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包衣是怎么样的存在(清代的包衣奴才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清朝包衣是怎么样的存在(清代的包衣奴才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1)

包衣是满语中奴隶,下人的意思。主要来源是清军入关以前掳掠的汉族人口。

努尔哈赤起名反明,很快占领了辽东地区。当时原居住辽东的汉族人口,或逃亡,或加入东江军反抗,或被清军掳掠成为最早的奴隶。

在吴三桂降清之前,清军虽然没有正面攻克山海关防线。但皇太极先后五次率兵借道蒙古地区绕道入关抢劫,每次都掳掠走几万到十多万不等汉族人口。

清军所过之处,打破一个个华北地区的村庄。老人儿童被杀害,壮男壮女则被捆住双手,用绳子穿成一串串的跟随清军退回关外。

入关之前满人的普通旗丁日子也过很很辛苦。不但战时要随着旗主四处征讨,平时也要需要从事耕种,伐木,煮盐等日常劳作,并上缴大部产出。

随着清军军事上取得不断的胜利,掳掠来的汉族人口作为军功奖赏,会分配给立下战功的旗人。这些分配来的汉族奴隶,就是所谓的包衣,不听话的包衣会被打死,听话的则要从事田间劳作,照顾老人,操持家务等杂务,使得旗人被从琐事中解放出来,更专注的投入军事行动。

旗人和旗人之间,各自所属的包衣奴才可以自由转卖,赠与。

包衣的主子对自己的所属的奴才,拥有生杀大权。不听话的,打死也就打死了。对于一些比较驯服能干的男性包衣奴才,则奖励他一个同样是掳掠来的包衣女子,两人所生下的后代儿女叫做“家生子”,世世代代都是这个旗人主子家的奴才。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后,所有汉人都是满清皇室的臣子,所以朝廷不在允许旗人继续掳掠人口。之后的包衣有两个增长来源,一个是家生子的自然繁衍,另一个是贵族或者平民因为犯罪被贬为奴。

包衣如果想要脱离奴才身份也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为国(大清)立下功劳,奖励是抬籍。会由奴籍升为八旗中某一旗之中。抬旗以后自己和子孙拥有的待遇地位和普通旗人一样。另一种是为主家立下大功,主家心情好会给予脱籍的奖励,从此以后这个包衣的户籍不在挂靠到主家只下,而是拥有自己的户籍成为普通平民。

清军入关以后,很多旗人家族因此发达,这些人外出为官时通常会带上自己家的奴才作为助手,在当时的环境下包衣奴才的地位是要高于普通汉族百姓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