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怎样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怎么办)(1)

本文共计6100字 | 阅读大概23分钟

人的安全感归根结底有两种:1)物质,2)感情

它是多数人内心诉求,但其实是“伪命题”。

比如:可能来自一份稳定工作带来的收入,某段感情的投入彼此产生的依赖,或是「忙起来什么都不想的状态」,你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吗?

稳定工作意味一成不变,得到这份「稳定」却失去自由爱冒险的心性,把自身变成日复一日的机械人。

对于感情你会发现人心会成长,会改变,谁也不能保证一份情感永远留在你身边;交托心意,依赖又离开,再多不舍还是会陷入「万劫不复内心深渊」。

忙起来就会有安全感吗?它也许是自身回避某种状态的方式;因此,真正的安全感不过是自身一直生活在「物质」与「感情」的安全圈,它代表一种「确定性与非确定性」。

在《财经》对张一鸣的采访中,他说:曾经我特别不喜欢「不确定性」,这与我程序员出生有很大关系,因为程序是「确定」的。

但事实中创始人是焦虑的承担者,每天都要在不确定性中做决策,后来他认知到,原来人生是「幂定律分布」,做好最佳决策就是最好选择。

也许别人的感触,你内心毫无波澜,但至少可以掌握自己的确定性。

那「不确定与确定」中间究竟存在什么,让内心始终产生游走的状态呢?它源于一个词汇,叫做「灰度空间」。

怎样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怎么办)(2)

01.灰度掌控

开门见山,什么是灰度空间?

世间万物的发展,每个人的特质情况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它是介于黑与白之间的某种状态,随时处于圆润,混沌,无常,白中有黑,黑随时变白的可能。

举个例子,西方人处理吵架总会把对错分得很清楚,而中国人吵架是不会把对错放首位。

假设两兄弟即使把「对错」弄清晰,赢了结果,可感情会出现缝隙,那还有什么意义?。

假设对象之间把界限划分清楚,可能你就成为那只传说中的「单身狗」。

再或者公司做战略,一个清晰方向绝不是一拍而出的;它是在混沌中从灰度空间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并非开始就清晰明了,非此彼此。

所以,真到假处真亦假,假到真时假亦真;真真假假,都可以随时转化的,对里往往有错,错里往往有对,中间的不确定性就是「灰度」。

怎样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怎么办)(3)

那它放在安全感中又说明什么呢?

要知道人类本能是尽最大限度是「掌控」,付出行动追求安全感是为得到对「未来的确定性」;可往往过程中会伴随无数挣扎,也许你折腾很久最后得到答案都不是「自身想要的」,为什么?

我们在掌控中执行,多数人会带有色眼镜把「情绪」「对错」「欲望」融为一起,因此产生偏差。

进一步说,这背后惯思维的根基形成主要分为两类:1)情绪性安全(emotional safety);2)控制性安全。

  • 先说前者:

情绪安全是什么?心理学中称之为:

在关系中的每个人达到的情绪状态是开放并且脆弱的(Catherall,2007)。

它意味着你和另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是放松状态,可以毫无恐惧地和同伴分享感受,展示真实的我。

不论悲伤,欲望或愤怒,就算有什么问题产生分歧,也会坦诚布公,即使不同意对方观点也会对彼此尊重。

而这一切的底层构成来源于两个方面:1)依恋(attachment)2自尊(esteem)。

最初主要在「母亲的怀抱」中养成,为什么有的孩子断奶在8个月-1周岁即可完成,有的则需要2年之久,虽婴儿不懂,但这种间接强化会成为「基础控制欲」。

婴儿一闹就可以得到「反馈」,实则为依恋;随着时间拉长孩子步入学校,开始在「自我胜任,认知取向,感情取向,自我内涵结构取向」四个方面塑造完善自尊能力。

譬如儿时,小康家庭在教育孩子上有种「我家条件好」,想吃想要什么就给买;表面看似给孩子提供优越环境,在孩子眼里,实则是另外一种心理强化。

再或者,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为何「发愤图强」,长大后有些概率爆发成事呢?源于从小被刺激「要努力,才有机会」。

进一步说自尊对情绪安全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来源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来自对方对我们的看法;进而在此维度上最终实现「自我评估」。

