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

●● 宋宗祧文//凯旋 王剑松等摄影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1)

中国古称华夏。“华夏”二字来自哪里? 《辞海》“华夏”词条解释为:“汉族先民或中国(中原)的古称。”“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华夏( Hua Xia) ”条目为:“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原之人……公元前2100年—前770年,黄河中下游的夏人、商人、周人和其他部落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华夏族。”然而,称“华”为“礼仪之大”或者“荣”,“夏”为“服章之美”或“中国之人”,似乎没有触及事物的本质,总让人觉得有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之嫌。那么“华夏”正确的释义又是什么呢?“华夏”一词与夏朝和中原密切相关。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商、周断代工程”确认,从夏禹到夏朝最后一个帝王夏桀,历时近五百年。夏朝直接统治的地区在以嵩山为中心的直径约250公里的中原地区。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2)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3)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4)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5)

中国之所以称华夏,夏是族名或国家名,即夏朝之夏,正如我们汉族的名称与汉朝的从属关系一样;而华是地名,这个地方就是嵩山。应该说,华夏之夏就是夏朝之夏,大多数人都会接受,但要说华夏之华就是嵩山,不少人会摇头:你的根据呢?古时嵩山曾名华。《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官》:河南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其泽薮曰圃田,其川荥洛,其浸波溠,其利林漆丝枲。《周礼•职方氏》:“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按郑注《大司乐》:“五岳,岱在兖州,衡在荆州,华在豫州,岳在雍州,恒在并州。”台湾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著有《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说:在《周礼》和《国语》两本书里,华山是在河南境内的。很可能便是今之嵩山。故今密县(今河南省新密市)有古华城。钱穆认为,由于有了华山,故而嵩山脚下才有了华城。但也可能是因为先有了华城,才命名附近的山为华山。但不管如何,华城的存在是嵩山曾名华山的一个间接证据。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6)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7)

华城,即华阳,亦即华邑。应该说,按现在的行政区划,是在河南省新郑市。《括地志》云:“故华城在郑州管城县南三十里。”在《国语•郑语》里,伯阳父对郑桓公论兴衰之道,说到了华邑。他说:“若克二邑,邬、弊、补、舟、依、(黑柔)、历、华,君之土也。”《史记》中也多次提到华阳。《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前274),客卿胡阳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击芒卯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史记·赵世家》载:[赵惠文王]“二十五年(前274),与魏共击秦。秦将白起破我华阳,得一将军。”《史记·韩世家》载:“[韩僖王]二十三年(前274),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于秦……八月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史记·穰侯列传》载:“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昭王三十四年(前273),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编年记》载有:[秦昭王]“三十四年,攻华阳。”与《史记》相吻合。此外,战国后期还出现了三个封号与华阳相关的人物。一个是秦之华阳君羋戎。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8)

据《史记·穰侯列传》:“同父弟曰羋戎,为华阳君。”另一个是秦之华阳夫人——安国君正夫人。据《史记·吕不韦列传》:“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最后一个是赵之华阳君——原韩国上党守将冯亭。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昭襄王]“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这三个与华阳相关的封号都是在秦国取得了韩地华阳之后才有的事情。由此不难看出,华阳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很多人都希望以这里为封地。《著名考古学家唐兰《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微》释《命簋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是夏,中华民族起于此。”应该说,唐兰先生的说法是基本正确的。但他可能忽略了嵩山古时也叫华山。说中华民族起于华邑,范围还是稍显小了些,实际上应该是起于嵩山地区。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少典是黄帝的父亲,这条记载告诉我们,炎帝、黄帝很可能是同父异母兄弟,而且均生于嵩山脚下的华阳。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嵩山之古名华山,很可能在炎黄之时就有了。《国语•郑语》里,伯阳父说到了他为郑桓公选择的新的郑国的地理位置(今河南省新郑市、新密市、荥阳市一带):“前华后河,右洛左济。”意思是:这里面对华山,即嵩山,背靠黄河;右边是洛水,左边是济水,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9)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10)

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说到了夏朝最后一代君王桀的都城位置,“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一般认为是河南省汝阳县西南的西泰山)华(即嵩山),伊阙(即洛阳龙门)在其南,羊肠(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北25公里处)在其北……”同样与嵩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符合。

由炎黄直至夏朝,先民视嵩山为圣山。怎样圣法,我们可从《史记·周本纪》周武王灭殷到达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后说的话里领悟到。周武王说:“定天保,依天室……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阳)毋固,其有夏之居。”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确定国都,一定要在嵩山脚下……从洛河与黄河的交汇处直到伊河与洛河的交汇处这一带,四面都有天险,很容易守卫,不需要驻扎强大的军队,原本是夏朝的京畿之地。”“天室”,指天神居住的地方,也是嵩山的又一雅称。很可能这也是从夏朝经过商朝传下来的称呼。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11)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12)

华夏统治最久的朝代(华夏之名来自夏朝和嵩山)(13)

周武王的话既说明白了嵩山地区的神圣性,又传递出周人是在继承夏人的传统,同样以嵩山为圣山。由此就不难理解,古人为什么要把他们心中的圣山雅称为华山。通常而言,给圣山起的名字就得严肃。也就是说,名字既要熠熠生辉,又要有深刻含义。于是,人们选择了华字。华字的本义一是指光圈外围的泛光,二是指植物的生殖器官——花。其实,古时是没有花字的,华即花。称嵩山为华山,一方面赞誉嵩山是美丽而有光彩之山,另一面也反映了古先民的生殖崇拜情结。因为对于任何物种来说,繁衍子嗣是永恒的伟大主题。而后逐渐把“华”与“夏”组成一个词汇,就成了国家和民族的代称。由此,我们也可以联想到“中华”为何叫中华,都源于夏代先民对嵩山的崇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