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临终关怀在我国的现状(什么是临终关怀)
刘蒋巍:什么是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特点与意义
文/刘蒋巍
“临终关怀” 一词译自英文Hospice,原意是“招待所”、 “济贫院“、 “小旅馆”的意思。中世纪的欧洲使用此词是设立在修道院附近为朝圣者和旅行者提供中途休息和获得给养的场所。当这些人因为病重濒临死亡而住在Hospice中的时候,会得到教士和修女的治疗和照顾,死亡之后也会得到妥善的善后处理。中世纪的Hospice多隶属于宗教团体,是一种慈善服务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兴起,使这个词的词义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含义有了进一步延伸。权威性的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I.M)出版的 “医学主题词表”解释Hospice为“是对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
01 临终关怀的概念具体而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在当前医疗条件下尚无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 使临终病人得以舒适安宁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换言之,临终关怀团队的任务并不是使患者康复,而是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期间内,在充满人间温暖的氛围中,安详而平和、舒适而尊严、无憾无怨地离开人世。
Hospice被翻译成中文“临终关怀”并在我国正式采用, 始于1988年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建立时临终关 怀"其内涵在于对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照料,外延则在于对临终病人家属的精神支持。
英、美等国家的“终末照护(Terminal Care)",加拿大等国家的缓和照护(Palliative Care)。我国台湾省的“安宁 照顾”及香港的“善终服务”等。虽然这些称呼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帮助各种临终病人能够平静、安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关怀” 一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命名, 已被我国大多数专家、学者所接受。
临终关怀定义包括以下三层意思。
第一,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服务”,它是对临终病人及其家人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其目标在于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够无痛苦和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第二,临终关怀也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的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临终关怀又可分为:临终医学、临终护理学、临终心理学、临终关怀伦理学、临终关怀社会学、临终关怀管理学等分支学科。
第三,临终关怀还可以指一种缓和疗护机构及组成形式。 临终关怀机构可以根据需要,以临终关怀院型、临终关怀病房型、临终关怀社区型或临终关怀家庭型等多种形式存在。临终关怀有着特殊的组成形式,其执行者是由医生、护士、心理学 家、社会工作者、神职人员和志愿者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团队. 在不同条件下从各个方面为临终者及其家属服务。
02 临终关怀的特点临终关怀是针对特殊人群、具有特定内容的特殊服务模式,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以临终病人为对象,家庭为中心:临终关怀应以所有的临终病人为对象,特别是晚期肿瘤病人,至于临终期从何时开始,每一个病人是不同的。
临终病人在生活上多数难以自理,最需要家庭、亲人的关爱;然而由于家庭中的成员都很紧张,难以处理好与临终病人的关系并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终老环境。因此,临终关怀的对象包括病人及其家属,为临终病人创造一个家庭般的环境是临终关怀的一个重要特点。
2. 以缓解疼痛为目的,全面护理为手段;疼痛及与其相伴而生的恐惧感缠绕着临终病人,特别是晚期肿瘤病人,因而影响着他们临终生活的质量。所以,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是临终关怀的目的,而《癌痛三阶梯止痛方案》已成为从事临终关怀的医务人员给病人缓解疼痛的主要方式。
临终病人的疼痛与所患疾病有关,但同时又是一种主观感受,即疼痛可能会由于恐惧;焦虑、厌倦、孤独感、精神压力、缺少亲情关爱以及身体的局部不适而加重,也会由于环境舒适、注意力分散、精神放松、亲人关爱和医务人员的体贴等而减轻。因此,提供全面的护理手段,包括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充分、全面的生活和心理护理,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等,也是临终关怀的特点。
3.服务形式多样化、本土化。临终关怀的服务形式具有多样化、本土化的特点。英国的临终关怀服务以住院照护的方式为主,即注重建立临终关怀院;美国则以家庭临终关怀服务为主,即开展社区服务。
