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

朋友,当你乘飞机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俯首下望,或者到西北去旅行,你会发现中国西北内蒙古西部有一望无际大片大片的赭黄色沙漠。上千公里的长度,广袤无垠,气势恢宏,令人称奇!从西到东依次排列着: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以及毛乌素沙漠。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1)

摄影/刘罡

谈到沙漠,往往与苍凉、死亡、甚至恐怖联系在一起。唐朝诗人岑参形容道:“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胎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今天,人们这样描写沙漠:广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雄浑、静穆,板着个脸,总是给你一种单调的颜色:黄色、黄色,永远灼热。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永远静止不动。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2)

大漠序曲

我今天给读者朋友介绍的就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南面乌兰布和沙漠。它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神奇!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内蒙古阿拉善盟东北,巴彦淖尔市西南,乌海市西部,总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

2009年春末夏初,铺天盖地的沙尘暴肆虐了好几天,今天终于停了下来。我来到了位于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中段的刘拐沙头。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3)

摄影/邢皓

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城往南,村庄、住户渐渐少了。扑入眼帘的是密密匝匝的梭梭林,西北风吹来,林涛阵阵,绿波滚滚,真有点到了大兴安岭的感觉。一会儿,苇草、蒲草也出现了。偶尔,兔子、野鸡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果不是以前来过,谁能了解到这里曾是滚动的沙丘?再往南,渐渐地,裸露的沙丘出现了。但沙丘上是麦秸或稻草织成的网格,像一张张巨大的棋盘覆盖在上面,极目望去,一直伸向天边,十分壮观——这是阻止沙漠流动十分有效的方法。细看,每个方格中都有一颗梭梭的幼苗——尽管被风吹得瑟瑟发抖,但它们还是深深地扎在沙里。她们好像在说,再等几年,我就长大了,和亿万兄弟一起成为绿色屏障!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4)

刘拐沙头

但当我们继续走向乌兰布和沙漠深处站在一个叫刘拐沙头地方的时候,脚下便是滚滚的沙丘——一望无边,浩浩邈邈——似浊浪滔天的大海波涛,如奔腾狂泻的壶口瀑布。乌兰布和是蒙古语,意为红色公牛。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过西班牙斗牛,那公牛——爆发力极强,横冲直撞,暴虐不羁,桀骜不驯 。我吃力地登上一个巨大的沙丘,昨天,它还在陆地上,今天,它已向东滚动在黄河里了。我登上顶端,风呼呼作响,沙粒从我的面前飞快地窜上沙峰,然后扑簌簌地涌入黄河……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5)

窳浑古城遗址

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这里本不是沙漠——而是阡陌纵横,沃野千里,鸡犬相闻,人口稠密的平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黄河主河道也不在今天的位置,而是在磴口县城以西十几公里的地方。它由此北上,在阴山脚下的哈腾套海苏木拐弯然后顺着阴山南麓的乌加河向东流去。“哈腾套海”为蒙古语,意为河湾。据史料记载,当年黄河在西岸——今沙金套海和太阳庙农场一带决口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湖泊——屠申泽。《水经注》云:“(屠申)泽东西百二十里”,可见,其水面比今天的乌梁素海还大得多。当时,由于人口稠密,磴口县境内设有朔方郡之三县:临戎县(今补隆淖尔西南沙拐子社, 当时在黄河东岸)、三封县(今包尔盖农场西南4公里)和窳浑县(今沙金苏木包日浩特)。至汉平帝元始二年,即公元前二年,朔方、五原两郡已拥有七万三千六百六十户,三十六万七千九百五十五人,农田渠道交错,阡陌连片。东汉史学家班固形容道:“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巴彦淖尔史料,1983年版,第一辑,98页;第二辑236页。)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6)

磴口境内的阴山山脉 摄影/刘旭

可见,两千年前的磴口县境内不仅没有沙漠,而是十分繁荣的农业区。那么,滚滚黄沙是哪里来的呢?翻开中国地形图,我们会发现,东西走向的阴山和南北走向的贺兰山并没有相连接,两山脉之间有一个八十多华里的巨大口子。这里西北季风强劲——年平均风速每秒3米,全年扬沙日80余天,沙尘暴日20余天——磴口县旧地名叫三盛公,当地民谚曰:三天不刮风,不叫三盛公。多少世纪,一方面,西北风将贺兰山西部的腾格里沙粒通过巨大的山口源源不断的搬运过来;另一方面,在黄河被迫东移的过程中,形成深厚的洪积沙,风起沙飞。今天在磴口境内见到的古墓,绝大部分凸然显现出地面一米左右,显而易见,狂风也带走了成千上万吨黄沙。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7)

大漠驼铃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3年),宋使王延德出使高昌(今吐鲁番)时路过乌兰布和所见的情形是:“沙深三尺,马不能骑,行人皆乘骆驼”(《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环境变迁的再探讨》太原师院学报第二卷第三期2003年9月)。而到了清代,农田弃耕,植被和表土破坏,下层沙暴露,经风力剥蚀,平原埋陷,形成滚动沙丘。至1850年,黄河主河道已被淤塞三十余华里,它被迫改道——由向北流至阴山脚下东行改为沿河套平原南缘径直向东流去——而这里肥沃的农田却变成了滚滚的流动沙丘。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8)

