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身份证丢失补办要几天(丢了身份证怎么办)
原创: 江苏广电融媒中心 江苏新闻
11月26日,江苏公共·新闻频道20:05,江苏首档大型改革政策解读节目《黄金时间—改革政策e解读》关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创新人口服务管理”!
如今出行离不开身份证,
一旦在外地丢了身份证就寸步难行!
在江苏,
这个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江苏省内身份证的补领换领已经在全省通办。
只要带上合法证件,
如居住证、驾照、护照等就可以搞定!
在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
江苏的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也在朝着精细化人性化的方向不断创新,
所带来的的便利远不止这一个!
居住证“含金量”的进一步提高,
15分钟办事圈一站式服务方便老百姓
互联网 户政让群众少跑腿
……
围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创新人口服务管理”,《黄金时间》邀请到:
- 江苏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 孙志高
- 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支队长 殷志强
以及特约评论员田伯平、李晓愚共同进行解读。
1
建立统一规范的户口迁移制度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江苏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江苏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 赵忠俊:早在2002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全面打破沿袭几十年的城乡二元户口登记制度。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部署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以来,我省户籍制度改革加速推进。省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提请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国家〈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意见》和《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文件,形成了既符合国家制度要求,又具有江苏特色的政策体系。有力有序推进全省户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
户籍制度改革
关键在“人的城镇化”
江苏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 孙志高: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务工,二元的户籍制度阻碍了他们在城镇落户、享受公共服务。2013年,中央专门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并把到2020年实现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作为重要任务来部署安排。2014年我们江苏提出到2020年实现800万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到去年年底已经实现了620万左右的人口落户。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享受更多更好的城镇公共服务,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要求。
准入 积分
南京户籍新政 “胸怀”更宽广
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支队长 殷志强:2014年底,南京市出台了通迁实施意见,打破了市区与五县的户口迁移壁垒,标志着我市户改工作的开始。
2016年底,出台了“1 2”文件,即南京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准入办法和积分办法,这构建了南京市的户籍制度改革的主体框架。2018年,根据市委一号文件的指示精神,我们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出台了人才落户新政。2019年初,根据国务院大督查的工作要求,我们修订了积分落户办法。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我市户籍人口数、城镇化率明显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放宽落户条件
详解江苏13个设区市落户政策
江苏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 赵忠俊:目前,全省各地落户政策是基于“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就业”这两个条件来设置的。全省13个设区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第一个层次是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南京、苏州2市实施积分落户政策,申请落户人员对照标准,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后,申请人及其配偶、子女就可以在当地落户;
- 第二个层次是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至500万之间的无锡和常州2市,对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就业”的,分别设置了参加社保年限不超过5年的条件,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及其配偶、子女可以在当地申请落户;
- 第三个层次是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下的其他城市,只要符合“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就业”基本条件的,本人及其配偶、子女都可以在当地落户。
落户政策不能“一刀切”
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和承载能力
江苏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 孙志高: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和产业向特大城市,超大城市集聚的势头非常明显,导致了这些城市产生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稀缺、城市运营成本和生活成本过高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情,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针对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超级城市,要求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建立积分落户制度。2014年我们省也制定相关具体意见,鉴于南京、苏州的常住人口规模都超过500万,它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相应的积分落户制度。积分落户应该说面向所有符合要求的人群,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有一定倾斜,同时对于普通劳动者,符合要求也可以申请落户。
仅靠两项指标
42个月即可迈过南京积分落户门槛
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支队长 殷志强:申请积分落户南京的必备条件有一下三个:持有居住证;正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且累计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不少于24个月;无严重刑事犯罪记录。我们重在居住和缴纳社保。打个比方,如果你没有其他积分,光靠合法稳定的居住或者累计缴纳社保,换算下来42个月,就能达到102分,就可以在南京落户。
2
畅通各群体落户渠道
这些人才可直接落户南京
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支队长 殷志强:从2018年3月开始,南京进一步放开学历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落户限制,实施人才落户新政。对于40岁以下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三级以上技能水平和中级以上技术水平的人才,实施“先落户后就业”。
江苏放宽退休回原籍准入门槛
江苏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 赵忠俊:据我省现行政策,因国家建设需要到外地工作的退休人员申请回原籍落户的,可以申请在本人合法稳定住所处落户;无合法稳定住所的,也可以在城镇地区直系亲属或兄弟姐妹合法稳定住所处落户。
父母投靠子女怎么落户?
