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旅游业何时恢复(格尔木市出台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关于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格尔木市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实现生态资源优势向生态价值的有效转化,推动格尔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全州全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4月20日,格尔木市政府印发了《格尔木市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格尔木市将在现有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上,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原生态旅游和文化体验为主要发展方向,积极构建“一纵一横两点三核多业态”生态旅游发展布局,按国际化标准进行生态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888万人次,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总收入47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以上。申报创建2个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基本形成3条标志性生态旅游线路,初步形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青藏高原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为全力推进工作开展,格尔木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创建工作。重点提出实施“13383”工程。即:坚持一个顶层规划:将创建工作与“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明确创建工作任务;培育三大特色生态旅游片区:昆仑文化生态旅游片区、环市区生态旅游片区、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片区;建设三大核心生态旅游景区:梦幻盐湖景区、西王母瑶池景区、胡杨林沙漠景区;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分别为文化赋能旅游体验、资源保护利用、基础设施保障、旅游服务供给、旅游发展要素、乡村旅游振兴、营销宣传推广、人才队伍培养等八大提升工程;形成三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昆仑精品2日游、昆仑之巅3日游和昆仑自驾游大小环线。
该《方案》的出台实施为格尔木市推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将有效推动格尔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消费,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的有效转化,为全省全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格尔木市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
(全文)
为认真贯彻关于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格尔木市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实现生态资源优势向生态价值的有效转化,推动格尔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全州全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的通知》(青政〔2021〕56号)和《海西州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方案》(西政办〔2022〕23号)要求,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和两次视察青海时的讲话精神,紧扣青海省“三个最大”省情定位,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和生态环境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原生态旅游和文化体验为主要发展方向,按国际化标准进行生态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底线,注重生态教育,打造生态旅游产品,促进绿色消费,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的有效转化,为全省全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坚决扛牢生态责任,构建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推进生态旅游集约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
优化生态旅游布局。以生态旅游片区为依托,以生态旅游核心景区和线路为载体,充分借鉴国际和国内发达省份以及省州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按照全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标准体系,因地制宜,推动地域生态旅游特色化、品牌化、差别化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理念。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促进生态旅游与农业、工业、科技、教育、体育、健康等产业的交叉耦合,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综合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在现有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上,积极构建“一纵一横两点三核多业态”生态旅游发展布局,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10%,达到888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47亿元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以上。申报创建2个4A级旅游景区,全市4A级景区总数达到4个,创建3个3A级旅游景区;突出打造3条城际标志性生态旅游线路;争取打造2个文化特色鲜明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发展星级酒店2家,培育本土文创企业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3家以上,培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2个,民间工艺品加工基地2个。以服务游客为中心,努力推动旅游发展方式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的新动能全面形成,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大幅度增强,环境友好型、非资源消耗型的生态旅游理念逐步形成,初步形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青藏高原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重点任务
紧紧依托格尔木市独有的区位优势和特色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强化西王母瑶池、梦幻盐湖、将军楼公园、胡杨林沙漠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的整体策划包装,打造具有高原生态观光与休闲、户外运动、文化生态体验、冰川科考、峡谷探险等特色的生态旅游片区。
(一)坚持一个顶层规划
