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开场锣鼓怎样才能学谱(京剧锣鼓摇散板开头)

(摘自王 硕《京剧锣鼓知识与学习》)

 

京剧开场锣鼓怎样才能学谱(京剧锣鼓摇散板开头)(1)

正反[西皮]、[二黄]和[高拨子]的[散板]唱腔最常用的开头锣鼓有[大锣凤点头]、[纽丝]、[快纽丝]及[摇板长锤]等几种。这些锣鼓当中,除[大锣凤点头]是结构固定的锣鼓点儿,[纽丝]、[快纽丝]及[摇板长锤]都属于一个固定节奏型的自由反复结构。如[大锣纽丝],除了它的开、收部分是固定的,中间是“仓当七当乙当”这个节奏型的自由反复。这些开唱锣鼓的节奏鲜明,富于韵律,用以开导唱腔,与过门相衔接,自然贯穿,浑然一体。     

[大锣凤点头]    开

领[散板]的[大锣凤点头]有双楗和单楗挎板两种鼓板领奏形式,这个锣鼓虽然是开领散节奏唱腔的,但自身却具有严谨的节奏规范,打起来应有“板眼”概念的制约。它的形制较短小,节奏长度不到三拍,舞台应用非常灵便,是[散板]唱腔使用最多的开头锣鼓。舞台运用时,在打法上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情境来掌握锣鼓力度和尺寸的变化。尤其在伴奏那些唱、做并举的表演时,结合身段的特殊需要,打法上还要采取加锣、捂音等处理手法来凸现表演的节奏力度,如《失子惊疯》等戏中的打法就颇具代表性。     

[纽丝]   

上面谈过[大锣纽丝]除它的开、收部分外,中间是“仓当七当乙当”这个基本节奏型的自由反复演奏。因此,打法上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自由便利,再结合力度、尺寸上的变化处理,来伴奏人物开唱前的一系列身段表演动作。如观众熟悉的《盗御马》窦尔墩夜闯御营且唱且舞的“走边”,就是以[大锣纽丝]来伴奏的。需要说明的是,[大锣纽丝]开始部分与结束部分的打法本是相同的,都是“仓当才当仓”,演奏时在收结处节奏可适当撤慢一点,呈转散的趋势,以便疏导出[散板]唱腔的入头过门。   

如今鲜为人知的是在[大锣纽丝]之外还有[小锣纽丝]“当当令当乙令”,它也可以开领[散板]唱腔,如《清官册》“馆驿”一场寇准上唱[二黄散板]“马蹄踏破路旁草,不觉来到馆驿中”的上场锣鼓,过去就是用[小锣纽丝],后来才都改打[大锣纽丝]了。[小锣纽丝]已经绝迹舞台多年了,现在人们说到[纽丝],基本都是指[大锣纽丝]而言。其实从艺术效果上讲,[小锣纽丝]特有的表现个性也还是很有价值的。     

[快纽丝]   

听[快纽丝]锣鼓,会感觉好像是把[大锣纽丝]与[冲头]这两个锣鼓衔接在了一起,除它的开、收部分还有[纽丝]的意味,中间则是把[纽丝]“仓当七当乙当”的节奏型做了最大的简化,基本就是[冲头]“匡才匡才——”的形式了,给人以十分紧迫、急促的感觉。[快纽丝]多配合于人物情绪紧张、激越的表演,如《回荆州》“鲁肃劝帐”一段戏,鲁肃急急忙忙进帐劝谏周瑜时的上场、入帐动作,都是以[快纽丝]锣鼓伴奏的,与人物的即时情绪非常吻合。     

[摇板长锤]   

[摇板长锤]又名[撞金钟],它的形式“匡七七七——台七七七——”是根据[长锤]锣鼓“匡七台七”的基本形式衍化而来的,“七七七——”这个铙钹颠奏的音响使它很有特点。[散板]唱腔中,有一部分唱腔的鼓板伴奏是单楗挎板,板的击打是轻摇着,故有“摇板”之谓。但此“摇板”非唱腔板式之[摇板],[摇板]唱腔是1/4节拍,[摇板长锤]的“摇板”打的则是散节奏。在打法上其特点就是板的“摇打”和铙钹的颠奏。另外,在收结处它也与[长锤]不一样,[长锤]是以[夺头]收住,它则是以[单楗散板凤点头]做收结,接下去开领[散板]唱腔。[摇板长锤]作为上场锣鼓在舞台上应用比较多见,如《文昭关》伍子胥、《搜孤救孤》程婴等出场时都打[摇板长锤],一是他们上来都唱[散板],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此时都是心怀忐忑、情绪不安,[摇板长锤]的乐感特点最能予以恰当的配合与烘托。另如《空城计》中诸葛亮唱完“叫老军扫街道把宽心拿稳”一句[西皮散板]后,暗怀忐忑,缓步登楼,传统打法是用[大锣纽丝],白登云先生也改用了[摇板长锤],使锣鼓的伴奏更为细腻,有利于生动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流水板]和[摇板]、[快板] 的常用开头   

鼓板伴奏[流水板]和“紧打慢唱”的[摇板]都是单楗挎板,也都是1/4节拍(有板无眼)的节奏。所以,它们的开头锣鼓大致是通用的,最常用的有[单楗凤点头]、[闪锤]、[快长锤]和[抽头],不太常用的如[流水夺头]、[扎扎仓]([扎扎台])、[紧锤尾]等。   

[闪锤]也叫[拗锤],又由于它的重拍是在铙钹位上,与[长锤]相反(一般锣鼓的重拍都是在锣位上),故又名[反长锤]。[闪锤]的舞台利用率虽高,但它却只能开导[西皮]唱腔,开[二黄摇板]则必须要用[抽头](大锣、小锣皆可)或[单楗凤点头]。   

[快长锤]以[单楗凤点头]做收结,可以很顺畅地开领出1/4节拍的唱腔如[流水]、[摇板]和[快板]。[快长锤]的节奏非常紧凑,根据表演需要,“匡七台七”这一基本节奏的打法可长可短,它和[抽头](大锣、小锣)都可以作为唱上或唱下的上、下场锣鼓用。   

[抽头]也是[流水板]和[摇板]最常用的锣鼓之一,它与[纽丝]、[长锤]一样,打法上可以自由延展以便伴奏身段表演,[小锣抽头]的舞台应用更多一些。   

[快板]唱腔的开头以[紧锤]和[紧锤尾](又称[硬三锤])较为常见。它们的节奏紧迫,击打有力,对[快板]唱腔劲头、尺寸的层层推进能发挥有力的带动作用。如《斩马谡》诸葛亮所唱[西皮快板]唱腔,[紧锤]、[紧锤尾]、[快闪锤]变换其间,越催越紧,层次分明,乃是[快板]唱腔锣鼓运用的典型范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