我国的临终关怀工作者正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服务方式。从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以临终关怀病房(安宁病 房、宁养病房)的形式比较普遍,因为这种形式不需很大的投 资。利用医院病房的原有人员和设备。经过短期培训便能够较快地开展工作。当然,在社区医疗的支持下,居家照护形式也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形式,这对于在家中照护临终病人就具有特别的实用意义。
4.以医护人员为主导,社会志愿者为辅助。医护人员掌握医学知识和理论,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疼痛和痛苦,评估并满足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求,因此临终关怀以医护人员为主导。但是,社会工作者、家庭成员、朋友、牧师、社会志愿者等也都参与了临终关怀工作,尤其是社会志愿者通过与病人、家属的沟通、交流、聆听以及为病人做一些基本的生活护理等方式,给病人和家属以精神和感情上的支持,增加信心和 力量,使其不感到孤独和无助。志愿者以无私的爱心,热心服务,已成为临终事业发展的基础,这也是临终关怀的一个重要 特点。
5.临终关怀淡化治疗,强调照护.一个病人处于不可逆转的临终状态,一般观念下的"治疗”对其已经毫无意义,所以我们不称之为“治疗”而称之为临终“舒缓疗护”,用“关怀”、"照护(care)"取代“治疗”、'治愈(cure)。就是说, 临终关怀这门学科充分意识到了对临终病人进行治疗的无意义性。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临终关怀中几乎一切针对病人的操作措施只有“照护”、“关怀”上的意义,并无一般的 “治疗”意义可言。
这样,在临终关怀过程中的一切操作措施,尽管有与一般治疗相同的操作措施,例如控制疼痛等症状药物的使用,或者为了缓解症状而使用的手术、化疗等,这一切都不能归纳于一般“治疗”范畴。只能归于’‘照护”的范畴,因为它们对于病因的去除、功能的改善和健康的恢复毫无意义。 所以,对于临终病人,我们应该着重于照护和关怀,着重于舒缓疗护,而无须奢求什么治疗,只有这样才会使临终病人安宁、舒适地死去。而不必遭受一番所谓'治疗”的折磨之后才死去。
03 临终关怀的意义因疾病末期或意外伤害所致进入不可逆性临终阶段的末期至临床死亡之间的这段时间,视为临终。临终病人享有生命维护权、公正医疗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密权、监督批评权、尊严死亡权。对临终病人关怀的意义体现在:
(1) 它能引起人们死亡观念的变化:千百年来,对死亡的恐惧和拒斥一直是人类不变的主题。临终关怀的开展使人们直面死亡、正视临终。而不是回避,这种死亡观念的变化也体现了生命的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
(2) 它是人道主义的升华。临终关怀从思想到实践上改变了原来无法救治的病人被拒之医院大门外或在医院只能延长痛苦的生命而得不到真正的关心和照顾的现象,也改变了病人家属的痛苦被医务人员忽视的现象,从而使临终病人在关爱、舒适的环境中尊严地、无忧无虑地离开人间,也使病人的家属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整个社会爱心力量的参与。体现了人道主 义的深化和升华。
(3) 它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临终关怀所倡导的关爱思想, 正在吸引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体关注并参与这项事业,并且付出自己的钱物、时间以及感情,给临终病人及家属以全面的关怀,也使临终病人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给予病人更多的照顾和爱心,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临终病人享受人间的温暖。同时,从事临终关怀的医务人员通过长期围绕临终病人而工作,在环境影响和较高的道德要求下,他们的道德水平也得以提高。并可能影响到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人员的道德水平。因此,临终关怀促进了社会文明。或者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4) 它可以节约卫生资源。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医务人员维持临终病人的濒死状态、延缓死亡的来临成为可能,但这种延长生命的结果一方面增加了临终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患者家属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并且浪费了大量的卫生资源。 而临终关怀不侧重于对病人无意义的抢救,而是提供缓解性、支持性的安宁照顾,即不刻意提前或推后病人的死亡时间,而是尽可能地让病人减少痛苦。坦然愉快地走向人生终点,这无疑有助于节约卫生资源。
作者简介
刘蒋巍,江苏如东人,中国数学会会员,CNKI大成编客推荐主编,《课程教育研究》特约编委,学思堂教育研究院院长,师生成长高级研修院院长,“刘蒋巍创业实验室”创办人,“YOUSTUDY专转本培训"创办人。常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人社部培训机构校长证书持有者 ,家庭教育指导师,创新创业导师 ,高级创业指导师,高级企业培训师,高级礼仪培训师,高级商务谈判,高级项目管理师,高级行政管理师,高级职业经理人,注册国际职业经理人(CIPM),注册国际高级职业培训师(CISPL),国际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ICHRM),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CIPC),注册国际高级礼仪培训师(CISE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