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我们之间的消费观念(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父母和我们之间的消费观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和我们之间的消费观念(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父母和我们之间的消费观念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近日,演员大小S姐妹不同的育儿观在新浪微博上引发热议,相关话题阅读量近2000万。

小S实行节俭教育,认为比赛获奖有奖金就不用给零用钱了,且小孩子不应该穿名牌,要求13岁的女儿买衣服不能超过千元,“不要养成从小就花大钱的习惯”;大S不认同妹妹的教育理念,觉得名牌质量好可以穿很久,同时需要定期给孩子零花钱,从小学习管理才能养成理财观念。对于姐妹俩的教育理念,网友们争论不休,“挺大派”和“挺小派”两大阵营打得不可开交。这次讨论让财商教育再度成为公众议题,引发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

所谓财商是“金融智商”,指一个人与金钱财富打交道的能力,包括创造财富和驾驭财富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在国际社会上,财商被认为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缺的素质。

大致而言,根据对待财富的态度,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分为这么几派——

一是绝口不提派。这派阵容庞大,他们潜意识里认为,金钱是肮脏的,乃“万恶之源”,所以很反感跟孩子探讨这类问题,担心过早沾钱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孩子实行“坚壁清野”政策。然而,商品社会“无钱寸步难行”,想让孩子生活在与钱隔绝的真空中根本不可能,这种“掩耳盗铃”式教育的结果就是,孩子对钱的好奇和渴望可能反而在压制下剧烈反弹,甚至会想方设法弄钱。

二是“我们家很穷”派。这派家长出于担心孩子从小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他索性天天在孩子面前哭穷,认为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扼杀掉奢侈攀比的思想。然而,抠抠搜搜手段养出来的孩子,不仅容易怯懦自卑,而且会把一文钱看得比车轱辘还大,变成“小葛朗台”。

网上也有过关于父母装穷的讨论,有网友吐槽说:“奥巴马的女儿也需要做家务换零花钱,但她爹并不会骗她说:这个月白宫的房租又交不上了。”还有些网友坦言,得知真相后,非但不感激父母的一片苦心,反而痛恨自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得越来越吝啬。由于从小就被灌输“家里很穷,你要争气”的观念,他们对财富有强烈的焦虑感,哪怕将来有钱了,也很难改变过去养成的消费观,因为眼前的困境会让人无法远视前方。

三是“咱家有的是钱”派。本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想法,不少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有求必应,生怕缺了什么。还有些父母认为,“见识都是用钱堆起来的”,必须要让孩子从小穿好的用好的,以后长大了才不会被别人拿好东西一哄就勾走了。结果呢,孩子什么都要好的,习惯了予取予求,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钻进了钱眼儿里”,长大后变得骄奢淫逸。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会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社会的消费习惯,父母不正确的消费观会传递给孩子,引发种种问题,亟待重视。首先,父母自己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才可能给孩子以良好的示范。其次,要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消费的讨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奋斗观、金钱观。要告诉孩子,财富必须靠自己的劳动来创造,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再次,要学会放手,充分相信孩子,让他们学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