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宾语前置(古代汉语词序之宾语前置)

词序,在现代汉语中又叫语序,是表达汉语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同的词在句子中的词序(或者说位置)不同,表达的语义也不相同。例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中,前一分句是主动语义,后一分句是被动语义。

汉语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固定,一般是[状语]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补语>。但是,古代汉语也有少数特殊词序,了解这些特殊词序,对阅读古文是有一定帮助的。

在先秦典籍中,最突出的特殊词序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到动词之前。这种宾语前置并不是表达一定语气的的一般倒装句,而是有一定语法条件的。大致分为四种:

古文中宾语前置(古代汉语词序之宾语前置)(1)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1.上古汉语常见的疑问代词“谁、何、奚、安、孰、恶”等作动词的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臣实不才,又?(《左传·成公三年》)

敢问何谓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历山之农者侵畔》)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孟子·尽心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能愿动词时,疑问代词宾语放在能愿动词之前之后皆可。例如:

臣实不才,又。(《左传·成公三年》)

谁怨乎?(《史记·吴世家》)

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前面。例如: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何以”后来逐渐成为凝固形式,在古文中经常出现。现代汉语中“何以”表示“为什么”,而不是上古的“以何”了。

古文中宾语前置(古代汉语词序之宾语前置)(2)

3.疑问代词作宾语的例外

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上古是比较严格的,很少例外。只有“何如”常说成“如何”,但这两种格式在先秦就已经是凝固形式了。意思为“怎么样”或“怎样”。例如: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楚策》)

伤及未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与不榖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古书上“如何”又可以说成“若何”、“奈何”。例如: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

“如何”、“若何”、“奈何”的当中还可以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成为“如……何”等格式,意思是“对……怎么样”。例如: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太形王屋?(《列子·汤问》)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左传·僖公十五年》)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史记·项羽本纪》)

4.其他

(1)非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不前置。例如: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谁欺”是宾语前置,“欺天”就不是。)

子其怨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2)“恶乎”和“于何”

疑问代词“恶”作介词宾语时,必须前置,介词只能用“乎”。

“何”作介词“于”的宾语一律在介词“于”之后,“于何”是较早的疑问代词宾语后置现象,以后逐渐增多。

古文中宾语前置(古代汉语词序之宾语前置)(3)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1.这一类宾语前置包含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疑问句。否定句一般有否定副词为标志,如“不、未、毋、弗、无、莫”等(“莫”字有的时候是无定代词)。基本格式为否定词 代词宾语 动词。例如:

吾爱之,不吾判也。(《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

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

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2.其他

(1)否定句中名词作宾语不前置,例如:

硕鼠硕鼠,食我。(《诗·魏风·硕鼠》)(“我”作定语,不是宾语。)

(2)敬称名词“子”作宾语一般后置,少数前置。例如:

我非子。固矣。(《庄子·秋水》)

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吕氏春秋·不广》)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远没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严格,在先秦有不少否定代词宾语不前置的例子,如上面的“不知子”,另外还有其他例:

有事而。(《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

这种代词宾语不前置的现象也残存在现代汉语从古代所吸收的成语中,如“时不我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