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将迎来高铁,聚焦高质量发展黑龙江历经十年叫响

黑龙江将迎来高铁,聚焦高质量发展黑龙江历经十年叫响(1)

新华网哈尔滨11月8日电 今年是黑龙江高铁网建设第十年。2012年12月1日,黑龙江开通运营全国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十年来,哈齐高铁、哈牡高铁、京哈高铁、牡佳高铁陆续开通运营,通车里程从无到有,从81公里到近1400公里,高铁站从黑龙江省内几个站到几乎覆盖全省大多数县区,高铁成环不仅构建省内沿线地市“朋友圈”,还延伸到大连、北京,畅通了我国南北物流、人流大通道,为促进东北振兴作出巨大贡献。

黑龙江将迎来高铁,聚焦高质量发展黑龙江历经十年叫响(2)

高寒高铁人气旺

家住黑龙江省鹤岗市的王婷婷,大学毕业后在辽宁工作,自从2012年哈大高铁开通运营以来,她经常在节假日乘坐高铁到佳木斯,然后由家人从佳木斯火车站接回鹤岗家中,整个里程用时5小时左右,比过去缩短了一半时间。王婷婷说:“有了哈大高铁,大大节省了我在路上的时间,能早一点见到我的父母,每次回家我都特别兴奋。”

跟王婷婷不同的是,在哈尔滨做木耳生意的李诚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四年前由于拓展业务的需要,他带领团队来到哈尔滨,从此在哈尔滨和牡丹江之间通勤成了他和伙伴生活的一部分。幸运的是,他们不久就赶上了哈牡高铁开通,这条新开的线路不但保证了物流快速、直达,人员往来也更加顺畅、便捷。

近年来,黑龙江省高铁网日益完善,省内多条高速铁路陆续开通运营,哈大高铁成为纵贯南北的主轴。目前,经由京哈高铁,可以联通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主要城市,通过中转换乘通达国内所有高铁城市。

作为中国最北端的省份,黑龙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极端的气候曾被认为与高铁无缘。然而,随着2012年哈大高铁建成运行,“高寒高铁”在黑龙江大地上逐渐延伸成网,组成了中国最北省份的“高铁经济圈”。

科技赋能的高寒高铁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高寒地区,在冬夏温差高达六十摄氏度的环境里,铁路建设和安全运行遭遇严峻考验,经过反复论证、多次尝试,最终依靠科技赋能成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

据铁路施工方的负责人介绍,为了克服地面冬季冰封、夏季酷热的热胀冷缩,他们创造性地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在路基冻结深度范围内填筑非冻胀性填料,在路基坡脚两侧设置“保温层”,对路基起到保温作用,有效防止了冻胀变形。

同时,为了确保混凝土供应不受低温影响,针对东北地区冬季严寒的特点,他们在桥梁建设之初对混凝土拌和站集料仓实施全封闭建设,还设置了地暖和温度监控系统,保证室外温度在零下30摄氏度时,混凝土能够正常供应。

铁路建成后,对于以250公里时速运行的高铁动车组来说,其维修保养、车体防寒都是极大挑战。为提升动车组耐寒能力,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对车体进行16个重点项目防寒改造,保证动车组能够适应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同时,采用“自然灾害及异物监测系统”进行风雪灾情预警,在高铁沿线设置了多个监测站,可以提前预判风速、雨量和积雪厚度,确保第一时间让动车组在险情前“止步”。

如今,哈尔滨至伊春高铁正在加紧建设,这条穿越多年冻土区的高速铁路,将在借鉴过去高寒高铁建设经验的同时创新方法,为我国冻土地段钻孔桩施工等积累宝贵经验。

黑龙江将迎来高铁,聚焦高质量发展黑龙江历经十年叫响(3)

高寒高铁增活力

哈伊高铁之前,相继有五条高寒高铁开通运营,分别是2012年哈大高铁、2015年哈齐高铁、2018年哈牡高铁和哈佳高铁、2021年牡佳高铁,风雪严寒不再是高铁禁区,十年间高寒高铁依靠安全运营叫响了品牌,加速了技术交流和人才流动,为东北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黑龙江省内高铁网越织越密。省内高铁已经形成哈尔滨至牡丹江、牡丹江至佳木斯、佳木斯至哈尔滨环线,将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等29个车站连结成环,全程1015公里,最快运行仅需6个多小时,实现省内高铁闭环,正式构建“二至三”小时经济圈,省内旅客出行实现公交化出行。

针对旅客出行需求,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不断优化调整高铁列车运行图,哈齐高铁动车组开行数量由每天20对增至30对以上,高峰时段每20分钟开行一趟,打造出的“一小时”旅游圈,催热龙江“周末游”“城际游”“高铁一日游”,有力带动沿途各地旅游经济发展,大庆湿地、杜尔伯特草原、连环湖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中的网红景点。

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东北小城七台河市知名度大增,相当长一段时间,车站客流高峰期每天始发旅客达到2900人,是开通初期的10倍。

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要通道,哈齐高铁形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大城市与省外大中城市交通联接的重要快速通道;哈牡高铁的开通,将沿线的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雪乡和镜泊湖等冰雪旅游景区串点成线,让游客一次性过足“冬味”瘾儿。

“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高寒高铁历经十年时间叫响品牌,不仅让黑龙江好景好物更便捷地展现在外界面前,还打通了黑龙江与沿线城市共享优质资源的通道,促进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字:颜秉光 才萌

摄影:原勇 张龙

海报:史峻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