牢固树立“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服务为基”的发展理念,按照《格尔木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建设文化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一纵一横两点三核多业态”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引领指导创建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住建、林草、水利等规划编制时,充分考虑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所需要的项目、用地、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实现多规合一,部门协同。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
(二)培育三大特色生态旅游片区
一是昆仑文化生态旅游片区。依托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昆仑4A级旅游区、昆仑野牛谷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昆仑山口、玉虚峰等特有昆仑山脉构成的自然旅游资源,全面弘扬昆仑文化,突出精品化导向,加快推进西王母瑶池、昆仑文化体验中心建设,打造享誉国内外、彰显昆仑文化的研学旅行圣地和文化创意高地。依托昆仑山大峡谷、玉珠峰,重点发展峡谷探险、登山攀岩等产品,进一步优化玉珠峰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建设。深入挖掘沿线昆仑山门、无极龙凤宫、昆仑山死亡谷、昆仑山8.1级大地震遗迹等文化旅游资源,畅通昆仑文化生态旅游大小环线,打造唐古拉山镇生态旅游第一镇,通过融入昆仑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等要素,持续打造微景点、微景观,重点发展自然风貌观光、昆仑文化体验、民俗文化体验、研学旅行、体现“万山之祖” 的文化内涵,实现昆仑山旅游设施共享、线路联动、协同发展。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生态环境局
二是环市区生态旅游片区。整合市区周边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将军楼公园、胡杨林沙漠公园景区品质,积极加快长江源村、红柳村仁达合作社、金鱼湖民族风情园等高原特色乡村旅游点发展,重点打造格尔木国际丝路艺术公园、军事博物馆等特色生态旅游景区,修建游客服务中心、星级酒店、野奢营地、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常态化举办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节、FCRS环格大漠耐力赛、玉珠峰登山节等品牌赛事活动,努力营造历史文化吸引力强、民族文化特色浓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环境。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东城区行政委员会、西城区行政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生态环境局
三是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片区。依托察尔汗盐湖国家矿山公园、东台吉乃尔湖、昆仑山矿泉水公司等工业企业和景区,注重工业生产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将工业发展与文化旅游充分融合,优化工业旅游场所的旅游接待功能,积极推出千岛盐花、万亩光伏基地等旅游产品,全面展示钾盐、光伏、光热、风能以及锂资源等工业产品。加快推进盐湖雅丹自然风貌景区开放,重点打造盐湖康养小镇、昆仑盐雕国际博览园,将察尔汗盐湖丰富的盐资源打造成集参观精美盐雕艺术品、参与盐雕体验制作或购买衍生文创产品的盐上乐园。深度挖掘柴达木精神文化内涵,将资源开发展览展示与科普科教相结合,培育以参观、体验、创意为核心的新兴工业旅游点,开发集参观、体验、娱乐、科普于一体的工业旅游产品。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东城区行政委员会、察尔汗行政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生态环境局、通信建设办公室
(三)建设三大核心生态旅游景区
一是梦幻盐湖景区。充分利用“盐”资源,在满足旅游便利性、服务性、人性化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景观系统规划,打造以盐主题为特色的复合型高原生态旅游区。在70公里水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广场、停车场、景观大门设施、服务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打造盐沼迷城、5.34千岛盐花等景点,创造舒适、优美、卫生的旅游环境。重点开发建设盐湖康养小镇、昆仑盐雕国际博览园,推出盐疗、盐浴、盐雕、盐塑文创等文旅产品,打造观赏性与互动参与性俱佳的盐上乐园。开展工业节能和绿色标准化行动,发展盐艺、盐护肤品、工业生产参观、工业科普科教、科技体验与主题娱乐体验、盐湖最美婚照摄影基地等旅游产品,将梦幻盐湖发展成为生态游与工业游并举的4A级新型景区,引领国内盐湖旅游的发展。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察尔汗行政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生态环境局、通信建设办公室、中国铁塔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
二是西王母瑶池景区。紧密结合创建昆仑山国家公园和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要求,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创建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完善瑶池景区及沿线生态停车场、观景塔、环保厕所、用水及电力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提升景区游客接待能力,提高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能力水平。协调好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开发建设的关系,重点挖掘无极龙凤宫至瑶池110公里“百里画廊景观带”文化旅游资源,实施西王母瑶池景区基础设施修缮暨文化提升项目和昆仑山死亡谷自驾游大小环线道路畅通工程,完善沿线旅游道路、栈道、观景台等附属设施,积极融入苦修崖、野牛沟岩画、野马滩岩画等人文资源,构建完整的瑶池景区文化体系。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信建设办公室、市生态环境局、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格尔木市供电公司、市供水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中国铁塔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
三是胡杨林沙漠景区。以保护和发展区内胡杨林及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核心,充分发挥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积极打造胡杨林沙漠公园3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夯实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生态公园、汽车驿站、房车露营地、星级酒店、木屋营地、星空营地、观光栈道等休闲度假设施和业态,积极举办NODE星球戈壁嘉年华、啤酒节、音乐会、旅游演艺等互动性强的精品文化体验活动。支持发展越野骑行、越野赛车、滑道等沙漠生态旅游新业态。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西城区行政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生态环境局、通信建设办公室、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格尔木市供电公司、市供水有限公司、中国铁塔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
(四)实施八大提升工程
