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陕西省榆林市多举措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靖边县柳编 刘保 摄①佳县赤牛坬村发展乡村旅游 高波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陕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陕西省榆林市多举措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陕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靖边县柳编。 刘保 摄

①佳县赤牛坬村发展乡村旅游。 高波摄

②首家榆林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店“榆林尚农”在江苏扬州市东关街开业。 资料图

③吴堡县光伏项目。 资料图

④红枣致富。 曹维豇 摄

白云山上多灵秀,红石峡谷涌清流;镇北台上登高走,塞外风光看不够……

这里是陕西省榆林市。

六月的榆林生机盎然。湛蓝的天空下,清澈的榆溪河穿城而过,滚滚的黄河水九曲连环。这里是全国绒山羊和滩羊生产优势区,觅食的牛羊在长满青草的河滩上悠闲地漫步吃草;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优生区,马铃薯是餐桌上的必点菜,“黑愣愣”“洋芋擦擦”“土豆凉粉”……农家人“离了洋芋不会做饭”;这里是全国红枣五大产区之一,黄河岸边枣花盛开,静静酝酿着又一个丰年。

眼前苍翠葱郁的榆林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经的面貌。过去好路难寻,吃水靠担,靠天吃饭十年九旱,日子过得“叮当响”。而今村村通油路,火车开进城,产业就在家门口,8个贫困县摘帽、902个贫困村出列、39.6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的高质量脱贫,让这座“曙光之城”挪了穷窝、拔了穷根、有了产业、奔向小康。

响鼓用重锤 确保如期收官

六月的榆林是“忙碌的”,农户忙着照料土地里的作物,期待着丰收的季节,问题排查整改回头看工作也加快了脚步。

脱贫攻坚越往后,越要响鼓重锤。从8个国定贫困县摘帽、902个贫困村出列、39.6万人脱贫的佳绩,到最后12815户18213人的“清零”攻坚,榆林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逐村逐户全面排查,找准找全存在的问题,确保县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围绕今年的1.28万户1.82万人的剩余脱贫任务,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确保政策到位、加紧落实、如期脱贫。

榆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问题排查整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全体包县(市、区)市委常委、市级领导和市级行业部门领导班子均下沉一线“解剖麻雀”,实地解决问题。市级8个工作专班及时召开调度会,进一步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确保此项工作有序推进。为加强工作指导,榆林市还制定出台了相关整改方案、工作导引等文件,通过网络直播对掌上扶贫系统操作进行培训,切实解决基层一线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同时,开展督导暗访,印发问题排查整改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强化工作作风和纪律保障。

在具体排查工作中,榆林市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持常态化、系统化、精准化整改。在政策落实方面,重点排查增收(产业、就业、兜底)、“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三年行动、数据信息等情况;在存在问题方面,重点梳理各级反馈的问题、自查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和媒体监督的问题;在长效机制方面,重点做好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产业就业带贫益贫长效机制、扶贫资产管理机制、基础设施管护运营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机制等工作,全面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及应对机制。

结合当地实际,全市各县(市、区)还创新地推出一系列典型做法,产生了明显效果。靖边县围绕聚焦目标、明确责任、严格时限、强化作风、加强督导、营造氛围6个方面抓落实,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从严从实排查;米脂县采取“2323”工作法,即下发“两个指导文件”、前期工作做到“三个扎实”、安排“两类人员”“点对点”指导工作、实现“三个必须到位”,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绥德县以“五字当先”,施行“实、清、精、增、严”工作法,全面查漏补缺……

对症下药,成效显著。截至今年5月底,榆林市对照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省级成效考核及各类督导评估反馈问题,全市排查发现问题696条,其中自查474个,反馈认领202个,群众和媒体监督反馈20个。已经全部建立整改台账,落实整改责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已整改到位681条,整改完成率97.84%。全市共建立各类长效机制16351个,长效机制的建立任务目前已全部清零。

39921户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发展生产的建档立卡户全部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全市167111名有产业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农业就业、自主创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实际落实就业165556人;剩余未脱贫人口中符合条件的17468人全部落实低保、特困、孤儿等政策;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失学辍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经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危房改造方面任务全部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已全部实际入住;全市8643处供水工程,排查出121处供水异常,已全部整改完成;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902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通动力电和宽带网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全部完成……一串串精确的数字,折射出精准扶贫的力量,显示着榆林在这场攻坚战中的决心与努力,也见证着榆林“不漏一人”掷地有声的坚定承诺。

“造血式”扶贫 发力“锦标赛”

脱贫攻坚不仅是“达标赛”,还是“锦标赛”。榆林的脱贫攻坚战不仅要打赢,还要赢得漂亮。怎样才算赢得漂亮?

