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读完一本书(让读完的每一本书)

爱美食、爱读书、爱旅行

爱一切平凡生活中美好的温暖瞬间!

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读完一本书(让读完的每一本书)(1)

今天又是读书笔记的日子啦


写在前面的话:因为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侧重点都不尽相同,所以读书笔记仅是基于我在阅读过程中对书中感兴趣或颇有收获的内容的整理和整合,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还是建议大家去阅读原书,收获才更多嘛~


今天分享《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在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及重读的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

对于还没有建立起自己读书笔记体系的人来说,这本书是非常友好的,没有长篇大论,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想读透读懂一本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确实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已经建立起自己读书笔记体系的人来说,这本书则有助于完善自己现有的方法,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更新迭代。

本书更重要的观点还是要反思自己阅读的初心,“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让读完的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读完一本书(让读完的每一本书)(2)

【01】奥野宣之其人

奥野宣之,日本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

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

著有《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

【02】读书的基本目标

至今为止,你读过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内容呢?当被问起下面的问题,你会怎样回答呢?

  •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我以前读过这本书,但已经不记得里面的内容了……”

怎样才能做到不只“读过”,还把读过的书记在脑子里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

读书的基本目标: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一个月能读很多书、读一本书只用几十分钟这样的能力,在这个目标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读书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03】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1、三个窍门

养成习惯:如果坚持睡前刷牙的习惯,哪天突然不刷牙了会觉得非常难受。做读书笔记也是这个道理。

放大读书笔记的作用:做读书笔记看起来是件费时费力的事,但从结果来看,这种读书方法最有效率,反而能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创造别具一格的记录方式:为了让读书笔记更方便自己使用、坚持,在记录的过程中也应该时刻改进做笔记的方法。要让做笔记这件事成为自己的习惯。

2、四种笔记

随想笔记:记下平时的感悟,这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不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只要按照时间顺序将它们排列在笔记本上就够了。

购书清单:找到真正想读的书。通过电视广告、书评报道、书里的推荐板块或者朋友的推荐而得知的书名,都可以记在笔记里。

各种报道的剪报:尽情收录感兴趣的内容。只要是引起你注意的内容,最好都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

读书笔记:将读后感转变成文字保存下来。读完一本书以后,可以在笔记本上做做摘抄、写写读后感,将这次读书体验封存在笔记本里

3、读书五阶段

①选书: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这样做可以减少与内容乏味、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的接触,提高选书的“命中率”。

②购书:根据自己的需要,检查书籍本身是不是像笔记里写的那样值得购买。

③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做好写读书笔记的准备。

④记录:制作读书笔记,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动或思考,留下与书交流过的证据。

⑤活用:通过再次浏览读书笔记,在检索和参考的过程中帮助自己获得智慧、得到提升。

04】笔记读书法与普通读书法的区别

1、选书

普通读书法:对书没有形成意识

  • 别人推荐什么就选什么
  • 没有目的性地读书
  • 被广告和销量排行榜左右

笔记读书法:收集信息已成为日常习惯

  • 发现并按照自己的需求选书
  • 读书目的很明确
  • 能够排除干扰,不会被动选书

2、购书

普通读书法:选书的过程从书店开始

  • 选书时间长
  • 买的书堆成山,但都没读过
  • 因为一时兴起而造成冲动的购物

笔记读书法:按照购书清单指名购买

  • 节省在书店耗费的时间
  • 因目的明确,可以对书客观评价
  • 有效利用网上书店

3、读书

普通读书法:普通的读书方法

  • 读书没有重点,需要很长时间
  • 读书过程容易变得单调乏味
  • 读过以后很难提炼要点

笔记读书法:带着读书笔记的概念读书

  • 目的明确,读书速度快
  • 通过做记号加深印象
  • 读后可以迅速提炼要点

4、记录

普通读书法:仅仅是读过

  • 很难反复阅读
  • 甚至不记得曾经读过,更别说内容了
  • 很难提取信息

笔记读书法:将读书笔记实体化

  • 方便反复阅读
  • 通过书写加深印象
  • 以书为媒介丰富思想

5、活用

普通读书法:保存在书架上

  • 很难进行参考
  • 书被遗忘在角落里
  • 浪费空间

笔记读书法:回顾读书笔记

  • 便于参考
  • 通过读书笔记吸取知识,并得提高
  • 可以脱离原书

【05】将读书过程结构化

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读完一本书(让读完的每一本书)(3)

