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入湖撩碧水(桃花嫣然晕春色)

春色入湖撩碧水(桃花嫣然晕春色)(1)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唐·周朴《桃花》

桃花盛开的季节,谁能不去看一看这美丽的春日景色?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唐·吴融《桃花》

灿烂的桃花,开在春风里,开在晨曦中,如妩媚女子诗意般的存在,给山水增添了灵气。春色,便因这盛开的桃花而格外惹眼。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唐·王维《辋川别业》

细雨涤尘绿可染,临水照影的桃花红艳艳的,像是要燃烧起来,秾丽的春景仿佛都为它炽烈而娇艳的色彩所融化。娇美无比艳冠群芳的桃花,开在唐诗里,是一枝盛唐的精魂,千百年来,让春的气息明丽迷人。

春色入湖撩碧水(桃花嫣然晕春色)(2)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李世民《咏桃》

大唐有两株凝结着生命雨露、散发着感情芬芳繁花似锦的桃花。它“灼灼其华”,独树一帜,占尽风光。团团簇簇在枝头摇曳着,散发出千年淡淡的幽香。桃花,在李白的诗里,与汪伦的桃花潭有关,在崔护的诗中与他那浪漫的邂逅关联。它用一枝繁华装饰了整个大唐,让大唐的桃花笑傲千古。

艳艳欲燃的桃花映澈了碧水深潭,映红了后人的心。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六《补遗》第十一)云: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了这首《赠汪伦》诗,汪伦也因而名留千古。诗好人亲景美,因而千百年来妇孺皆能吟诵。李白用桃花流水比喻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明丽动人。人们喜欢这首明快热烈的小诗,更记住了这千古感人的友情。桃花潭水如此清澈,一尘不染,可以涤尽内心累积下来的所有尘垢。碧水映桃花,仿佛给世间万物罩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明净,让内心涌起的纷繁都渐渐平息下来。

春色入湖撩碧水(桃花嫣然晕春色)(3)

“都城南庄”竹篱茅舍前那一株娇艳桃花,陶醉了古今无数浪漫男女。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有一年清明,郊外春游的崔护口渴了,向一户人家讨水喝。一位倩姿妍丽、楚楚动人的少女,含情脉脉地递过水来,让诗人顿生好感。

第二年的清明,诗人再次前来,桃花依旧绽放,可是不见去年的佳人了,让崔护唏嘘不已。去年那幅人面桃花交相辉映的动人情景在诗人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于是他挥笔在柴扉留下这首诗。

后人为这起风流佳话作了不少注脚,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这一切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比如唐代孟棨的《本事诗·情感》就有所记载。在后人编的戏曲《人面桃花》里,众人为崔护与姑娘终成眷属,唱起了这样的贺喜赞歌:“今年今日此门中,万树桃花一片红。愁思尽随流水去,同开笑口对春风。”

桃花与笑脸,相映生辉。那淡淡的粉红让一丝浪漫的情愫在心间慢慢升腾。人面不在,桃花依旧。红颜易老,人心易变,不变的是桃花的笑靥,年年岁岁,明媚在春光里。

春色入湖撩碧水(桃花嫣然晕春色)(4)

唐代的桃花由粉红到深红,每一朵桃花都有一个心愿,都有一个故事,都有一段传奇。

君阳山下足春风,满谷仙桃照水红。——陆希声《桃花谷》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土不遇》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刘长卿《晚桃》

……

唐诗里的山溪桃花,隔岸桃花,空谷桃花,山寺桃花,客栈桃花,庭院桃花,春酒桃花 ;开满枝头。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桃花开了,它们认真地把自己开成一种景致,由高雅到艳丽,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韵味,是一壶清潭春酒。桃花是属于李白的,桃花是属于崔护的,桃花是属于唐代的,它盛开在唐诗里。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其六》

唐人的桃花诗有多娇柔,春天就有多美丽绚烂。桃花,静静地凝固在诗的意境里,渗透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