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唐僧到底有多少个师傅(真实的唐僧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果说,我们需要向“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抛弃糟糠之妻”的陈世美等人道歉的话,那么还有一个人也需要一声道歉。
这个人就是曾经“去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唐僧。
《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人皆知他懦弱、古板,不识妖怪还赶走徒弟,这样的唐僧难免让人吐槽。
然而如果我们了解了历史上真实的唐僧,就会知道他的形象完全与之相反,甚至颠覆人们的想象。
他独自从西安徒行到印度,带回了大乘佛法,并且晚年一直在致力于翻译经书,直到走到生命的尽头,为佛家教化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在真实的历史上,唐僧的俗名叫做陈祎,他出生在隋朝。
关于玄奘的出身也有不同的版本流传,其中被人们广知的便是“江流儿”的身世,父亲是县令,母亲早逝,他为了活下去便出家为僧。
当然了,真实的陈祎没有江流儿这个小名,他自小家境贫寒,二哥出家以后,因为生活不下去了,父亲将他也送往了寺院。
玄奘对于佛法的感悟是天生的,他13岁的时候就出家为僧了,这还导致社会上引起一片轰鸣。
要知道,在古代当和尚是需要严格规定的,首先需要年满18岁,并且拿到朝廷的“度牒”才可以出家为僧。
不过玄奘除了天赋以外,他还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位伯乐——大理寺卿郑国善。
郑国善就是当时的主考官,在考核的时候玄奘脱口而出“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这句话让郑国善感慨非常,于是破格将他纳为了僧人。
此后,玄奘正式踏上了和尚的道路。
其实唐朝的和尚是个非常火的职业,那时候的和尚地位非常高,就连公主也相当崇拜和尚,当然了,对于玄奘来说,他出家并不是为了追赶潮流。
玄奘出家以后,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寻佛法,并且拜访天下名师,而在他四处游历的过程中,慢慢产生了去“西天取经”的想法。
他逐渐发现,当时的佛经已经注解具有很大的争议,要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佛法的混乱,另一方面是梵语不规范。
即使是一些非常重要的佛教理论,各派的分歧也非常大,玄奘游历各地原本是为了解惑,谁知这下却更加陷入了迷惑。
他潜心研究了前人所注译的经书,发现很多内容都是一知半解,并且质量方面也存在问题,最终,他做了一个决定:
亲自去往西天求经。
所谓的西天就是天竺,也就是如今的印度。公元629年,玄奘收拾好行囊,便朝着西方出发了,这一年他27岁,已经是个小有名望的和尚。
当时的李世民刚刚上位,朝堂还有些动荡不安,其实在听说玄奘想要去天竺的时候他是拒绝的。
因为要去往别的国家,必须要通关文牒,所以玄奘就去找李世民“办签证”,但是李世民拒绝了。
既然皇帝拒绝了签证,那就不签也罢,那么没有签证怎么办呢?这可难不倒玄奘。
注意,这里还有一个让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玄奘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跟随当时的难民们,一起从长安溜出城门,说得直白一点,玄奘其实是偷渡出去的。
九九八十一难都是哪些难?