【06】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1、做记号的三个步骤

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读完一本书(让读完的每一本书)(4)

接下来,再读一遍③中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2、利用书签边读边写

阅读很厚或有难度的书,或是在旅行时对阅读感觉烦腻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同时进行做记号的三个步骤。这个时候,为了能区分每道程序中断的位置,需要用到书签。

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读完一本书(让读完的每一本书)(5)

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读完一本书(让读完的每一本书)(6)

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读完一本书(让读完的每一本书)(7)

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读完一本书(让读完的每一本书)(8)

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读完一本书(让读完的每一本书)(9)

3、“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1)巧用标记区分对象

普通直线:用于“重要”“客观上很重要”“暂时先画出”的情况。

波浪线:用于“非常重要”“主观觉得值得重视”“想记住这里,以后加以运用”的情况。

圆圈:用来圈出重要的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内容。

2)写读书笔记之前,要关注的五个要素

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读完一本书(让读完的每一本书)(10)

3)着手写读书笔记

①写上六位数的日期,内容要用大一些的字体,写得越清楚越好。每次换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写起来会更轻松,还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②摘抄和写评论。首先,重读一遍用笔做过记号的内容,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几遍的部分。经过五六遍的反复阅读,最后筛选出的内容不会太多。

③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评论。之所以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是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④摘抄部分用“”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以此作为区分,交替标在每个段落前。

4)举个实例

[080715]《决定人类未来的50件事》/杰西卡·威廉姆斯/草思社

○自杀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为抑郁。(P180)

☆作者说,世界上的自杀者比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还要多。人类在战争年代会死亡,在和平年代也会死亡,真是不容易。

○所谓奴隶,就是被剥夺了人权的人。

☆以前的奴隶是长期雇佣制,而现在的则是因为抵押贷款而被人身买卖。

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是为了在摘抄以后,趁着印象还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

只要记得重点放在“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文章”和“写主观评论”上即可。

使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种细致的处理方式一定会让这次阅读成为难忘的体验。

【07】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1、学以致用的读书体验

读完书后对书中内容做出反应,进行主动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内容。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读书笔记这一产物中再生产出原创文章,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锋利。在原创文章中产生的思想,也一定是更加细致、深刻的。

2、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写读书笔记时的“应该摘抄哪段文章”“应该如何评论这点”的问题,就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

读书笔记并不是写完放好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在读书时发现了感兴趣的内容,就应该扎实地多看几遍,偶尔还需要把读书笔记完完整整地翻一遍,了解自己到目前为止都读了什么书。

这样的反复输出,也可以说是在对自己灌输思想。

3、在固定场景中重读笔记

好处:更好地消化内容,加深理解、开放新视野。

做法:在自己的生活圈里选择一个“重读笔记时间”,睡前或洗完澡。

4、养成重读的习惯

量化重读频率: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

推荐的地点:家或公司附近的安静咖啡馆。安静地读书、做笔记。

5、在重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即使是漫无目的地重读,也会有些新的发现,遇到意想不到的好句子。只要有一点空闲,把读书笔记简单地重读一遍,带来新的发现。

6、通过重读为思想增色

简单回顾时:重读读书笔记

回忆更多时:参考书中重点段落

想从头开始:重读原书

可重读一遍读书笔记,也新写一遍读书笔记,这些都是你独创的专属阅读法。

【08】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1、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

参考书分为以下几种:

  • 地图、图鉴
  • 统计、数据
  • 百科全书
  • 年表、词典

2、多读百科全书

为了能随时调查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把百科全书存在电子移动终端里。旅行途中带上百科全书,可以随时随地调查地名和人物,自己做自己的导游,想想就觉得很有趣。

