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五言诗四句 苏轼令豪杰心折的一首水调歌头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苏轼度过了人生中非常艰苦的四年,刚到黄州时,其心境更是低沉到了极致,但苏轼本就有一派乐观主义的洒脱,所以很快他便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交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元丰六年三月,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也因事被贬黄州,苏轼与之相识,相同的心境,让两人成为了好友,经常往来。这年十月十二日,苏轼看到月色甚佳,于是来到张怀民暂住的承天寺中,一起步行于月色之下,苏轼写下了千古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这年十一月,张怀民新居落成,在其家西南又修建了一座用来观赏长江景色的亭子,苏轼钦佩张怀民的气度,于是为该亭取名“快哉亭”,并写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水调歌头》,便是下面这首“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的弟弟苏辙还因此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其中写道:“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可见当时之风流儒雅,令人神往。
这首《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苏轼豪放词中的代表作之一,全词以景带情,描绘了快哉亭周边的好山好水,同时也将词人那种旷达豪迈、潇洒凛然的处世态度表现了出来。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开头两句,以大气的实笔描绘了快哉亭周边广阔的景象,“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从亭中放眼望去,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成趣,天地之间显得开阔苍茫,引发无尽幽思。
接着两句,交代快哉亭新创之事,“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这亭子本是好友建造用来观赏景色的,但现在苏轼竟然反客为主,诙谐幽默地表示,张偓佺的快哉亭是为自己而建,连窗台上青红两色的油漆还是“湿”的呢,言下之意是,油漆未干,朋友便邀自己前来观赏,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厚。
接着“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是以实带虚,陷入到了回忆和想象之中。苏轼曾经在扬州平山堂,领略过江南烟雨的秀丽,那种若有若无、空濛高远的美丽景象,今日又在快哉亭上看到了。苏轼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无疑是因为两者都是绝美意境的代名词。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山色有无中”本是王维的佳句,王维在《汉江临眺》一诗中写道“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后来欧阳修将其写入词中,说“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突出了平山堂景色的美好,此处苏轼提起平山堂,不禁忆起了老师的词句。苏轼这种以忆景写景的手法,含蓄蕴藉,给词境增加了几分空灵和生动,当真是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可想而知,当日苏轼在快哉亭上,心情是多么愉悦!
下片开头几句,词人继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写了快哉亭放眼望去的美丽景象,将镜头聚焦在了江面上,“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广阔的江面犹如明镜一般,清澈见底的江水映衬着碧绿的青山,形成了一幅水墨画卷,可突然一阵大风吹过,江面倏忽变化,波涛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扁舟在巨浪中翻舞,静态的江面突然变成了动态的景象,于是众人的焦点也聚在了这位迎风破浪的渔翁身上。
借着这迎击风浪的老翁,苏轼自然而然想到了战国时宋玉所写的《风赋》,在苏轼看来,宋玉强行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非常可笑的,不信就看这驾船的老翁,在波浪中泰然处之。宋玉的可笑也反衬了庄子的高明,于是苏轼引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结论,告诉世人一个旷达豪迈的道理: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刚至大的浩然之气,就能够超凡脱俗、荣辱不惊,在任何顺境或逆境中,都能够泰然处之,享受到那无穷快意的千里凉风!
苏轼这种在逆境中仍然能保持坦荡的人生态度,无疑是值得人们借鉴和追捧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明朝大才子杨慎甚至表示“结句雄奇,无人敢道”,刘熙载也评价说“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无疑都道出了对这两句词的喜爱。
苏轼这首词,波浪起伏,跌宕多姿,写景、言情、议论融于一体,用字用句酣畅淋漓,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全词在表现快哉亭千里美景的同时,也将词人自己旷达开阔的感情表现了出来,身处逆境而不改浩然之气,堪称榜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