黄河九曲十八弯 摄影/杨振军

由于黄河流经土质酥松的黄土高原,再加上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直逼黄河,黄河含沙量超过世界上含沙量很高的两条河流——流经撒哈拉大沙漠的尼罗河和流经卡拉库姆沙漠的阿姆河,居世界各大河之冠。平均每立方水含沙接近6公斤,每年注入大海的泥沙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堆成1米高、1米宽的土墙,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9)

京藏高速公路跨黄河大桥 摄影/赵刚

而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输沙约7000万至1亿吨,使得河床年均抬高10公分以上,黄河水面已高出河套地区2—4米,成为地上“悬河”,对包兰铁路、京藏高速、110国道形成威胁,对黄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生命及财产威胁更大!更可怕的是,乌兰布和沙漠仍以每年8米的速度东移扩展。据巴彦淖尔电视台2010年9月7日《新闻联播》报道:仅2010年3-6月,刘拐沙头向黄河最大推进9.66米,年平均3.78米!如果照此速度继续东移,将和毗邻的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连成一片,再次迫使黄河改道——那将大大恶化生态环境,给人类制造新的灾难! 万顷良田被毁、沙进人退、滚滚黄沙淹没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悲剧在当代还会继续演下去吗?!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10)

绿色生态屏障

人类再不允许黄沙肆虐了! 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新中国在乌兰布和沙区从南到北设立了中国林科院磴口实验局、磴口县防沙林场、乌后旗西补隆林场、巴彦淖尔市治沙综合实验站。巴彦淖尔人民从磴口县刘拐沙头至杭锦后旗太阳庙,营造了一条宽300—400米、长175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成为一道保护河套绿洲的生态屏障,有效地减缓了沙漠东移速度。 2006年10月和2007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工作做了两次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加快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速度。 2009年4月23日,巴彦淖尔市召开乌兰布和沙漠旅游开发研讨会。会议提出崭新的治沙理念——以沙为宝,发展沙产业——中银集团将投资8.6亿元,在沙区建立集旅游、生态和文化三种产业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11)

沙漠种树 摄影/张加强

巴彦淖尔市成立了乌兰布和治沙局。 磴口县护林员张立胜,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居住的20多年时间里,沙进人退,他先后盖过三处住房均被沙漠掩埋了。而现在,他毅然决然又在沙漠边盖了第四处房——70平方米的砖瓦房。这次,他坚信,沙漠不会再掩埋他的住房了。 在我们离开刘拐沙头的时候,拉着麦秸稻草和树种的治沙队伍向沙漠开过来了!他们扛着铁锹,雄赳赳,气昂昂,走向沙漠深处! 我突然想起毛泽东的诗句,略加修改,脱口而出:今日长缨在手,何愁缚住黄龙?!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12)

乌兰布和沙漠旅游

四年后,2013年秋天,我再次来到刘拐沙头,我被这里的巨大变化惊呆了!这里已找不到当年的大沙漠,只见一条浩浩汤汤的大河流通向西北,碧波万顷,鸥鹭翱翔。大河东岸是一条柏油路,小汽车川流不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在河边嬉戏,钓鱼。沙滩上一对对男女互相追逐,笑声阵阵。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13)

大美奈伦湖 摄影/邢皓

开发乌兰布和沙漠的是北京太阳公司,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专门向我做了介绍。这位负责人高高的个子,深邃的眼神充满了自信。他说,公司已投资一亿多元,开挖了一百多华里的河道,一直向西北延伸到阿拉善盟境内。当黄河涨水的时候,我们就提起闸门分洪——把大量剩余的水贮存到河道里——乌兰布和沙漠得到了如此众多的水,同时为黄河中下游减轻了防洪压力。浩浩淼淼的水改善了乌兰布和沙漠的气候。我们将普遍的种树种草,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在乌兰布和大湖泊中的一个个沙丘岛屿上,将建起一座座别墅——这里远离城市——这里的空气是清净纯洁的,这里的水是清澈甘甜的,这里的天空是明净湛蓝的,这里的阳光是明媚灿烂的——这里没有雾霾、没有噪音、没有污染,是人类非常理想的生活地方。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14)

奈伦湖落日 摄影/李鹏

在这位负责人的引领下,我驱车沿岸边柏油路向西北方向驶去。蓦然,水面渐渐变宽了——仿佛到了云南洱海、江西鄱阳湖。我们坐了游艇,向湖的远方驶去。此时,一轮巨大的太阳缓缓消失在西北的沙漠中,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水面。我们的游艇在靠岸的时候冲进一片草丛,惊起的一群野鸭嘎嘎叫着飞向远处的水面。我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虽然这里现在还没有藕花,但有这么多的水,还愁莲花么?我已经在河套看到好几处莲花,而且争相斗艳,姹紫嫣红。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15)

