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在哪(赵一曼儿子陈掖贤)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滨江述怀》

这首诗是赵一曼女士在死前写给日本人的诗。诗词的后两句,赵一曼女士不曾吝惜她自己的生命,愿意将它献给祖国,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白山黑水指的是当时的东北大地。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像红花一样的国旗,插满祖国的大地。

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在哪(赵一曼儿子陈掖贤)(1)

赵一曼女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英雄模范之一。赵一曼被捕之后受到了严重的酷刑,而这种能够在极其煎熬的情况下,也不出卖祖国,不出卖党的英勇事迹,也得到了日本人的敬佩。时隔多年之后,日本大野泰治回忆道,赵一曼当时的惨叫声,让他终身难忘。

赵一曼,这一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党,对得起自己的信仰。却唯独辜负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她自己的亲生儿子。

赵一曼是从小就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子,在私塾学习的时候,成绩就良好。20世纪初期,正赶上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能够学到知识,就能够懂得大是大非。在姐夫正油脂的介绍下,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走向了一条爱国的道路。

1928年四月,赵一曼和陈达邦结婚,婚后不久后,赵一曼就怀孕了。在1929年二月,赵一曼在宜昌生下了一个孩子。可是在孩子仅仅一岁的时候,由于党和国家的需要,赵一曼不得不奔赴前线,只得把孩子托付给自己丈夫的大哥家抚养。

小小的孩子就这样颠沛流离地来到了上海。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女士牺牲了。临死之前,她将手中的纸递给了日本军人,托他们把这些传给她家乡的儿子。之后年仅31岁的赵一曼女士永远躺在了她最爱的那片白山黑水之中。

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在哪(赵一曼儿子陈掖贤)(2)

这也就是我们曾经在课本上学过,赵一曼女士留给儿子的遗书,其中包含了对儿子浓浓的期盼。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而作为女英雄的后代,到底拥有怎样的人生呢?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赵一曼女士留在人间唯一的血脉,她的儿子陈掖贤。

1.陈掖贤的早期经历

1929年1月20,陈掖贤在湖北宜昌出生。那天是列宁逝世五周年的纪念日,所以赵一曼给他起的小名叫宁儿。宁又是安宁的意思,赵一曼女士也希望这个艰难困苦的时期能够赶快过去,希望自己的儿子和国家都能变得安宁。

陈掖贤小的时候母亲就因为党组织的需要离开了自己,奔赴到了抗日前线,在东北进行抗日斗争。小小的孩子被寄养在了大伯父家。这个时候你就要问了,那孩子的父亲呢?其实琴叶贤的师父陈达邦在赵一曼同志生产之际,被共产国际派到了法国进行工作。

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在哪(赵一曼儿子陈掖贤)(3)

夫妻两个人都因为国家的共产主义事业没有办法抚养自己的孩子,所以陈掖贤才辗转走到了上海的大伯父家。在这之后,1943年共产国际解放,陈达邦回到祖国。彼时已经联系不上赵一曼了,辗转之后得到了赵一曼已经为国捐躯,英勇牺牲后。

陈达邦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专员和其他女人再婚,又生下了几个子女。陈掖贤也想过到自己的生父家里去,但是在这个都是充满血缘的家庭内,他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外人。其他子女都是同父同母的,只有他一个人跟父亲的现任妻子,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感情也就不深。所以来往就逐渐变少了。

随着年纪的渐渐长大,陈掖贤的姑姑找到了他,而他的姑父就是鼎鼎大名的任弼时同志。在姑姑和姑父的努力下,陈掖贤被送入中国人民大学读书。陈掖贤非常努力地读书,希望自己也能像母亲一样,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

1955年,陈掖贤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了,毕业之后,陈彦娴辗转来到北京工业学院担任教师。此时,新中国已经解放,不需要再奔赴前线。正是国家百废待兴之际,发展国家就要优先发展教育,只有人们的思想启蒙了,国家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于是陈彦娴要把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学到的一身本事交给他的学生们。国家的经济情况逐渐好转,也开始为以前的一些革命烈士颁发抚慰金。

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在哪(赵一曼儿子陈掖贤)(4)

辗转之下,政府找到了陈掖贤,通知他去领赵一曼女士的抚恤金,但是这件事情被陈掖贤拒绝了。他为他的母亲感到自豪,同时他也拒绝了接受这笔钱财。

他觉得自己目前的收入上能维持自己的开销,而国家正值百废待兴之际,这些钱才更应该用在国家的建设上。母亲的英勇事迹流传下去就可以了,她并不想去接受国家给他颁发的这些钱财。