下足“绣花功夫”,发展产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技术帮扶全覆盖、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是榆林交上的答卷。

吴堡县通过“农光互补”实现了电站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在张家山镇寺沟村第一书记任辉辉看来,村里的肉兔养殖场预计年收入可达5万元,加上近年建起的一座年发电量28万度的光伏电站一年为村集体带来至少21万元的收入,这样“以后定会节节高”的生活有盼头;

从育秧、插秧到栽种,横山区靠着一粒米撬动了一个产业,在响水镇驼燕沟村村民王步山看来,在稻田里打工一天能挣100多元,村里整体的生活条件都有了改善,这样的日子有过头;

佳县瞄准了红枣产业,增强生产技术,畅通销售渠道,打造集枣乡文化、乡村体验、黄河风光于一体的旅游业,在泥河沟村村民武文生看来,“红枣不愁卖”的光景甜头足;

靖边县引进种植杞柳示范田,建起了柳编厂和展馆,帮着农户争取订单,20世纪90年代开始没落的柳编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在西园则村村民白怀忠看来,“千年的传承还能继续”,这辈子有了奔头。

产业扶贫,既要管当下,也要管长远。看得见眼前的实惠,贫困群众心里有底,才会支持发展长效产业;有了长效产业,脱贫致富更有保障。榆林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领会对产业扶贫的要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围绕榆林北部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中部无定河流域川道区、西部白于山区、东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五大区域,统筹推进“4 X”特色产业扶贫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苹果、蔬菜、羊、马铃薯四大主导产业和红枣、小杂粮、中药材、林下养殖、核桃等特色种植养殖业,持续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贫困县“一县一业”建设。围绕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能力,贫困村全部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广“支部+合作社(企业) 农户”等模式,将贫困群众牢牢嵌入产业链,确保有劳动能力、发展意愿和发展条件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个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特色产业脱贫效果显著。截至2019年底,榆林市累计10.6万户实现了中长期产业全覆盖,占贫困人口总数的70%。其中,小杂粮、羊、马铃薯、山地苹果、中药材、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分别覆盖45.76%、45.28%、38.41%、19.20%、7.13%、2.01%的贫困人口,特色产业已成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

大河有水小河满。产业扶贫,还需做大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紧密的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使贫困群众真正融入产业链,长期稳定受益。截至2019年底,榆林市2679个行政村成立了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占行政村总数的82.5%,1898个村集体经济有了发展,实现集体收益3.1亿元,村均16.3万元,分红总额1.7亿元,涉及成员35.1万人。其中902个贫困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792个贫困村有集体产业,463个贫困村已完成分红,户均分红484元。榆林市将全面推进整市“三变”改革,引进资本市场和股份制经营理念,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农民的增收渠道多起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帮助贫困户增强致富能力,还要将“输血”转为“造血”,不断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榆林市充分发挥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平台作用,成立了市县农业科技扶贫工作队,建立了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2019年,榆林市县主动开展技术服务累计达13万户(次)。深入推进有榆林特色的扶贫扶志“6 6”工作,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合力齐攻坚 日子更红火

“火塔塔的红,火塔塔的高,众人添炭越烧越红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榆林市在脱贫工作中坚持社会动员,发挥优势,凝聚强大攻坚合力。

——深化扬榆扶贫协作。榆林市及8个贫困县主要领导赴结对地区交流并召开联席会议,签订落实协作协议,突出产业帮扶,抓好项目落地。强化劳务对接,每个结对县区至少举办一期扬榆培训班和一场扬榆招聘会。做好互派干部挂职、专业人才交流工作,全市至少选派19名党政干部赴扬州挂职,160名专业技术人员赴扬州交流学习。加强协作资金和项目监管,至少开展一次扬榆扶贫协作专项督导检查。

——加强定点驻村联户扶贫。认真做好定点扶贫单位、省级驻村联户单位服务和联络工作。深入推进市县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继续实行部门包村和干部联户制度。市县承担驻村联户扶贫任务的单位,主要领导亲抓亲管,每季度至少深入帮扶村指导一次,分管领导每月到村督促一次,联户帮扶干部帮扶成效纳入本人年度考核。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充分发挥国企合力团作用,加强企地产业扶贫合作。深化校地“双百工程”,拓展“八大帮扶”工作成效。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进一步动员支持群团组织、慈善协会、驻榆部队等机构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外资扶贫项目实施管理和社会扶贫网宣传、推进工作。

——全面开展消费扶贫。推进互联网与社会扶贫深度融合,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扩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的消费。扶持消费扶贫产业龙头企业,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推介系列活动,推进全市贫困地区农产品服务与市场对接,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推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公民个人等积极参与消费扶贫。

值得一提的是,榆林市“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在陕西省保持领先,带动了消费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榆林市将社会扶贫网与苏陕扶贫协作深度融合,举办“榆林·中国社会扶贫网”扬州推介会,动员组建扬州“万人爱心团”的做法也在全国社会扶贫会议上被推介。