若对自身评价较低,就很难获得情绪安全,也很难打开心扉与人坦然相处。

而即便我们自己觉得不错,但后期关系中的另一面对自我评价似乎很低,如「他家庭条件不好,不要跟他玩」,「他是单亲家庭」等,一样会影响到一样人的情绪安全。

因此,在明知道对方对自己评价不错的人面前,我们会感受到情绪安全,这来源于身边相处的朋友是什么样。

在明知道对自己评价很低的人面前,我们则很容易感到「情绪不安全」,进而有种自我保护的感觉。

由于每个地方家庭条件因素与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度不同,所以人会在此产生偏差,后期就会容易在情绪感中缺失,产生「控制性安全」心理,也属于正常情况。

怎样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怎么办)(4)

  • 再说后者:

什么是控制性安全?当外界关系不能依赖时,我们只能依赖自身能力来达到内心的满足欲。

比如要求自身把一切弄清楚,要求控制别人听话照做,要求自己必须对别人有用,产生这一切核心根本原因在于“对关系的无法信任和不能依赖”。

你看到的多数男女关系为建立安全感,习惯于了解彼此行踪,在做什么事情等。

进一步而言,控制是「内心恐惧」的放大;当然这并不是坏事;当出现恐惧人们习惯于防御,过程中可能会取得很大成就,通过外接环境刺激也许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

可是要知道,它的负面性作用也非常大,内心的不稳定极具有「随时爆发」的可能,我把这类型人称之为「高功能患者」,属于外强中干内心非常脆弱。

为了控制某件事甚至在休息时都非常敏感紧绷,虽恐惧推动取得一堆外在成就,从心态角度而言依然没有驯服心中「隐藏的老虎」,本质还是个害怕的孩子。

除此外,还有很多人不具备高功能患者的能力,这会直接影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造成精力的消耗,把导向放在错误的地方。

譬如,你在工作中总能看到有几位「和稀泥」者,嚼舌头踩脚后跟,原因在于他们怕事情超出自我范围,以导致自身无法面对场面而失控,当事情出乎意料时从而陷入恐惧状态。

那这种掌控欲真的可能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吗?其实未必;某些时刻,我们都会短暂得到对自己命运的掌控,看似安全,当时间拉长其实这种安全显得不堪一击。

反过来,情绪性安全(emotional safety)与控制性安全是人之天性。

前者是不断在与外界碰撞中让自己变的更好,能够合群;后者的控制源于内心缺乏「爱」,通过霸占欲来丰富内心的富足。

因此这两者最大的BUG是寻找「确定性」;那寻找确定性一定是对的吗?其实未必。

原因除物品(金钱)以外,其他身边一切都是动态的,我们无法绝对掌控,只能在进行时的灰度空间中做出价值(利益,博弈)最大化。

所以把两者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稳定又危险的,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对方有了伤害你的「权利和武器」。

02.情感成熟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解决内心安全感的根本原因不是「物质」;一个人若精神上不能独立自主,物质条件是无法拥有质的飞跃。

因此,如何让自己更加有安全感,最本质的是「内心的充盈与平静」,而这一切背后则是培养自身情感成熟度(emotional maturity)。

它意味着一个人可根据不同环境,临时事件做出适当积极的反应,成熟的人相对于三个特征:1)负责,2)有适应能力,3)给予。

  • 先说前者负责:

不妨我们说下什么是「责任缺失」?通常指不愿意做出选择,过度依赖别人,担心自身选择会带来负性结果,所以将选择权力交给他人,指他人代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

主要表现在「推卸责任,逃避决定和责备他人」三者上面。

譬如,身边总有一些朋友,每当我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自身专业时,得到的答案通常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随父母认为有前途的专业做出决策”。

但上大学后并不喜欢,浑浑噩噩坚持三年,毕业后工作自然不顺心。

最常与人抱怨的是:“都怪父母让我选择此专业”;其实在当初要做决策时是自己把选择权交给父母,也许是没想清楚,进一步说是自己在拒绝为人生负责。

生活与工作中责任缺失常常会伴有选择恐惧,拖延等表现,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变成「责任缺失障碍」(Responsibility Deficit)。

原因很简单,依赖别人帮助自身做出选择,却又常常对客观结果不满意而产生痛苦丧失安全感,这犹如:我怎么这么倒霉,感觉人生一团糟。

然而当你把人生决定权拿回时,他们会说“随便吧,我也不知道”从而更焦虑;那责任缺失者怎么想的呢?