松本清张就是在百科全书里偶然看到了有关“西乡札”的内容才得到了灵感,写出了处女作《西乡札》。百科全书就是这样一种能将好奇心与思想输出结合起来的工具。

3、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

订阅一整年的期刊/杂志:书籍或杂志是一种传播隐藏于生活中的智慧的媒介。既然如此,为了以后不再因缺乏灵感而苦恼,让灵感源泉——也就是书籍和杂志——自动送上门来就好了。

4、书店里不只有新书旧书,还会有意外发现

旧书店:旧书除了售价比新书便宜,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能让你遇见意料之外的好书。在旧书店的货架上能看到很多绝版的、很难入手的书籍,这一点是普通书店无法比拟的。定期去旧书店转转,去发现出乎我们意料的那本书。那些与现代视角截然不同的思想输入可以让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得到进一步的飞跃。

5、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难道说想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就要先去学俄语吗?

读书不是这么狭隘的事情,不应该有禁忌。

读三本好懂的书比读一本难懂的书要简单得多。实在看不进去,可看看这些版本:

  • 漫画版、解说版
  • 图解版、精编版
  • 讲演录、对谈
  • 大字版、现代译制版

6、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

没读的书先放在 “一字板书架”上,已经读完正在写读书笔记的放在书架上,全部完成的转移至大书架(书柜)。

7、把名著放在枕边

经典名著是不朽的,值得阅读:名著是一种很神奇的书,有一天你会忽然觉得它读起来很过瘾。即使不想马上阅读,也要为忽然想读的那一天做准备,重要的是让这本书保持自己随时可以接触到的状态。当你终于凭借阅读的激情把名著读完,会发现自己感受到了它们在岁月长河中历久弥新的精华。

8、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

同时阅读三本书,就意味着同时完成了三本书的通读、重读、标记这九道程序。慢慢地,你会觉得坐下以后不做点什么会很浪费时间;站着的时候则会抓紧时间读书,为之后做记号、写笔记做准备。

9、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满书

10、去掉外封,让读书变得轻松

可以留下“未读书=有外封”这样一个记号。即使拿出这本书做参考的时候放在了桌子上,也不会和已经读完的书混淆。

11、杂志要边撕边读

第一,把读过的几页直接撕下来,丢进垃圾箱。

第二,在家或公司里把想看的几页撕下来带到外面。

采用这两个方法,可以让杂志更便携。学会了如何熟练地撕杂志或报纸,也会对制作剪报有帮助。

12、不能小看的有声学问

较难的内容,要先找“软肋”,有时候针对某个领域,听演讲、看视频比读书更合适。

13、准备一支你想珍藏的钢笔

出于大脑构造的原因,简单作业的过程会带动起人们的热情,使其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钢笔是最适合带动工作热情的文具。

14、名言要贴在显眼处

15、读后感从摘抄开始

16、用复印机让读书更方便

17、独创版权页

版权页本身记录了很多信息,如果再加上书到手以后的数据,那么就能通过这一页知道更多信息。这就是一份履历书,讲述自己是在哪里、如何与这本书相遇的。

18、书与笔记交叉使用

交叉使用书与笔记,让读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19、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

①爱读之书一角:把读起来最方便、取放书最容易的位置留给了喜欢的书,这个区域只存放自己眼里超一流的书;

②废弃书一角:这片区域是最偏僻、最底端的空间。书架被塞满的时候,就从所有书里挑选出10本左右再也不会读的书,放进这个区域。放在这个区域里的书不久以后就要被扔掉或是卖给旧书店了;

③读书笔记一角:这个区域放了30本左右最近写的读书笔记,要经常读读放在这里的读书笔记,找找还想重读的书。

读书是与感兴趣的书对话,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实,是每次去书店时的期待,是睡前温馨的陪伴。也就是说,在爱书之人的眼里,读书就是生活的全部。

也许你已经习惯把“书”和“自己”当作读书生活中的两大要素,那不如让“笔记本”成为读书的第三要素。

做好读书笔记能让读书生活更加充实,还能提高找书、读书和活用的水平,让读书生活更加愉快。


本书的分享就是这些,下一本书见。

本篇相关书籍如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张晶晶译,江西人民出版社


>>专注个人成长、终身学习促进者<<

>>点赞和转发是最大的鼓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