截至今年5月14日,榆林市社会扶贫网注册总量达到105.87万人,需求对接总量为11.34万条,综合对接成功率为98.19%。2019年出台消费扶贫实施意见,搭建扶贫产品销售服务新平台,19家企业进入第一批国家级贫困县重点扶贫产品供应商名录,全年开展消费扶贫助销贫困地区农产品共计2.6亿元,带动贫困户2.79万户7.78万人增收。2020年,成立了由市扶贫办牵头、26个单位配合的消费扶贫工作专班和榆林市消费扶贫服务中心,并召开了市级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会。榆林市有关部门先后印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十条措施》和《关于加大榆林市扶贫产品认定工作力度的通知》,细化分解了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的具体工作任务,加强工作落实指导和规范扶贫产品认定工作,做到应推尽推,着力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

消费扶贫拓宽了农民的增收途径。吴堡县张家山镇辛庄村村民王子国用自己的劳动果实获得了销售分红:“这几年消费扶贫拉动了大家伙儿的干劲,只要你勤快就能挣不少钱,拿这钱心里踏实。等主导产业见效益后,分红会更多,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是一点儿也不犯愁了!”

政策不断档 脱贫质量高

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公告,同意29个县区脱贫退出贫困县序列,其中包括榆林市佳县、清涧县、子洲县。至此,榆林市8个贫困县区实现脱贫摘帽,90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9.6万贫困人口摘掉“穷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根本解决,榆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胜利是上一阶段的完美答卷,也是下一阶段新的开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除了扎实开展剩余贫困人口“清零”行动,确保剩余12815户18213人全部脱贫外,榆林对摘帽县坚决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求,做到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坚持政策不变,保持干劲不松,切实巩固成果防返贫,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保持脱贫政策总体稳定。攻坚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对摘帽县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的督导,对已脱贫人口做到结对不脱钩、监测不放空、政策不断档。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通过深入研判返贫致贫风险和隐患,2019年,榆林在陕西省率先制定《榆林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办法》,今年又出台了《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重点对存在致贫风险的2164户边缘户、存在返贫风险的1740户脱贫监测户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防止出现返贫和新的贫困。

——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方案》,搬迁户全部落实了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后续扶持措施。今年还将进一步加大对13273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力度,实施精准帮扶。完善31个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切实加强扶贫资产监管和农村基础设施后续运行管护。榆林市县政府和各行业部门分别出台了加强扶贫资产监管和农村基础设施后续运行管护的指导意见,建立了以村为主的分级管理管护责任体系,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现在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决不能麻痹大意,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厌战思想。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榆林各级各部门带来了更强的紧迫感。

过去长期在外的农民受疫情影响返回家乡,所居住的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会不会成为新的危房?有多少农民因疫情没有出去打工?其中贫困户有多少人?农产品销售有没有积压?榆林的消费扶贫、农村电商、农产品销售怎么通畅?怎么大力推广?疫情之下,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面前。怎么办?只有认真研究,对症施策,加快解决。

资金方面,为了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榆林市在全部贫困县摘帽的前提下,继续保持市级资金投入水平不减,2020年安排预算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64亿元,已下达8.39亿元,占年度预算资金的97%。专项扶贫资金的及时下达,为扶贫项目全面开工提供了更坚实的资金保障。

就业方面,针对疫情对外出务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榆林市开展“点对点”服务,积极推进“对外输出一批、本地吸纳一批、开发公益岗位就业一批、扶贫车间或社区工厂就业一批”,全市已有贫困劳动力11.3万人外出务工,开发光伏公益性岗位2217个,设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临时岗位2584个。利用疫情防控期间政策红利,发展“短平快”产业增加群众收入,鼓励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就业创业,鼓励采取以工代赈、“一事一议”等方式,组织贫困劳动力参与扶贫项目建设。

农产品销售方面,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深入开展电商扶贫和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商超等产销对接行动,多渠道解决卖难问题。成立了榆林市消费扶贫服务中心,建成元亨消费扶贫集采中心并投入运营。全市12个县(市、区)认定供应商88个、扶贫产品350个。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销售扶贫产品5041.85万元,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扶贫项目方面,加快推进扶贫项目组织实施和财政扶贫资金拨付支出进度,优化扶贫项目的设计、评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扶贫项目开工率达96.28%。全力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就业扶贫车间等复工复产,全市120家扶贫龙头企业、57家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吸纳劳动力5278人,其中贫困人口1321人。

面对疫情这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加试题”,榆林市委、市政府坚信,只要把问题真正搞清楚,就一定有办法解决,就一定能化解疫情影响、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火塔塔的旺,火塔塔的俏,咱们赶上了好时候,红火火的日子,红火火地过。火塔点亮灯的河,小康路,圆心梦,东方红的故乡唱出新民歌。”信天游的歌声还在飘荡,榆林人的小康路已然就在眼前。(赵宇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