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的两种结局(真相是主人公被算计了)
时隔多年,《禁闭岛》仍旧为观众津津乐道。这部电影可观性确实不错,但同时也是一部马丁·斯科塞斯自作聪明的电影。从2010年公映开始,电影就一直争议不断,由于其过于开放的结局,出现了诸多版本的猜测(大概可分为阴谋论和精神病论)。有争议就有传播量,因此吸引了大批观众对这部电影趋之若鹜。
从电影筹备之时,马丁对这部影片的期望值便很高,他说“我一直想尝试悬疑味道比较浓烈的电影,虽然我很喜欢讲述那些地下帮派的故事,但我确实也在寻找另外的可能性,在拍摄完纪录片《闪亮之光》之后,我觉得我应该再接再厉,继续尝试其他类型的电影,正好那时候我看到了《禁闭岛》,因此立马就把本片的拍摄提上了议程。”可见,这部电影在马丁看来是他固有风格的转型之作。
《禁闭岛》拍摄完成后本打算于2009年年末上映,但是由于奥斯卡评奖的癖好——往往对离评奖期近的电影伸出橄榄枝,因此,导演马丁心怀着角逐奥斯卡的雄心,将这部片子的公映时间延续到了次年的二月份。奥斯卡评选从2004年开始由三月份末改为了二月份末,之后的几年中,除了特殊情况改变日期,几乎都是按照这个时间点举办。二月份上映最成功的例子是《沉默的羔羊》,当年这部电影横扫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几项重要大奖,可以说在奥斯卡评奖史上这类将多项重要大奖囊括怀中的电影十分少见。《禁闭岛》有效仿《沉默的羔羊》之嫌。
可惜的是,《禁闭岛》上映之后获得观众叫好不少,但是在影评人的眼中,着实一般。电影不仅仅没有获得奥斯卡重要奖项,连提名都没有,可以说,完全不受奥斯卡待见。其他美国重要电影展同样将这部电影打入了冷宫(如金球奖)。土星奖和青少年选择奖是垂青这部电影的屈指可数两个影展,但除了青少年选择奖颁了一项最佳悬疑电影男演员给莱昂纳多,其他奖项也都止步于提名。可以想见,当时满怀期待的马丁老头看到《禁闭岛》在影评人眼中一文不值,心中该有多憋屈。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根据各类影评众说纷纭的猜测,我便明白了为什么这部电影会被电影展的评委无情打入冷宫。一部电影适度地给予开放性的结局是件很好的事情,可以让观众反复回味,但是当结局过分开放,或许反而会引起一种认为电影无意义的不适感。一部电影在观众群中各说其话,想必在各大影展中评委的眼里也是如此。
这部电影一般来说大家可以解读成两种结局,一种是主人公泰德的确是联邦法警,此次去禁闭岛查案却被岛上人用阴谋把他置于精神病的境地;另外一种是主人公泰德正如电影结尾所写,本就是一个精神病,整部电影不过是大家陪他演的戏。后者是较为主流的观点,这种情况下,影评人们大概会将电影归为“泰德是精神病”的结局。这样一来,这部电影将变得毫无价值可言。
如果说电影所有的戏码都是一个精神病的想象,那些布置的可疑人物不过是他的幻觉,那么电影所呈现的就变成了一场闹剧。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胡思乱想又有什么深度可言?电影的悬疑性的确值得称赞,但是最终主人公精神病的真相,让一切的铺垫和悬念都毫无意义。导演马丁如果在电影结尾有稍稍的暗示,告诉观众,最终主角泰德是被一个巨大的阴谋陷害,相信了他是精神病的事实,那么这部电影的深度会强化不少。导演马丁为了制造悬疑,将结局设置的过于开放,其结果必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份冲击奥斯卡的熊熊之火也因此被浇灭。
阴谋论倾向的七大疑问于是,我个人来解读这部电影更愿意用阴谋论的视角,即真相是主人公被人算计了。
首先,我需要推翻泰德是精神病患者的结局,这里有几个疑问,如果泰德是精神病的话,是无法解释的。第一,为什么泰德在询问工作人员时,格兰米亚会撒谎?我不相信这个情节在电影中毫无意义。第二,假如泰德妻子是被开枪打死的,为什么他开始时梦到的场景都是燃烧,而且妻子背部还被燃烧成了黑炭?难道这不是在暗示妻子的确是被烧死的吗?第三,泰德审问病人卡恩斯夫人时,为什么卡恩斯夫人将查克支走,写纸条让泰德跑?为什么泰德询问的两名病人听到雷德斯的名字都战战兢兢,甚至还否认认识?第四,为什么泰德在C区遇到诺伊斯,诺伊斯会让他不要相信任何人,赶紧离开这里,否则永远出不去?第五,泰德见到的真瑞秋又是怎么一回事?第六,悬崖上掉下去的那个人是谁?第七,伪装成查克的希恩医生为什么在小屋中对泰德说,泰德是被禁闭岛上的人用阴谋骗上来的?