2.陈掖贤为何55岁时选择自缢,遗书有说明

1958年的时候,国家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陈掖贤到农村进行劳作。

1959年,陈掖贤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多了一个人就多了一张嘴,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让生活开支,变得更加繁重。而陈掖贤由于从小寄人篱下的原因,根本就不会合理地开支,自己的工资,加上陈掖贤拒绝了,为母亲赵一曼颁发的抚恤金,使生活一时变得青黄不接。

家里的财政支出经济出现问题之后,又因为工作的问题和妻子聚少离多。两个人都还十分年轻,难免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生活中经常磨出各种各样的火花,甚至吵到了要闹离婚的境界。最后,由于两个人都不肯让步,陈掖贤和他的妻子离婚了。

家里的财政支出经济出现问题之后,又因为工作的问题和妻子聚少离多。两个人都还十分年轻,难免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生活中经常磨出各种各样的火花,甚至吵到了要闹离婚的境界。最后,由于两个人都不肯让步,陈掖贤和他的妻子离婚了。

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在哪(赵一曼儿子陈掖贤)(5)

陈掖贤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加上童年阴影所带来的创伤,让他一个人一度非常的低迷。陈掖贤觉着还是有一个家比较好,不是在旁人的撮合之下,他和他的前妻再次复婚了。是为了让这个家变得更完整,也是为了让他们的女儿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毕竟陈彦娴小的时候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印象尤为深刻。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再承受这种苦难,所以他和他的前妻复婚了。

复婚之后,两个人又生下了二女儿。但两个人的感情却没有,因为女儿的到来变得很好。就算破镜重圆,还是会留下缝隙。而且正赶上了国民经济,更加低迷的时期。又多了一个女儿,反倒没有让这个家变得有多么的快乐。因为这就意味着又多了一张嘴,家庭支出变得更加沉重起来。由于产后护理不当,陈掖贤的妻子也生病了。一方面要顾着家庭的支出,一方面要抚养两个女儿,同时还要为自己的妻子看病。本来就已经拮据的生活,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虽然陈掖贤从小没有和他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他的父亲也组建了新的家庭。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哪有父亲能够真正做到对自己孩子的置之不理呢?看着生活拮据的儿子,父亲的内心也宛如刀绞。他带着孩子到食堂去吃了一顿红烧狮子头,本来不是一件什么天大的事情。但是这种特殊的待遇,是因为他是赵一曼的儿子,就是这样,得到了党的特殊关照,从小要强的陈掖贤并不是分情愿接受这份关怀。

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在哪(赵一曼儿子陈掖贤)(6)

这么久以来,各种事情对陈掖贤的摧残。童年被抛弃的阴影,融入不到亲生父亲的家庭,不幸的婚姻,和不能见到的女儿,一桩桩,一件件,鲸吞蚕食着陈掖贤内心最后的防线。陈掖贤越来越闷闷不乐,整天郁郁寡欢。后来到医院去检查,陈掖贤已经患上了忧郁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任何人可以说他矫情。这么多足够打击一个人心灵的事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可能所有的正常人都承受不住吧!

而这些异于常人的折磨,还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陈掖贤因为常年的抑郁,失去了教师的工作,他只能为了养家糊口,变成一名工人。首先身份上的转变,让他一时间接受不了。而工人所要做的体力劳动,要比教师远远多得多。体力上的转变也让他接受不了。陈掖贤的妻子还常年生病,在医院住院,家里的所有经济负担的担子都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生活变得更加的拮据,已经不是青黄不接了,甚至还会被饿上好几天都吃不上一口饭。

这些事情就算是一个正常人都接受不了吧?何况这个时候的陈掖贤已经患上了忧郁症,整个人的身心健康已经不再健康了。生活却仍然没有放过他,最终在1982年8月15日,陈掖贤在家中自缢身亡。结束了,他这困苦的一生。

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在哪(赵一曼儿子陈掖贤)(7)

他这一生是时代造成的悲剧,母亲是因为在抗战时代,不得已而离开了他。父亲的死更是因为当时那段黑暗的时期,也是成为压垮他精神的最有力的一击。后来的桩桩件件00散散的事情,也是时代条件下所造成的悲剧。但是烈士的子女毕竟就是烈士的子女。

他在选择自缢之前也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了遗书。望自己的子女也不要以烈士的子女自居,不要给自己的国家和党添麻烦。自己选择要离开了这个世界,却还是把最温柔的一面留给了自己的子女和自己的国家。

如果有来生的话,希望陈掖贤先生可以生活在现在的盛世,在一个圆满的家庭中,安宁的长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