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与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就业调查)
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就业”身兼“六稳”与“六保”之首,其中如何保障近三亿农民工就业尤为关键。受国际国内疫情影响,农民工就业一度受到较大冲击,如何将拓宽外出就业渠道和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相结合?实践中有哪些新思路新办法?中国之声以全国劳务输出大县安徽临泉县为样本,多路记者展开调查采访。特别策划《农民工就业调查》10月11日推出第四篇《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就业“金钥匙”》。
央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李行健 张浩森)临泉县宋集镇的农妇张富玲今年50岁,受疫情影响,在江苏打工的厂子不景气,她干脆回了老家,和同乡的姐妹搭伴来县里月嫂培训班报到。
9月,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迎来今年第五期月嫂班。这个班不到30人,学员们非常主动,时常追着老师提问。老师介绍说,19天的初级实操课程培训周期结束后,准月嫂们将面临结业考核,如果考核过关,薪资待遇甚至会比从事非技术工种的收入高不止一倍。培训老师介绍:“为婴儿做被动操,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学了三十个实操,这只是其中一个。有被动操、辅助操、排气操,还有为婴儿做辅食,蛋黄泥、肝泥菜粥,还有一些预防(疾病)的操。我之前是在北京、上海学的。”
初级月嫂培训班理论课程(总台记者李行健 张浩森 摄)
当月嫂,可和以前在工厂打工完全不同,张富玲却很有信心,她甚至觉得要不是因为疫情影响丢了在江苏厂里的工作,自己都没发现具备当月嫂的优势。“肯定想做好。因为我也带过孩子,这方面也有一点经验。但我们学了以后感觉,那时候我们带孩子简直就是跟现在不能比。现在带孩子真的是科学化的那种带。像以前我们洗澡,随便怎么样都可以,我们现在有规定,手要把两个耳朵护住,不能进水什么的,洗的时候轻柔一点。”张富玲说。
初级月嫂培训班实操课程(总台记者李行健 张浩森 摄)
我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9亿,总量非常大,但就业稳定性较差,市场上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受影响。当下,受疫情冲击,农民工找活更难。对他们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既是缓解农民工就业压力的应急之举,也是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改善其就业结构的长远之策。
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安徽临泉为应对疫情对就业的冲击不断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共认定皖北经济技术学校等7所职业培训学校,为临泉县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为“六类人员”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专业包括:育婴员、插花员、茶艺师、家政服务员、保健调理师、养老护理员等。受疫情影响,皖北经济技术学校从今年2月11日开始线上培训700多人,从5月11日可以开展线下培训开始,已累计培训3000多人,其中直接转化就业达到1000多人,就业转化率接近40%。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副校长姚秀平介绍,学校的各类初级培训全部免费,如果就业转化率达到30%以上,国家将按照每人1200元的标准,发放就业培训补贴金。“紧缺的主要就是养老(护理员),养老班我们刚结业,养老、月嫂、育婴、保健按摩也行。报的特别多,还有插花,他们开花店的、开茶艺店的,插花和茶艺都是为了开店来学习。老百姓点菜,我们下厨,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开什么样的课。好就业就是好培训。现在培训我们不是去街上招人,都是靠学员们口耳相传。”姚秀平说。
月嫂培训教材(总台记者李行健 张浩森 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下发通知,决定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今、明两年,每年面向广大农民工群体培训农民工700万人次以上,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和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以在岗农民工、城镇待岗和失业农民工、返乡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为实施对象,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稳定农民工工作岗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助力贫困劳动力增收脱贫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改善农民工就业结构,推动农民工稳岗就业和返乡创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提醒说,当前针对农民工就业的职业培训要特别防止形式主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市场选课程,让学员自发作动员。“还是要靠(农民)带动,如果前面的农民他通过培训尝到甜头了,后面不需要你做什么动员工作,培训要跟实际结合起来。”
对此,长期在培训一线工作的姚秀平总结的经验是:培训一定要与市场接轨,与企业接轨,生源和师资形成良性循环。在他们办的培训班,社会上请来的企业专家讲师平均一节课课时费300元,但很多像按摩班、插花班的专家甚至愿意不要钱来做培训。姚秀平介绍:“(县)人民医院的院长、护理部的主任要来上一天课,因为护理部也需要护工,在临泉护工一天200元钱。他们是这个护理部主任的学生,她有单了肯定发到群里去,那学生就可以就业了。每一个老师来,我都有我的宗旨:一个是你教得好我请你来,一个是不但你教得好,而且你就业平台搭建得好,我请你来。”
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副校长姚秀平介绍正在开展的培训项目(总台记者李行健 张浩森 摄)
从人口大县变成人力资源大县,职业技能培训成了临泉农民工就业的“加油站”,也是脱贫的“指路牌”。比如临泉“皖北皖嫂”的品牌,部分金牌月嫂已经可以月入一万五千元以上,在本地就近就业的也可以达到八千元左右。姚秀平说,一个贫困家庭能解决一个人的就业,就可以实现脱贫,脱贫从就业开始,就业从培训开始。
中秋节后,张富玲和13位临泉准月嫂们结束了自己在北京的第二阶段学习,如果顺利,这个月她们就会被推荐到雇主家参加面试。在张富玲看来,职业培训带来了技能提升,更带来了职业认同感。她已经做好准备,向“金牌月嫂”的目标出发。张富玲说:“并不像以前人们想得一样,以前说难听的就是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你才去做这一行,现在不是这个意思,现在我是一种职业,我觉得这种职业有时候比他们别的职业还高尚一点,因为父母生小孩,我们感觉到自己帮人家带的好好的,人家对我们评价也好的话那个感觉不一样的。”
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总台记者李行健 张浩森 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