一是文化赋能旅游体验提升工程。深刻领会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文旅 ”融合发展来丰富文化旅游新业态、打造文化旅游新场景。保护好昆仑文化遗产,积极组建昆仑文化研究团队,深入挖掘昆仑神话、故事传说等民族、民间文化,积极打造一批抒写昆仑文化、昆仑神话和道教文化的研究课题和艺术作品。高品质编排以昆仑文化为主题的舞台剧,展现全市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以生动、形象的神话故事为原型,积极打造微景点、微景观,丰富景区内涵,高质量编撰旅游景区讲解词,讲好昆仑文化故事。突出昆仑文化元素设计城市文旅形象徽标,并将其广泛拓展运用到景区、宾馆、休闲街区、文旅产品等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和传承弘扬昆仑文化,不断夯实城市文化软实力。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制作一批融入格尔木地方标志性昆仑文化元素的文化旅游商品,实现文化创意、体育传统和旅游资源的有效嫁接,形成包含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研学、文化交流传播等为一体的昆仑文化产业体系。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城区行政委员会、西城区行政委员会、市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融媒体中心
二是资源保护利用提升工程。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强化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革命旧址遗址等资源的保护利用。重点建设将军楼设施提升工程、军事博物馆、大格勒乡窑洞遗址维修保护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努力营造历史文化吸引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环境。强化区域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对旅游发展的约束作用,落实生态旅游相关企业的环保责任,实施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科学合理确定景区游客承载量,严格评估游客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规范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行为,保障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家地质公园保护监测、展示利用以及道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和草原局、通信建设办公室、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格尔木市供电公司、市供水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中国铁塔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
三是基础设施保障提升工程。依托陆港建设,突出旅游集散功能,按照一级标准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1处。持续开通旅游专列、旅游包机航班。推进火车站、机场的旅游化改造,全面融入旅游元素,将机场和火车站打造成格尔木旅游的第一窗口。着力完善景区与高速公路有效衔接的旅游公路网,构建重点生态旅游景区与主干线之间的便捷交通网络体系。持续推进景区、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建设,畅通旅游“最后一公里”。完善景区内部小交通,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营造景观空间,完善游憩服务设施。畅通景区间的交通连接,挖掘自助旅游市场的潜力,加快318自驾车营地、台吉乃尔野奢文旅小镇建设,以及东台、乌图美仁乡和东出口3个自驾车营地等旅游建设项目。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加生态旅游科技内涵,推进旅游全产业链生态化、低碳化、智慧化发展。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生态环境局、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格尔木市供电公司、市供水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通信建设办公室、中国铁塔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
四是旅游服务供给提升工程。管好用好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智慧平台,配备VR或其他高新技术,加深游客观光体验度。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开展A级景区旅游厕所达标工程。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点内涵,建立灵活多样、美观大气的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引导标识,推动道路标识标牌、地图、电子导览系统的国际化。培育壮大文旅市场经营主体,引进国际国内战略投资企业,开展创意研发、品牌培育、渠道建设、市场推广等合作。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建设。在全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三星级以上宾馆及旅行社配备双语从业人员。实施绿色旅游引导工程,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民宿客栈等各类生态旅游企业开展绿色发展示范。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
五是旅游发展要素提升工程。从促进旅游餐饮业态、旅游住宿业态、旅游购物业态和生活休闲业态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升旅游要素供给,促进旅游消费水平提升。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和引导以牛羊肉、枸杞、藜麦等乡土时令物产作为主要食材,开发地方特色菜,重点加强绿色饭店认证和管理,逐步在重点生态旅游景区普及绿色饭店。鼓励发展主题酒店、度假酒店、生态农庄等多元旅游住宿业态,以各景区特点为基调,发展特色民宿、野奢营地接待,使游客体验当地民族风情,更加亲近自然和本土文化。突出强调文旅消费的高品质,融入生态元素,引导开发广达滨河新城“昆仑天街”、方程赛车赛事城、儿童公园等特色娱乐休闲项目。开发盐产品、昆仑玉、枸杞、民族手工艺品、保健品等特色化、系列化、品牌化的生态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能人携带技艺、产品进入文化旅游景区展示销售。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与有关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东城区行政委员会、西城区行政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农牧和乡村振兴局
六是乡村旅游振兴提升工程。重视生态旅游的扶贫带动作用,依托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长江源村生态小镇、察尔汗文旅康养小镇、郭勒木德镇民族小镇、金鱼湖民族风情园、乌图美仁乡新能源小镇等有文化印记、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文化小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农(牧)家乐、果蔬采摘、农活体验、农事节庆、乡村摄影、乡村民宿、草原风情、特色种养殖等新型业态。指导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村申报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农副土特产销售中心、供水供电设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消防设施以及环境整治等建设。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东城区行政委员会、西城区行政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市生态环境局、消防救援支队、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格尔木市供电公司、市供水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通信建设办公室、中国铁塔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
