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露天电影(童年记忆之三十)

80年代露天电影(童年记忆之三十)(1)

小时候,乡下孩子最大的娱乐就是看露天电影。那时每个乡镇都配有一个专职电影放映员。记得我们乡镇的放映员大人称呼他栋儿,姓孙,话不多,给人的感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一个字:酷。上头一旦来了新影片,他就扛着放映机一个一个村去放映。每个村一个月大约能排上两三场新电影。这样一来,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跟他混得眼熟。因为是快乐使者,他在我们小孩眼里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很多小伙伴儿时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当一名电影放映员。

露天电影场一般搭建在村部。通常,两根长长的竹竿一竖,银幕四个角的绳子一拉,一只高音喇叭升挂到竹竿的顶端,一个简易的露天电影场便搭建好了。

尽管那时人小,对电影的胃口却很大。除了在本村村部看,还要去别的地方赶场。只要听说隔壁或附近的村有电影放,我总是像个小跟屁虫一样跟着村子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去,尽管去别的村里看的影片基本上都是重复的,我却总是乐此不疲。有时要摸黑走两三公里乡间小路,赶到放映点,场地上已是一片黑压压的人群,这时同去的哥哥姐姐们就在后边找一个地势高的地方将就着看。我呢,常常拉一个小姐姐绕到前侧见缝插针地往中间挤,然后像拱卒一样一步步慢慢拱到前面,离银幕近一些,人影大,声音也大,觉得这样才够刺激。

80年代露天电影(童年记忆之三十)(2)

七八岁时看的电影都是诸如《地道战》、《地雷战》《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平原作战》、《闪闪的红星》之类的清一色的战争题材。里面的小孩个个都是机灵鬼,超勇敢,不是给新四军送信,就是给八路军放哨,或者和鬼子周旋,掩护解放军的大部队转移;即使是落入鬼子的魔掌,小机灵鬼们一个个都是面不改色心不跳。

印象最深的一个片子就是《闪闪的红星》。这个片子采用的是倒叙手法,在放演员表的时候,穿插着激昂高亢的主题曲:“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心窝,红星是咱工农的心,指引我们去战斗。”影片开头,在长镜头打出的崇山峻岭中传出一个画外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阶级压迫的苦水里开始,在阶级斗争的烈火里度过的。说起来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接着穿着补丁衣服的小主人公潘冬子出场,才七岁的他正在深山里和小伙伴春伢子一起砍柴,忽然听到远处有枪声传来,冬子兴奋地说:“红军就要来了!”边说边舞动着手里的砍柴刀,“等红军来了,我们一起推翻土豪胡汉三。”

80年代露天电影(童年记忆之三十)(3)

当电影放到医生给重伤的冬子爸爸取出子弹这一幕时,冬子激动得热泪盈眶,并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打白狗子,叫他们也淌血,淌很多血,替爸爸报仇。”这时站在一旁的吴叔叔赶紧纠正说:“不,不只是替爸爸报仇,还要替天底下所有受阶级压迫的劳苦大众报仇。”冬子坚定地点了点头。不久冬子爸爸要随主力红军转移,临行前,他对冬子妈说:“冬子妈,我这一走孩子就全靠你啦,孩子是革命的根芽,要顺着革命的路子走,按照革命的需要长啊。”

后来,冬子爸爸打了胜仗回来,看到已经成为了红军战士的冬子时,兴奋地对他说,“记住是党把你拉扯大的,你前面的路还很长,以后每走一部都要回头看一看,看看是不是走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

整个电影讲的是组织如何把一个受阶级压迫的儿童一步步培养成了一个坚强勇敢的红军战士。记得看到影片中冬子妈妈被白匪活活烧死那一幕时,我替冬子难过得喉头哽咽,泪如雨下;同时又对冬子的坚强勇敢佩服得五体投地。

80年代露天电影(童年记忆之三十)(4)

多年后的今天,在网上重看这部电影,觉得它是那样概念化和脸谱化,一点也不真实,更不用说有什么艺术性。可当年我幼小的心灵为什么会被深深打动呢?还有影片中那首插曲《映山红》,它的歌词和旋律让儿时的我觉得是那样唯美,美得入心入肺。完全漠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80年代露天电影(童年记忆之三十)(5)

大约十岁之前,我看的几乎都是这类战争片子,记忆里布满了枪林弹雨和报仇雪恨的影音。以至儿时的我一度天真地认为:电影都是讲腥风血雨的人民战争的,都是歌颂党领导劳苦大众闹革命得解放的。而且对影片中的故事和主人公由衷地觉得感动和佩服。

长大后从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里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想起儿时这段观影经历和内心体验,深觉意味深长。

80年代露天电影(童年记忆之三十)(6)

直到八十年代初,看到张瑜、郭凯敏主演的《庐山恋》这部影片以后,才知道原来电影也可以讲爱情,讲普通人的温情脉脉的生活,而不只是讴歌革命,鼓励牺牲,赞美死亡。 这大大地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逐渐开启了我对电影艺术的真正的审美体验。

《庐山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侨居美国的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回国观光,在庐山巧遇有志青年耿桦,短短几天相处便产生了感情。随后耿桦受牵连被审查,周筠也郁郁离开。“文革”结束后,已是清华研究生的耿桦在庐山和周筠重逢,不愿再分开,彼此约定婚期。耿父得知周筠身世后,断然拒绝这门婚事……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两位老相识最终在庐山会面,冤家变亲家,有情人终成眷属。

80年代露天电影(童年记忆之三十)(7)

后来才知道,《庐山恋》被誉为新中国第一部爱情片,上映一周,全国有5亿人观看。饰演女主角的演员张瑜,因此获得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这部电影还创造了吉利斯记录,可见当时观众对这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影片的喜爱。后来,又有《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月亮湾的笑声》、《好事多磨》、《春苗》等一系列回归生活回归人性的影片相继面世。

80年代露天电影(童年记忆之三十)(8)

这些生活气息浓郁的电影,每一部都令我沉醉痴迷。不少影片我看了不下三遍。像刘晓庆,陈冲,李秀明,丛珊,潘虹这些著名演员,都是我儿时的偶像,她们天真清纯的面容就像是一个个邻家大姐姐。我将她们的剧照从爸爸订阅的《大众电影》上撕下来,小心地张贴在房间墙壁上。

长大后才知道,八十年代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崭新时代,人们用“大河上下,百舸争流!长城内外,万象更新!“来形容这个生机盎然的伟大时代,影视作品自然也是这样。

这实在是儿时的我最大的幸运。

6

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