这七大疑点揭示了故事真相。假如泰德是精神病,那这些悬念的设置将毫无意义。对于马丁这样的大导演来讲,他不可能设置这种对情节发展毫无意义的悬念。如果为这部电影布上阴谋论,便迎刃而解。
真实故事的梳理为了解答这七个疑问,不妨先把故事的真实情况梳理如下。
泰德和妻子本来住在湖边小屋中,没想到,维修工雷德斯纵火将泰德妻子烧死。当时泰德不在家,幸免于难。雷德斯逃跑之后,又犯下罪行,他烧了一栋楼,杀了两个人,被登在了报纸上,让泰德看到了他。之后雷德斯进了监狱,继而转移到了禁闭岛上,消息全无。
多年后泰德在戴德姆监狱遇到了犯人诺伊斯。多年前诺伊斯为了钱,同意与禁闭岛组织合作——做精神药品实验,可谁知道,该药品让人脾气暴躁,导致诺伊斯将他的教授杀死。之后他在禁闭岛上囚禁了一年,被放了出来。诺伊斯刚出来两周就在酒吧捅死了三个人。在法院判决时,诺伊斯宁愿被电死,也不去禁闭岛。于是,诺伊斯被关在戴德姆监狱后,告诉了泰德禁闭岛的真相。泰德此次前来禁闭岛,就是借着瑞秋失踪案来调查禁闭岛的人体实验,然后公之于众。
那么,泰德对禁闭岛的调查引起了禁闭岛长官哪些警觉,以及是如何策划反扑的?
禁闭岛上的长官对雷德斯进行了人体实验之后,让全岛人进行保密,否则会有极大代价。医生瑞秋意图揭露真相,遂遭迫害,并判定为了精神病人。瑞秋没有放弃将真相公之于众,千方百计,终于逃离了监狱。禁闭岛上的人们搜寻无果后,便将瑞秋定义为了落水而死。很快,岛上的长官听说法警泰德要来调查,于是,希恩医生伪装成了泰德助手查克,对他进行监视。
关于瑞秋的失踪,他们早有策划,用另外一个女人扮演瑞秋,并且还编造了一个瑞秋河边杀害自己孩子的故事。潜伏在泰德身边的希恩很快发现,泰德来此目的并不止于瑞秋失踪,而是要调查禁闭岛上的人体实验。就算他们最终将瑞秋找到,泰德也无意离开此地。
于是乎,禁闭岛上的长官便启动了第二个方案,让泰德成为精神病人。这个方案从泰德初次见到希恩便有了埋伏。当时泰德在船上发现自己明明放在衣服里的烟找不到了,希恩给了他一支。这里可以想见,泰德的烟被人偷走了,而希恩给他的那一支烟是有致幻药物在里面的。在禁闭岛上,泰德抽了许多这种致幻烟,并且还吃了医生递给他所谓的“阿司匹林”,导致他的幻觉越来越严重,从开始梦中见到妻子,到后来在现实中就能看到妻子和他对话。与此同时,禁闭岛上的医生不断给他灌输关于瑞秋河边杀孩子的故事,再加上泰德本来就有战争后遗症,因此,当泰德冲上灯塔,被医生告知他其实是个在这里呆了两年的病人,严重的幻觉让他不得不怀疑自己,并且把自己的幻想信以为真。
问题解疑基于以上事实,或许我们可以解答开始时候提出的七个疑问了。
第一个疑问,格兰米亚的谎言。在泰德询问工作人员关于瑞秋的事情时,看守瑞秋的格兰米亚明明去了躺厕所,却口口声声说自己一直把守着。当他说出真实情况时,卡利医生急了,强调了“规则”二字。可以见得,格兰米亚说谎是为了逃避因为违背规则受到长官的责罚,因为瑞秋确实存在,也确实逃走了。而卡利医生口中的“规则”,正是瑞秋遗留下的纸条“第四条规则,谁是六十七号?”中的“规则”。“规则”二字出现过很多次,可以见得,大家对这条规则是讳莫如深的。真实情况是,六十七号就是被做人体实验的雷德斯,而所谓的第四条规则,就是一条让所有人对六十七号人体实验保密的规定。而关于第五个疑问,瑞秋当然是真实存在的。