具体有四个维度表现:1)甩锅,若事情没有按照预期发展,肯定有人要承担责任,不能是我,2)这样能减少我在众人中的地位。

3)做错时别人排斥的是他,不是我;我就不会有被排斥,责备,讽刺的可能,4)我不想承担重要责任,只想做老好人

因此,一旦你把选择权与责任持续推给别人,甚至还因错误而责备别人时候,才真的开始变成一位「不负责任者」。

怎样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怎么办)(5)

  • 其次有适应能力:

「军工六性」其中一条为适应能力,在各种极端情况下,如寒极,高山与沼泽中一把枪,一门炮都能使用,这就适应性。

这种场景换在工作中就变成另一个变量,工作要求「协助」,不仅是同事,还有供应商,用户,技术等等。

换句话说,一个组织中同事不同,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那适应能力差的本质是什么呢?我把它总结为四个维度:1)心理能量,2)个人能力,3)事情难度,4)良性循环

一个人到某个新环境中,心理状态是做事最主要推动力,决定在面对困难时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以及自身能达到什么程度;而个人能力决定面对事情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大小。

对于事情难度,直接决定个人需要具备的心理能力与个人能力的大小和完成事件所获得的收益。

打个比方:

你入职家新公司一周,当身边同事对你不理不睬,然后领导安排的新工作又超出自身以后能力范围之外,你就会内心排斥该公司,从而打心底认为不是自身想要的状态,最终选择离去。

进一步说:心理状态与事情难度和环境三者差距过大时,人的内心波动是巨大的;进而产生本能会告诉你「想要逃避」。

若再不能进入正面反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进而缺失「安全感」。

怎样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怎么办)(6)

  • 再说给予:

它的本质依然是围绕物质和感情展开,核心是「付出」,不妨思考下长大后的人为什么很少愿意付出了?原因在于:1)损失厌恶,2)缺乏耐心。

心理学当中有个名词称之为「囤积性伴侣」(hoarding-orientation),主要指与人相处中非常吝啬自己情感的人。

他们不是不愿意付出自身的社交情感,而是把付出当成一种资源,认为付出会消耗自身资源。

要知道,这种性格主要分为生产性与非生产型两种,而囤积型就隶属于非生产型性格。

囤积取向的人,安全感建立在囤积和节约的基础上,他们认为付出得不到收获是一种威胁,很大程度由于婴儿时期没有得到照料或无条件的关注与爱。

譬如:儿时想第一次想给予父母一点东西(贺卡,一幅画)来表达爱时受到拒绝或忽略,进而导致自己认为就算付出,也不一定有回应,久而久之也就不在愿意付出。

另一种情况为,成年后在社会中与同事相处发现每一次的付出在别人那里得不到信任的反馈,难以建立长期的关系,也就拥有损失厌恶心理,每当想付出时内心还是表现出「算了」的状态。

进一步而言,囤积性的人从未想过创造双赢局面,只想玩「零和游戏」,我付出必须有收回,自己一定是赢家必须获得对方尊重或同等价值交换。

这就会造成我们只能以一种暂时而脆弱的方式与他人交换感情,但给予又是相互的,一旦自身不能够主动,那朋友会认为你在孤僻别人,也很可能不再付出。

因此囤积性的人就是这样把自身陷入「负循环」中的,他们对于回忆有种特殊的忠诚,常常抓住过去的一切不放,并沉迷于曾经。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这种状态,使自己成为精神上独立自主,内心丰裕情感成熟的人呢?我把它简单叫做「打开自我」。

怎样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怎么办)(7)

03.打开自我

你要知道,所面临的未来是当下的选择所决定的,而决策最佳路径是「幂定律」。

换言之从确定性角度,做好当下每一个临危不惧的选择才是对明天的负责;其次是让自身变的更强大,这里有几个方面方法可能更适应你:

  • 首先:调整认知偏差,进击而负责

什么是认知灵活性?(Cognitive fiexibility ),它是心理学中重要调解能力,主要指一个人心智,在不同概念,视角下来回切换的能力,换言之,能够脱离旧状态,迎合新状态。

严格来说我们的大脑本质上是一个并行任务系统,无时无刻在处理多个任务。

我们在呼吸,心跳的同时还在听或看,并且还要接受来自于触觉对问题的感知;此外,我们还需要进行思考和预测,并进行情绪的处理。

因此,大脑的神经元会形成固定的路径;对于熟悉的场景甚至事情会喜欢采用「传统路径依赖」方式决策,进而减少效率成本,但这意味着它习惯呆在旧区域,懒得开发新路径。

譬如:

上述中当别人问到你大学所学专业时,有人摇摇头后悔四年的付出在「工作后」完全没有得到受用,这就成为固定思维。

那调整认知偏差为自己负责如何做呢?我把它总结为四个字,即:「感受当下」。

这就像你手中拿到一副烂牌,抱怨是没有任何作用,怎么配合自己搭档打赢对方很重要。

所以下次在遇到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时,你不妨主动选择并为「行为负责」。

责任感的本质意义是一种自愿行动的能力,不因遇到问题怕结果不满意而推脱给别人,甚至撒谎,否认等方式回避,这样能让自己得到更多机会的同时锻炼主动承担。

怎样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怎么办)(8)

  • 再者:适应变化,妥协变接受

我见过很多人因外界的不可控变的极没有安全感,譬如:焦虑工作边缘化,35岁失业,相恋5年失恋,扛不住房贷压力等;那怎么办呢?

我始终说:回不去的过去,不如随它而去;抱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面对才是根本。

妥协与接受两者的本质是「阻力的平衡」,前者是被迫无奈认为不得不做,但行动时心中就会拥有「怨气」所在,持续不久始终还会放弃;后者是转化内心,以更乐观的形式积极应对。

譬如:当面对与人意见不同时,有适应能力的人会考虑多种办法来应对冲突;如可不可以利用利益交换,行不通换成双方妥协等。

那相反的人则会被情绪控制,一发生冲突就暴跳如雷,甚至用曾经的那套思维来应对问题,在和不同的人有分歧时一律讨好等。

在接受过程中,我常用调整自我方法论有三个步骤:

1)慢下来

2)强沟通

3)找解构

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阻力无非这三种,要么自己太着急,要么没有沟通到位,再或者没有找到问题拆解的步骤;把此步骤进行刻意练习,你便可从旧环境模式中走出去,进而形成新的状态。

怎样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怎么办)(9)

  • 其次:给予付出,舍满取半

有句话叫做:越付出越快乐,越旁观越冷漠,为什么?原因在于付出能够让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而旁观的人感觉事不关己就越冷漠。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付出都一定有回报」,我们不应该要求自己的每次付出都带有目的性。

生产型性格的人会把「囤积取向」变成主动付出,它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会两点:1)深入了解,2)舍满取半。

要尝试在社交中了解对方真实状态,而不是只浅显的停留在「零和游戏」中;通过一两次社交认为此人交往价值不大就慢慢放弃。

一方面,人是相互帮衬的,试着告诉自己,即便他人不如我,也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舍不是被人夺走或牺牲,而只是通过付出体现出自身力量,产生充裕和活力。

另一方面而言,让对方感受到自身生命力,你会欣喜万分,他也会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对你的付出。

此外还有重要一点,当你与人分享时,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我获得了什么上」,而不是「我损失了什么上」,把付出当成长期投资,而不是一种他人的索取。

怎样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怎么办)(10)

  • 然后:打开自我,积极探索

如开始所述,我们都在灰度空间中做决策,确定性与不确定的根本是概率性事件,这也是普通人和大佬的根本区别,前者在追求安全感,后者在拥抱不确定性。

我们要放弃太重的行动就要有结果的思维;培养一种我为达到目标需要付出什么来攻克它的方法,我把它称之为「探索模式」。

探索意味自由地敞开去追求,去发现美好的事物;当自身发现美好之后,不是去拥有它,而是去欣赏它,只有这样才能无穷无尽的动力去追求,其对应的指令有5个步骤:

1)打开自己,2)主动接受;3)调整方向,4)正向反馈,5)提升概率,说到这里,什么是确定的呢?变化。

我们的很多痛苦和无谓的担忧,不是来自问题和困难本身,而是来自不切实际的假想和预设,来自对规律的对抗。

当我想通“不确定性”才是世界的法则,并且接受这一点之后,你也不再害怕了。

这四者汇总,我把它称之为情感成熟度管理,希望我们都能依靠自身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当个人心智成熟,那技能的提升也随之而来。

总结一下:

你不要把所有寄托都放在他人身上,也一定不要想着取悦他人,甚至委曲求全的斟酌别人想法与意图,这一切并无意义。

每个人最关心的始终是自己,缺乏安全感是普遍存在的;你不需要把它看成一把枷锁,所以不能急,慢慢调整。

这才是不确定中最重要的「确定」,要记得,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不是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