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第一地质队考察景区(中法意国际科考队探险)
央视网消息:近日,由中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27名探险家组成的联合科考探险队,来到了广西河池东兰县,走进了奇妙的“地下大峡谷”。
探险队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发现了一个美丽的穿洞,穿洞就是有进口,也有出口的地下溶洞。探险队决定入洞,对这个穿洞进行勘察。
中国探险队队长 陈立新:喀斯特是地球上非常奇特的一种地貌,洞穴探险主要的意义就是探索喀斯特的成因和它的形态,以及它对地球、环境和地壳变化过程中各种的一种作用。
据探险队初步探明,这个溶洞全长约一公里,分布着8个大小不等的洞穴大厅。洞内除了钟乳石形成的石笋、石柱、石塔等景观外,还发现由钟乳石堆积形成的“石鼓”、“石磨”、“莲花盆”,特别是两个莲花盆洁白圆润,线条优美。
法国探险队队员 马赫克:这是个非常漂亮的溶洞,洞道很宽敞,进洞口直径大约15米,非常大,这个洞非常奇妙。
更令探险队惊叹的是,在一个洞穴大厅的地上,铺满了大小不一的“洞穴珍珠”,也就是溶洞中自然形成的球状碳酸钙沉积物。地上圆润光滑的“洞穴珍珠”如柔软的沙滩般成片分布,最大的一处面积约200平方米,这在全世界的溶洞中都非常罕见。
中国探险队队员 卫文锋:这个洞里面的生成物非常丰富,有很多“穴珠”整个洞道都比较宽敞。
另外,探险家们认为这个洞穴景观丰富,没有山洪流入,洞内各种类型的沉积物,没有受到人为破坏。
中法意联合科考探险队队长 让·博塔西:有两个洞口,有风,很干、很舒服的感觉。
中法意国际科考队探秘巨型天坑
这次科考探险过程中,中法意联合科考探险队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一个深350米的巨型天坑。
这个天坑就像绿色森林中的一个黑色眼睛,周边植被非常茂盛。探险队员说,这与广西其他天坑植被稀少很不一样。要想进入这个天坑勘察,探险队员需要从最顶部,利用专业器械攀爬崖壁而下。
中国探险队队员 陈磊:我现在身上穿的整套设备就是我们平常探洞会用到的一个安全带,这个是连接所有装备的叫组锁,是所有装备的一个汇总所以平时这个地方的扣要经常检查,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少了哪一个都会给你的探洞过程带来很大的风险。
天坑是在地下河强烈的溶蚀、侵蚀作用下,石灰岩不断溶解,岩层不断崩塌,并贯通地表所形成的。所以,在攀爬中,要十分小心脆弱的岩石。
法国探险队队员 吉诺:非常震惊,很深。
记者:这段容易攀爬吗?
法国探险队队员 吉诺:这段攀爬还比较容易,因为崖壁比较平整,树木不是很多,有一些向内的倾斜度,所以绳子能垂直下去。
经过探险队员的专业测量,这个天坑深度大约350米。
中国探险队队员 刘佳:就是漏斗,特别深,岩壁上有蛇的蜕皮,还有蛇拉的屎,很大一堆,还有蛇的洞,下边有一些比较少见的植物,落石还有点危险,很松的石头,风化比较严重。
他们还发现天坑底部有水气往外升腾,这说明洞穴底部仍有地下河在活动,也就意味着这个天坑仍在发育之中。遗憾的是,由于探险队员没有带够安全绳,这次只下降了240米。
法国探险队队员 马赫克:这个天坑非常棒可能是我爬过最深的天坑。
记者:你们还想下次继续尝试吗?
法国探险队队员 马赫克:下次我们要完成这个天坑的勘测。
探险队员介绍,天坑与外界隔绝,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为某些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特殊的生态地质条件,也为研究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场所。
喀斯特地貌 水与时间的奇幻世界
这次的广西河池东兰县勘测,让世界对中国的喀斯特地貌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次中法意三国联合探险科考队,对喀斯特地貌的勘察,包括对地下溶洞、地下河、天坑、竖井等这些地质形态的研究。而广西河池东兰县的喀斯特地貌,要素十分齐全,既有峰丛洼地,又有壮观的天坑、洞穴和神秘的地下河,让队员们十分惊奇。
意大利探险队队员 马克:这里的地下溶洞容积很大,洞穴大厅很壮观,洞道很宽敞,还有地下河。
法国探险队队员 安妮:我参与洞穴研究已经23年了,这个地方山体非常漂亮,溶洞里的地下河就像是艺术品一样。
探险队员说,对地质资源的保护,还应引起更多重视。无论是探险科考人员,还是当地百姓,都有责任保护这一大自然的奇妙作品。
意大利探险队队员 马克:有一个问题很值得关注,那就是污染的问题,还有一些人进入洞穴,去破坏那些沉积物,或者拿出来卖,非常可惜。如果毁掉了,未来就没有了,下一代人就看不到了。
中国探险队队员 王红:户外的东西这种资源,本来就是很宝贵的,我们不能利用自己有条件,就去破坏这些东西。
中国探险队队长 陈立新:科考探险是对地球,对自然的一种热爱、一种探索,在这种目的下进行的,它(洞穴)更是地球的和全人类的资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