第二个疑问,泰德梦中的妻子为什么会被烧死?这个很好解释,因为妻子本来就是被雷德斯纵火死的。之后泰德幻想出的妻子被开枪打死,不过是致幻药物以及医生用瑞秋故事对他潜意识的影响所致。
第三个疑问,病人卡恩斯夫人的纸条。这个岛上所有人都知道人体实验的阴谋,卡恩斯夫人也不例外,所以让泰德跑。另外,当泰德问起雷德斯时,病人们都面露恐慌,全身战栗,甚至卡恩斯夫人否认认识,可以见得,雷德斯做人体实验时的情形,被大家都看到了,并且十分可怕。至于第四个疑问,C区诺伊斯的忠告出发点和卡恩斯夫人是一致的。
第六个疑问是悬崖掉下去人的身份。在这个片段之前,泰德在同查克调查墓地过程中,告诉了查克关于雷德斯消失于禁闭岛的事情,并说出了自己对人体实验的猜测。真实身份是希恩的查克立刻警觉。他为了不让泰德调查雷德斯案,故意引导泰德趁着停电,前往C区找雷德斯,以此来佐证其实禁闭岛上没有雷德斯一人,让他放弃对雷德斯的调查。而这个时候,雷德斯其实已经被人从C区转移了出去。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泰德到C区没有受到任何阻拦,虽然没有找到雷德斯,却意外地见到了诺伊斯。当他从C区出来,查克立刻迎了上去,并且还拿出一张入院记录,称没有关于雷德斯的记录,企图再次证明雷德斯不存在的事实。然而,泰德并不在意那张入院记录,而且坚持要去灯塔。这个时候,泰德对查克的身份有了怀疑,查克几番要求跟着,几番劝说他不要前往灯塔,但泰德不让他随同,毅然独自前往灯塔。当泰德一个人去了悬崖边上时,看到了查克经常抽的那支烟落在崖边,而悬崖下有一人摔死。他以为是查克摔死了,其实是查克将雷德斯推下悬崖,意图毁尸灭迹。悬崖掉下去人的身份必然是雷德斯无疑。
第七个疑问,查克在小屋中称泰德被禁闭岛上的人算计了。这个情节很容易理解,因为泰德对卡恩斯夫人调查时,发现卡恩斯故意将查克支走,让他赶紧跑。这个时候,泰德对查克产生了怀疑。查克为了取得泰德的信任,因此说泰德是被骗到禁闭岛上的,根本没有瑞秋,是禁闭岛人们要暗害他们。查克以此来撇清自己和禁闭岛的关系。
故事的意义所在
从泰德开始进入禁闭岛满怀信心调查真相,到后来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一个人对现实与幻想的认知是十分发人深省的。到后来,泰德推翻自己的人生,而去相信医生对他潜意识中的致幻,看来一切事实都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之上。有许多事情,一旦我们相信它存在,无论它有多少虚假的漏洞,我们都可以忽略不计,千万百计为这些事情辩护;而假如我们不相信这些事情的存在,无论它是多么千真万确,我们总会吹毛求疵,找出虚假的东西来维护我们的立场。
眼见的不一定是事实,被证明的也不一定是事实,电影故事对事实的定义完全出于唯心论调,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原来因为我们相信,才有事实可言。整体来说,这部电影出发点很好,可惜由于导演对电影结局处理的欠缺,让这部电影不受影评人待见,实在是影史上的一大憾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