沙漠人参“肉苁蓉” 摄影/李慧

在返程的路上,看见乌兰布和沙漠里一片片梭梭林绿意盎然。公司负责人说,已有许多公司投资承包了乌兰布和沙漠的绿化,目前,梭梭林伴生的肉苁蓉(沙漠人参,一种补品)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益。秋天,将现收获的鲜苁蓉空运到广东出售,非常抢手,非常值钱! 真想不到,乌兰布和这头“公牛”过去曾给这里的百姓带来无数灾难;而今,人类改造了沙漠,它正在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不尽的财富和幸福。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16)

王爷地肉苁蓉种植基地 摄影/李慧

五年后,2018年夏末秋初,我和爱好写作的朋友们来到了乌兰布和沙漠。五年前乌兰布和沙漠中流动着一条宽阔的河,给人带来了希望;而今天一幅幅美景跃入眼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鱼翔浅底,鸟语花香,乌兰布和沙漠索性变成了塞上江南,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神奇,给人以震撼!让人不敢认她,但看着远方的沙漠和脚下的黄沙又让人确信,这就是乌兰布和沙漠。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17)

苁蓉花开 摄影/李慧

我们来到了“王爷地”沙漠苁蓉生物科技公司。大片大片的梭梭林一行一行地铺展开来,一直铺到天边的尽头,那深绿色的甘草密密扎扎,长势旺盛。一条条细细的胶管埋在梭梭的根部,宝贵的水一滴一滴滋润着沙下的根须,即使是在干旱时候,梭梭林也生长的蓊蓊郁郁。人们用播种机把苁蓉种籽拌上沙土肥料深播进去,敏感的梭梭林根系就神奇自觉地找到种子,然后就长出肉苁蓉——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沙漠人参。肉苁蓉在历史上就被西域各国作为上贡朝廷的珍品,是历代名医开具补肾壮阳类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补益药物。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18)

晾晒肉苁蓉 摄影/李庆光

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保养身体,而十分发达的快递业,使远在万里之遥天南地北的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这纯天然的营养佳品,因此苁蓉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可持续性发展和良性循环为治沙提供了强劲动力。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19)

帝泰酿酒葡萄基地 摄影/邢皓

驱车向南走去,大片大片的绿色扑面而来,葡萄园一架一架排列开来,葡萄串串好似珍珠,又像玛瑙,在阳光照耀下精神抖擞,生机勃勃,像一列列整整齐齐列队接受检验的军队,这绿色一直消失在天边的隐隐约约的黄沙里。一座座高大的葡萄酒罐矗立在葡萄园旁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片葡萄园有一千多亩,目前年酿酒一百多吨,产值达到三四百万,而且逐年递增,产品的市场前景也非常乐观。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20)

万亩光伏园区 摄影/邢皓

我们乘坐的大巴车绿海中穿行,路边又不出现了一片又一片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板, 远远望去,好不让人感叹!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21)

沙漠水稻开镰收割 摄影/邢皓

驱车画中行,处处是美景,莫非至苏杭?江南醉煞人。眼前竟然出现了大片稻田!水渠里倒映着蓝天白云,一对水鸭自由自在悠闲地在水面上游动嬉戏。绿油油的水稻正在抽穗,整整齐齐,精神抖擞。紧靠稻田的是养鱼池,翻滚跳跃的鲤鱼们根本不管人的到来,只顾争先恐后地抢食机器不停地撒在水里的饵料。我们跟随工作人员进入一个巨型大棚,好像足有一个足球场的面积,这里更让我们傻眼了,只有在江南才有的琶蕉树向我们招手,一垄垄茶叶长势喜人……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22)

沙漠有机山药 摄影/邢皓

在返回的路上,车上的人们兴奋起来,议论起来。有的说,乌兰布和沙漠里的长长的山药真好吃!有的说,乌兰布和沙漠里的冬小麦试种成功,棉花长势良好! 窗外的标语飞驰而过:绿色江南,塞外崛起!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23)

回到家中,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正播送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8月15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一口预探井试油后获高产油流,为长庆油田稳产5000万吨再添利器!我赶紧打电话向磴口的朋友证实,结果是:油井就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

你是否见证了包头的成长与发展 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24)

壮美神奇的乌兰布和沙漠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说过:“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黄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他在小说《沙漠里的爱情》结尾时借主人公之口意味深长地说了这样的话:“我看哪里都比不上沙漠”,“那里没有人,只有上帝”。 而这里,却是人类创造了奇迹。 神奇的乌兰布和沙漠!

原题《站在乌兰布和刘拐沙头的沉思》载于《河套文学》2010第一期;2014年再修改后题为《乌兰布和刘拐沙头》收入本人当年出版的《河套情怀》;本文刊载于《河套文学》2019第二期。

本文来源“磴口文体旅游

图片来源网络

旨在分享交流

不涉及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