迁入条件已放宽
江苏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 赵忠俊:我们在《江苏公安机关深化人口服务管理“放管服”十项措施》中,进一步放宽了父母投靠子女市外迁入条件,父亲年龄超过60周岁或者母亲年龄超过55周岁的,以及已退休人员,可以投靠城镇地区成年子女家庭户口。80周岁以上老人自愿投靠成年子女,不受被投靠人是否为家庭户口限制。
江苏推出惠侨政策
简化华侨恢复户口登记手续
江苏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 赵忠俊:江苏现有200多万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华侨来往境内频次增多,没有国内户籍导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致使他们在融资、申请驾照、办理银行卡、交通出行、就医看病等方面遇到诸多困难,所以我们推出了惠侨举措。江苏籍华侨申请恢复户口仅需提供本人书面申请、有效护照、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居留认证或者国内公证机构出具的国外居留证明公证,以及原户口注销档案资料等材料,可以在在本人合法稳定住所、直系亲属处或者单位集体户恢复户口的;无上述落户地址的,可以在原户籍地社区集体户恢复户口。这一举措全面简化了江苏籍华侨申请恢复户籍手续。
创新人口服务管理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江苏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 孙志高:2013年,《江苏省流动人口居住管理办法》印发实施,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标志着实施了近20年的暂住证制度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用居住证替代原来的暂住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区别却很大。从称呼上看,居住证制度强化了“居民”和“居住”的理念,淡化了“户籍”和“暂住”的概念,有利于消除“暂住”歧视,增进流动人口对居住地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本质上看,传统的暂住证制度,其出发点主要是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对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应尽的义务做了较多规定,但并未赋予相应的各项社会权利,而居住证是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居住和享有居住地公共服务的有效证明,进一步强调了保障合法权益,促使更多的公共服务惠及流动人口。
居住证“含金量”将进一步提高
江苏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 孙志高: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覆盖常住人口,2016年江苏出台了《“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17年又进一步出台了《“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清单》,这在全国都是具有独创性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江苏已经发放居住证将近2600万张,接近全国总数的一半。截至2018年,全省保障150万随迁子女在城市享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异地就医、就地结算达到150万人次以上,异地就业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超过64万人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城乡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保、住房等民生领域短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来拓展居住证的享受公共服务项目和内容。
15分钟办事圈
一站式服务方便老百姓
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支队长 殷志强:根据放管服的要求,从今年1月1日起,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设“一站式”窗口,也就是说派出所的户籍窗口可以办理户口、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和居住证业务。现在全市除区分局户政大厅外,还有100多个派出所窗口也可以受理业务。这些“一站式”窗口编织成一张便民服务的网,让老百姓无论身处何地,15分钟内都可以到达一个受理点办理。像我们现在在江苏广播电视台,如果想办个身份证业务,周边的新街口派出所、鼓楼派出所、华侨路派出所、玄武门派出所都可以办理,不用再必须跑回户籍地办身份证了。
互联网 户政 让群众少跑腿
江苏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 赵忠俊:2017年,我们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将申报、注销、迁移、信息变更更正、出具信息证明等6大类36项户口登记业务全面上线“公安微警务”,群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在网上申请办理。2018年,省公安厅出台的人口服务管理“放管服”十项措施,又对进一步推进“互联网 户政服务”提出明确要求,推动户政业务“全面上线、全程在线”,逐步实现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网上办理、进度查询等功能,提供工作时间在线咨询服务。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注明来源 江苏新闻(jstvjsxw)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