七是营销宣传推广提升工程。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生态立省的灵魂,以昆仑文化为核心IP,初步打造集形象、产品、场景、线路、商品、节庆于一体的产业 IP 生态矩阵。组织办好格尔木昆仑文化旅游节、FCRS方程赛车、环湖赛格尔木段赛事、玉珠峰登山节、NODE星球戈壁嘉年华等重点节会赛事活动,发挥集聚效应、传播效应、带动效应,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吸引商团、新闻媒体、旅游团体,借此拓宽宣传途径,提升国际影响力。积极参加省内外文化旅游推介会、博览会、旅交会等,扩大“山宗水源格尔木∙高原梦幻盐湖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短视频等新平台,实施旅游精准营销。强化机场、车站等交通场站、户外广告牌旅游宣传,不断扩大格尔木生态旅游宣传覆盖面,提高格尔木的知名度。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东城区行政委员会、西城区行政委员会、市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融媒体中心、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格尔木机场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
八是人才队伍培养提升工程。培养生态旅游研究、历史文化保护、环保技术运用、生态资源经营管理、国际水准导览解说人才队伍,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用人机制,鼓励经营主体采取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入股、人才租赁等方式聘用国内外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发展自驾游、骑行客、徒步、登山等旅游协会,成立户外协会管理组织,形成主题旅游群体。与省内知名旅游院校合作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建立导游资源库及网上反馈平台,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监督管理。在旅游淡季对旅行社管理人员和导游进行定期培训,增加高素质的高级、中级导游员数量。建立生态旅游志愿者队伍,开展“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者”“人人都是生态旅游形象大使”等志愿服务活动,助推生态旅游健康稳步发展。
牵头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政府办公室外事工作科
责任单位:共青团格尔木市委员会、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
(五)形成三条精品城际生态旅游线路
依托品牌生态旅游景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加快内通外联,串联旅游节点,连点成线、串景成廊,在现有8条精品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形成2条城际旅游标志性线路和1条昆仑山自驾游生态旅游环线。(具体线路图附后)。同时,积极融入海西柴达木旅游环线和全省昆仑之巅大环线。将我市重点景区纳入省州旅游大环线中,从而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游客数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围绕精品生态旅游线路,统一布局沿线生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在品牌培育、宣传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强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与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线路品牌,打造旅游消费新热点,增强对沿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广电局
责任单位:东城区行政委员会、西城区行政委员会、市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牧和乡村振兴局、通信建设办公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中国铁塔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
三、组织机构
从全市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全局和高度出发,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创建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组 长: 汪山泉 州委常委、市委书记
冉 清: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 张 菊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李玉芳: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共青团格尔木市委员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城区行政委员会、西城区行政委员会、察尔汗行政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商务科技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和乡村振兴局、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通信建设办公室、消防救援支队、市融媒体中心、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格尔木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格尔木机场分公司、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格尔木市供电公司、市供水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分公司、中国联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中国铁塔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有限公司格尔木市分公司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其主要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共同推进工作开展。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面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已纳入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推动各部门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坚决服从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进一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促进文旅发展合力。
(二)加强政策扶持。协同推动产业投资、环境保护、就业服务、区域合作等政策落实,构建更加高效的政策供给体系。落实土地支持政策,保障生态旅游项目用地。着眼破解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建立起财政、基金、银行和社会等多元投入的文体旅游广电投融资机制,引导募集社会资金投入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生态旅游法治建设,完善旅游奖励政策。
(三)优化营商环境。依托政策、资源优势以及民营经济特征,制定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深化招商引资措施,多渠道对外宣传推介文旅资源,建立市场准入“绿色通道”,积极引进旅游项目建设,参与景区开发建设。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四)严格综合监管。强化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加强生态旅游安全管理,规范旅游经营行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保护游客和旅游企业合法权益,坚决防范和打击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等现象和无序开发、破坏生态的行为,构建和规范良好的生态旅游市场秩序,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来 源:格尔木文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