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这个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压岁钱or压祟钱)
阴历腊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称。这一天有放鞭炮、迎祖先、包饺子、熬大夜等许多传统习俗,在人们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同时,收到长辈发的压岁钱自然更是喜上加喜,幸福感爆棚。
那么,为什么要发压岁钱?"压岁"和"压祟"一样吗?压岁钱究竟该谁发谁收?这一连串疑问不仅和你的小金库有关,还深藏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接下来就和笔者去一探究竟吧。
一、"压岁钱"的故事"压岁钱"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衍变过程与流传历史,而这一切都与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与生命信仰息息相关。
从字面探究,"岁"字的释义颇多,基本义起源于《说文》:"岁,木星也,从步戌声,律历书,以五星为五步。"而"木星"又叫做"年星",所以"岁"与"年"相关,随后"岁"字的许多引申义也都与年月、光阴、时间等有着密切关系。与"岁"相比,"压"字为多音字,有阴平(一声)和去声(去声)之分,在"压岁钱"中取作一声,意为"使稳定,使平静,控制"等。综上,"压岁"一词的大致意义是压住年岁。所以,"压岁钱"本该由晚辈发到长辈手中,意在盼望老人们健康永驻,福寿安康。
但是,众所周知,"压岁钱"的习俗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特别是在过年期间,晚辈给长辈发压岁钱已经成为春节的流行元素。那为什么现在的"压岁钱"和原来的本义有所不同呢?这就要提到"压岁"和"压祟"之间的区别了。
二、"压岁"和"压祟"的异同其实,最初的"压岁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目的也不是祈福,而是镇恶驱邪,护佑平安。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当时普遍理解为"压祟钱"而非"压岁钱",这也可以从"压祟"的意义来知晓缘由。
"祟",原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迷信);借指不正当的行动。 如古书《》记载:"寡人不祥,被于宗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又如今天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鬼鬼祟祟"、"暗中作祟",显而易见,"祟"字含有贬义。加上前面提到的"压"字的含义,那么"压祟"一词的大致意义是辟邪驱鬼,祈求平安。这和"压岁"的意义大相径庭,所以将"压岁钱"看作"压祟钱"是不恰当的。后来,到了清代,"压岁"与"压岁"开始被看作同义,不过那时的"压岁钱"依旧是由长辈发给晚辈。如:(清)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清嘉录》记载:"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 清代典籍《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由此可见,不论是"压岁钱"还是"压祟钱",为什么人们都习惯认为由长辈发给晚辈呢?难道说人们难解其义,上演了一个将近千年的误会?这就关涉到了下面这个话题。
三、压岁钱是古老的学问,也是纯粹的祝福其实,关于"压岁钱"与"压岁钱",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与传说呢。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叫"祟",专门在大年三十夜里出来活动,偷偷地潜入百姓家中,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凡是被"祟"摸过头的孩子,就会头痛发热,最后变成傻子。于是,家家三十晚上都点着灯彻夜不睡,谓之"守祟"。有一对老夫妇老来得子,视若宝贝,三十晚上怕"祟"来伤害孩子,便拿出8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后就把8枚铜钱放在枕边后睡去。半夜,一阵阴风过后,"祟"潜入老夫妇家中,吹灭烛火,伸手去摸孩子的头,结果枕边突然迸发出8道闪光,把"祟"吓得夺门而逃!此事不胫而走,人们便认为那8枚铜钱乃是八仙化身来保护孩子的,因"祟"与"岁"同音,后来人们便将"守祟"称为"守岁",并在大年三十晚上给孩子一些铜钱,以祈求平安。这个传说与"压祟"的本意相当吻合,也非常合理地表明了"压岁"与"压祟"趋同的缘由。
无论何时何地,人们期盼亲友平安喜乐,社会安定幸福的心情都是一致的。压岁钱是古老的学问,也是纯粹的祝福。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尊老爱幼,互敬互爱"是不可缺失的宝贵文化,也是绵延数代的传统习俗。
今年大年三十,你又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别忘了抽点时间去看望长辈,送上你最真挚的祝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