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乌江南(贵州威宁乌江南)

贯穿贵州北部的主干河流—乌江,在水系上又分为南、北两源:北源六冲河出自贵州赫章县北,南源三岔河出自贵州威宁县东,两源汇合后称之“鸭池河”,再由东北流经息烽县乌江渡以下而始称“乌江”专名。通常以三岔河定其正源。

贵州威宁乌江南(贵州威宁乌江南)(1)

地处大山谷坳中的乌江(三岔河)源头。

贵州威宁乌江南(贵州威宁乌江南)(2)

乌江(三岔河)源涌于海拔约1800多米的威宁县盐仓镇营洞村石缸洞,从县城先沿326国道西行15公里,再顺山梁一路下坡便可到达。

贵州威宁乌江南(贵州威宁乌江南)(3)

乌江源头矗立着各种石碑,最右边这块是某考察团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千里乌江行”活动中的镌刻纪念。碑侧落款还是“四川涪陵”。

贵州威宁乌江南(贵州威宁乌江南)(4)

绿荫遮蔽下,从石缸洞中潺涌而出的乌江(三岔河)源头水,源头洞口处还修建了一座小亭阁,并赋写上对联与横批,为自然环境中的江河源泉注入了文化元素。

贵州威宁乌江南(贵州威宁乌江南)(5)

源头左侧这块石碑是由乌江入河口所在城市高校—涪陵长江师范学院(前身旧称‘涪陵高等专科师范学校’)的师生们在浙江某企业支持下,于21年前所开展乌江考察活动后的印记镌刻。碑面上的字体为”保护乌江世代不息”。但因相隔久远,半块石碑已被土壤积盖,“息”字压在了土层最下方。我们同行的一位爱好者找附近农民借来一根锄头,将土层挖开,才算看到了完整的碑刻题字。

贵州威宁乌江南(贵州威宁乌江南)(6)

那天遇逢周末假日,前来乌江源头这里玩耍的游客还不少。他们在河边正准备进行一场户外野餐,几位女士利用源头洞口溪流清洗着蔬菜,如此对于河流生态环境,却会产生负面效果。不过乌江在某些重要性方面不能与赤水河相比,不仅有关人的行为,还涉及对周边农耕条件利用、绿植水土保持等几点因素。而且在距源头下游约500米处,就修建起了小水电。

贵州威宁乌江南(贵州威宁乌江南)(7)

个人曾在2016年6月前来乌江源头探寻过,那会还下着中雨,气候湿冷。洞口的流水涌出也较大。当时在河源下游500米的位置,尚有“花鱼、黑鱼”两条洞中小支流与石缸洞干溪融注相汇,形成了“三洞溪汇”之景观。但原址近年来修建小水电后,这处风貌已经不复。此番又来,算是故地重游记录。

贵州威宁乌江南(贵州威宁乌江南)(8)

从源头远望下游。乌江流跨贵州省北部与重庆市东南部。涓涓溪流汇集成为波涛大川,见证着自然江河之移演变迁!

贵州威宁乌江南(贵州威宁乌江南)(9)

地图中的乌江(南)源区域范围, 摘自1985年版《贵州省地图集》。图中源头“花鱼洞”一带的小水电的确还比较多,水利资源运用,即从头开始。

贵州威宁乌江南(贵州威宁乌江南)(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