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艺术家真人(巴西艺术家VikMuniz)
维克(Vik Muniz)是巴西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目前活跃在纽约。中国了解他的人并不多,因为中国艺术界,虽然目光已很开放,但大都集中在欧美艺术家身上。
Vik的肖像
展出中的自画像
Vik 作品的特点是用废弃物或一些出其不意的材料,复制名画或肖像照,然后再拍成照片,制成巨幅摄影作品,揭示人、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它们与艺术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其作品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认知度,市场价格不菲。
2009年,他和几位世界第一大垃圾处理厂(巴西里约热内卢垃圾场)的普通垃圾工(也是肖像的主人公),共同完成了作品《垃圾场》,最终的摄影作品,在拍卖市场上,高价售出。记录整个创作过程的纪录片《Waste Land》也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和圣丹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实现了这个影像艺术项目的初衷:通过艺术品的创作,改变垃圾工的生活本身。作品本身也改变了观众的社会观念。几位垃圾工都通过这部作品,开始了新的人生生活。维克的作品观念新颖,是一个综合视觉艺术项目。整个项目的基本过程:
---创作构思
---选址
---选定参与创作的主角垃圾工
---对选定垃圾工进行简单培训
---在垃圾场用现场垃圾作为服装道具,以世界名画为构图,拍摄垃圾工肖像
---将所拍照片投放到垃圾场的地上,由照片主角用相当长的时间(几位垃圾工)用垃圾材料在Vik和助手的指导 下,精心摆放出巨幅肖像
---用大画幅相机精心俯拍成摄影作品
---由垃圾工清扫掉摆成的作品,使实物的肖像消失
---将拍好的图像洗印成巨幅高清图片展出,并送往拍卖行
---将拍卖所得分与垃圾工,改变他们的生活和未来
---整个过程包括垃圾工的生活状况和参与经过、感受,和最终的结局,全程拍成纪录片,成为另一部影视作品。
几位参与的垃圾工人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找到了身份认同,通过作品筹集到的资金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办了图书馆、建了学校,成立的公会组织更让人看到了乐观的前景。而反观艺术家本身,他又何尝不被这段创作经历深深影响。
《垃圾场》的一些图片:
垃圾场现场
女主角之一和她的居住环境
女主角之二
现场拍摄的照片,饰物用的是垃圾
制作肖像过程中
成品
模仿大卫的《马拉之死》,在垃圾场现场拍得照片,和主角之三
用所拍照片制做出巨大的肖像
摆放完成的最终作品
两个参与创作的垃圾工,和肖像的细节
另一幅作品制作现场
另一幅作品
可口可乐用维克作品做的广告
展出的摄影成品
他还利用不寻常的媒材创作了这系列名为“Picture of Magazine 2”的拼贴画作,他撕毁过期的杂志,尽量忠于原作品的色调精心安排并组合,重新拼贴出经典的大师画作,如马内、塞尚、梵高等大师作品。
维克用花生酱、果酱仿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仿拉斐尔作品
仿毕加索作品
《waste land》电影光碟封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