既然是偷渡,那自然没有通关文牒,所以这一路上他遇到了重重的阻碍,可以说是现实版的“八十一难”。
当然了,路上没有神通广大的徒弟,也没有要抓他的妖魔鬼怪,有的只是一个行囊与一匹马。
首先他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无法出城,他与其余的僧人难民结伴,在遇到士兵的时候因为拿不出文牒被扣押,好在,那一年长安城失了一场大火,玄奘在混乱中得以脱身。
出了长安,环境就没有那么舒适了,一同出城的难民与僧人们也都各自离去了,没有了帮助,玄奘一路上数次差点送命。
他的马匹死了,行囊里没有食物,在穿越沙漠的时候,他还差点被士兵一箭刺穿心脏,随身携带的水壶也被打翻了,玄奘一度以为自己将要命丧于此。
好在,在这样的绝境中,反而激发了玄奘的意志力,他在沙漠中整整坚持了5天,终于看到了生机。
他终于抵达了第一个国家——高昌国,这里就是新疆吐鲁番。
高昌国是个疯狂崇拜佛教的国家,史书中曾有记载“全城三万人口,僧侣三千”,这句话很明显看出来离谱的和尚占比。
而这也就不难想象,玄奘到达高昌国以后经历了怎样的吹捧,当地的国王邀请他留下宣扬佛法,当然了,说是“请”,实际上是扣押。
玄奘无奈之下只能绝食明志,最终国王才无奈妥协,在与玄奘说好归来后留在高昌3年后才放行。
在临走前,高昌国王给他派了4名弟子跟随,但是在路途中,因为他们穿越了沙漠、又遭遇了雪崩,后来还要翻越冰山,这4名弟子接连死去。
此时的玄奘再次成为“孤家寡人”,他独身一人度过孔雀河,途径敦煌,又翻越帕米尔高原,他整整走了4年,最终到达了印度北部。
当时的古印度是个极大的国家,印度是由许多个小国组成的,所以印度的很多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
玄奘从印度北部去往印度中部的过程中,他领略了众多的风土人情,更是听到了很多不同于大唐的佛法讲解,这使得玄奘的内心对于天竺更加向往。
公元633年,玄奘终于抵达了印度中部。这里是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著名的那烂陀寺就在这座王舍城中。
虽说此时已经成功到达了佛教圣地,但是此刻的玄奘还面临着很多巨大的问题:语言不通。
玄奘留在那烂陀寺拜一个名叫戒贤的和尚为师,他一边潜心研究佛法,一边学习梵文,在这期间,他曾在周边游历,大肆宣扬佛法,得到了人们的爱戴,玄奘一时之间声名鹊起。
重回长安,将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玄奘在印度当地开始广泛宣讲佛法,因为他感悟性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他的佛法自成一家,慢慢地,他在当地有了“大乘天”的尊称,就连他的师父戒贤都对他赞誉有加。
贞观十九年,玄奘重新返回长安,此时他成功带回佛教经律论共520夹,657部,期间跨越5万里的行程,可谓功成名就。
那么说到这里就会有人问,当初玄奘是以“偷渡者”的身份离开的长安,此时再回来,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场景呢?
我们能想到的问题,当年的玄奘肯定也想到了,所以他在进入长安之前,先托人上报了自己当初偷渡的原因,为了等待皇帝特赦,他足足等了8个月。
8个月后,听说唐太宗即将出征高丽,特地赦免玄奘,并恩准他去求见。
玄奘得以成功进入长安城,此时长安城中的百姓早已沸沸扬扬,人们纷纷站在街头迎接这名高僧的归来,一时之间轰动朝野。
在这之后,玄奘根据自己这趟所见所闻,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大唐西域记》,随后他就一直致力于翻译、整理经书。
其中著名的《大般若经》、《大菩萨藏经》等都是出自玄奘之手,其余的时间,玄奘就四处宣扬大乘佛法,为人们讲述真经。
玄奘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就连李世民也曾数次请求玄奘还俗来辅佐他,但是玄奘拒绝了。
玄奘当初从长安出发去取经历经了17年,回到长安以后,翻译经文又用了15年,等到他将全部的经文都翻译完成以后,玄奘已经是62岁的高龄了。
他的一生除了致力于翻译经文之外,他还将我国的《老子》等著作翻译成梵文,后来这些著作逐渐流入印度,为印度带来新的教义。
玄奘的一生广收弟子,教化众人上千,是真正的功德无量。
公元664年,玄奘因为积劳成疾,最终终于在玉华寺病逝,玄奘圆寂的事惊动朝野上下,百姓无不痛哭哀嚎。
此时的皇帝已经成为了唐高宗,唐高宗得知玄奘逝世的消息亦是悲痛不已,用最高的佛教习俗安葬了他。
在举行葬礼这天,据说自发前来送葬的百姓高达百万余人,轰动的场面前所未有。
毫无疑问,玄奘是真正的一代高僧,普度众生,在人们的印象中,玄奘的形象还大多停留在《西游记》中那个迂腐的唐僧形象。
但是我们抛开传说回归现实,玄奘的一生虽然没有了神话色彩,但却不影响他流传千古,只不过,我们看完他的一生,知道了他去往印度的过程,这也许会颠覆一部分人的想象。
玄奘不仅为佛教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那么在你的心中,玄奘的形象与你的认知有偏差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