昌盛起来。

4 图像——必要装饰品

家谱虽是以文字和图表为主,但图像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谱中的图像包括祖先肖像、风水图、所居村庄图等。

近现代家谱随着技术发展,家庭成员的合影照片、宗祠乃至房屋的图片都可以加入谱牒。

5 领谱字号——家谱上的条形码

在以前,家谱属于家族私密文件,只能按族内规定修订印刷、分发查阅。

在修谱完成后,领谱、保管和保密上有着严格的规定,而这个领谱字号就是这个规则的标志。

怎样掌握识谱(半懂不懂最耽误事)(5)

每位领谱人都有唯一的号码,称领谱字号。发生遗失散落,私自誊录、鬻谱卖宗,就可根据登记材料找到当事人,追究其不孝的罪责,并依照家法处罚。

6 谱序——序言

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

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

因为续修新修等等,老谱序言和新谱序言都录入家谱中,多的甚至能达到两位数的篇数。

怎样掌握识谱(半懂不懂最耽误事)(6)

7 余庆录——续后篇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第一就是留白备用续修的意思。

国画中的留白,是为了画作意境,给阅者想象的空间。

而家谱中的留白纸张,是为了方便日后有生卒、嫁娶、迁徙、继嗣等家族事宜,能够记录在案,以备续修家谱。

同时,留白对于一个家族来讲,也代表了家族后代繁衍昌盛,绵延不绝的美好期盼。

8 家训——思想品德守则

家训高于家规。

家训已由劝诫的法律层次上升至了劝行的道德层次,将修身、齐家的修行融入到家庭的环境中。

颜之推、朱熹、陆游推行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在训导中留下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现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

9 家谱堂号——地域、历史和朝宗

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

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

堂具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一般是跟名人轶事、姓氏昌盛之地等有关。

堂号命名往往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

非常有名的堂号比如王氏太原堂、张氏四知堂、李氏陇西堂、刘氏彭城堂……等等,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怎样掌握识谱(半懂不懂最耽误事)(7)

10 房支——兄弟纽带的更小分支

房支是相对于宗族更近更小的圈子,宗族相对房支是公,房支相对宗族是私,后者更具有个人色彩,因此宗族内的利益分歧通常发生在房支之间。

但在宗族认同很强的村庄,宗族不会允许房支利益超出宗族利益,抑制了宗族内各种亲疏远近关系的表达,从而使宗族内部有了团体格局的样子。

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收藏】【 评论】【分享】 哦

关注→【族谱网全媒体号】←,查看更多姓氏|族谱|宗祠|传统文化文章,

寻根查谱,公众号或百度搜索【族谱网】,认准我们的头像标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