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悬崖勒马,丈夫和父亲必须死一个咋选
在封建社会,女性就是被束缚和压迫的对象,男权大于天。可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好像女性就应该没有话语权,就应该做男性的附属品,也是首当其冲,可以被牺牲掉的物品。
不同于封建落后的古代和旧社会,现如今女性地位得到充分尊重,许多情节我们只能通过影视作品了解其中一二,我们无从对古代女性的无奈和痛楚感同身受,但却可以过往历史中探知不一样的世界。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尤其是恋爱中的男女,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假如我跟你母亲同时掉水里里,你会救哪一个。
我们可能觉得好笑,觉得这是个幼稚的问题,但其实每个男性内心里都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你又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呢?
如果同样的问题放到女性身上:如果丈夫和父亲必须死一个,你会做什么选择?这个问题甚至听起来有些冷门,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发生,女生也只是单纯地想证明,自己在对方心里比较重要而已。
但其实在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难题发生在一位女性身上。
夫与父孰轻孰重?也许祭仲女儿的故事会让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个新的认识。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时值郑庄公去世,在当时宋国的兵力压迫下,迫使权臣祭仲扶持郑庄公次子姬突即位,即史称的郑厉公。
说来姬突(郑厉公)被选择扶持上位也是有渊源的,其母是宋国的公主,外祖父选择出兵扶持外孙即位,其意图可不仅仅是祖孙情深深情戏码,如此这般,所为权力而已。
果不其然,郑厉公上位后算不上傀儡也差不多了。权臣祭仲一人掌权,权倾朝野,能力超群,对于稍微还有些上进心的郑厉公来说,祭仲绝对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必要出手整治。
让我们在介绍一下前文提到的祭仲。祭仲在万千优秀男性中选择了一位老实巴交,无甚城府的“老实人”——雍纠做上门女婿,其中用意无非是考虑易于把控,疼爱自己的女儿。
祭仲精心为女儿挑选的女婿,肯定也是希望女儿所遇两人,一生顺遂安宁。但世间之事,往往事与愿违。
朝堂之上,祭仲强势直言,郑厉公对此颇有微词,他也逐渐意识到,祭仲老臣一日不除,自己的政权便一日不稳。作为一国之君,郑厉公怎肯一直受制于人,手无实权呢?
当然郑厉公一直没有停止过他的小动作,一次次尝试削弱祭仲在朝野中的权力,但也只是小打小闹而已,厉公也深知这些手段,根本动摇不了一个老臣,多年建设的根基。那么要想斩草除根便只有一不做二不休。
郑厉公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自己的计划,雍纠作为祭仲的女婿且无才无能无脑,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
雍纠与郑厉公也是渊源颇深,此处稍微一点各位便明了,前文提到郑厉公之母乃宋国公主,姓雍。雍纠作为郑厉公外祖父一族,从很多方面考量,都是既值得信又容易操控。
两人原本计划的天衣无缝,雍纠本身也对这个强势不讲理的老丈人意见颇深,几欲除之而后快,可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两人一拍即合,约定将祭仲约到郊外假称宴请,再派兵刺杀,这样就可以彻底除掉这个祸患。
自古红颜多祸水本身郑厉公和雍纠的计划非常具有可行性,或许我们现如今的史书就会按照祭仲被除掉来记载了。但是雍纠或许本性还是足够善良,也或许可以称之为傻,往往事败于多言。
或许二人畅理想,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之时喝了些酒,雍纠红光满面地回到家中,抱着自己的爱妻雍姬,将自己和郑厉公的计划一吐为快,便沉沉的睡了过去。
这可让雍姬彻夜难眠了,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啊,更何况雍纠要刺杀的是雍姬的生身父亲,换成谁又能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呢?雍姬陷入了两难之中。
她清楚地知道,这是必须要做选择的时候了。自己说服不了雍纠,就算说服了,雍纠也会被郑厉公忌惮泄密,必死无疑,甚至自身和家族都难保;听之任之,这不相当于自己亲手杀了自己的父亲吗?
一夜未眠的雍姬决定去母亲那里商议。其母一听瞬间拍案而起:“女儿,这天下的男人都可以做你的丈夫,但你的父亲只有一个!”雍姬瞬间泪流满满,他也明白忠孝难两全,自己的丈夫走到这一步,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
于是雍姬和母亲把郑厉公的刺杀计划告诉了祭仲,后续结果想必已经很明了了,雍纠势必不可留,必死无疑。
不知道雍纠有没有后悔,将计划讲给了自己最信任的枕边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啊,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便是“人尽可夫”一词的由来,这个成语的本意反应了封建社会的女人,在男权的角逐的背景下,迫于无奈、忠孝难两全,是个无奈又充满悲哀的故事。
后记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个词语甚至于其他很多的典故,也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发展,发生了很多改变,甚至变成了相反的含义,时代大势我们无从控制,但是以史为典。
我们确实可以窥探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或许对很多问题都会有了重新的见解。
自古以来,封建社会的女性都被笼罩了悲剧的色彩,无数次作为牺牲品,成为权力的垫脚石,不配拥有爱情、不配享受亲情,或许女性生来就是时刻准备牺牲、被利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科技和思想都足够进步的当今时代,女性不用再为了所谓的权利做出如此两难的选择,当时的雍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护父亲和丈夫两全,只能做出这样无奈的选择。时过境迁,具体的对错后人无从评析。各位又有什么见解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